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终端设备的GPS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UTM坐标系下的UTM位置信息;根据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周围设定范围内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在预设的资源库中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方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存在第一隐蔽工程;基于终端设备的LBS定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基于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以AR形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隐蔽工程的AR精准可视化预警,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程的安全性。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隐蔽工程主要是指被后续施工所覆盖的分项分部工程,例如地基、电气管线、供水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军用光缆等需要覆盖、掩盖的工程。也就是施工完成后就很难再看见的工程,这样的一类工程称之为隐蔽工程。当在隐蔽工程所处位置附近进行施工时,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损坏隐蔽工程,大多采用立警示牌或拉警戒线的方式来进行示警。
[0003]然而,这样的示警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其标示范围不清晰,难以明确指出隐蔽工程的具体位置、深度等,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示警效果不明显,施工人员极易因无法明确隐蔽工程的范围而触及到隐蔽工程,造成隐蔽工程的损坏,导致工程返工等重大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因隐蔽工程损坏引起燃气泄漏或触电,致使施工人员暴露在安全隐患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解决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包括:
[0006]基于终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通用横墨卡托网格系统UTM坐标系下的UTM位置信息;根据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周围设定范围内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在预设的资源库中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方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存在至少第一隐蔽工程,其中,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包括待施工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中包括所述第一隐蔽工程;基于终端设备的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基于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以AR形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其中,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显示在地面以上或以下;以及如果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不存在重叠,发出允许施工的指示信息;如果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存在重叠,针对重叠区域发出告警信息。
[000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装置,其包括:
[0008]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通用横墨卡托网格系统UTM坐标系下的UTM位置信息;
[0009]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
[0010]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周围设定范围内
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
[0011]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在预设的资源库中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
[0012]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方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存在至少第一隐蔽工程,其中,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包括待施工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中包括所述第一隐蔽工程;
[0013]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以AR形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以及,
[0014]指示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不存在重叠的情况下,发出允许施工的指示信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存在重叠的情况下,针对重叠区域发出告警信息。
[001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6]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7]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8]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案,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准确、清晰地指示出待施工区域内存在的隐蔽工程的具体位置、深度等信息,并将隐蔽工程的数字模型直观地以AR形式增强显示在该位置上,方便施工人员快速查看,无需复杂的对比或计算,其中,若隐蔽工程与待施工区域存在重叠,代表当前施工范围有可能与隐蔽工程发生干涉,可向施工人员发出告警信息。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隐蔽工程的预警,并将预警结果直观地以AR形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可从整体上提升施工安全度和施工效率,减轻施工人员作业负担。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AR系统架构示意图。
[0021]图2是一种利用手机端APP进行AR导航的虚实融合图像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流程图。
[0023]图4和图5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隐蔽工程3D模型增强显示在地面以上的效果对比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GPS位置信息转换为UTM坐标的方法流程图。
[0025]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立和使用3D模型资源库的方法流程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AR的施工指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7]图9是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更加清楚和透彻,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本文中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文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至少一种形式: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或者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基于AR对隐蔽工程施工指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0031]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用语,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在于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顺序或关联。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R的施工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终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通用横墨卡托网格系统UTM坐标系下的UTM位置信息;根据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周围设定范围内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在预设的资源库中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方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存在至少第一隐蔽工程,其中,终端设备的当前视野范围内包括待施工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中包括所述第一隐蔽工程;基于终端设备的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基于终端设备的高度信息,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以AR形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其中,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显示在地面以上或以下;以及如果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不存在重叠,发出允许施工的指示信息;如果所述第一隐蔽工程与所述待施工区域存在重叠,针对重叠区域发出告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显示在终端设备所处高度;和/或将所述第一隐蔽工程的3D模型显示在经透视化处理的地面以下,且3D模型所处高度与第一隐蔽工程所处高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周围设定范围内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包括:基于终端设备的UTM位置信息查询第一数据库,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库中预存有UTM位置信息与隐蔽工程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信息,在预设的资源库中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包括: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标识查询第一资源库,以从第一资源库中获取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库中预存有与隐蔽工程标识对应的隐蔽工程3D模型资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目标区域内存在的隐蔽工程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隐蔽工程类型信息;基于隐蔽工程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隐蔽工程类型信息,生成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并对生成的3D模型资源添加标识;基于隐蔽工程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对应的3D模型资源标识,构建第一数据库;以及基于隐蔽工程的3D模型资源标识与对应的3D模型资源,构建第一资源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目标区域内存在的隐蔽工程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隐蔽工程类型信息,包括:根据隐蔽工程对应的数字资源,批量获取目标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