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93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墙板安装缝加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第一运动装置、第二运动装置和第三运动装置,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轨道框,所述第一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轨道框,所述第二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轨道框,所述第一轨道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该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通过直导棒、磁力块、矩形壳体、底座、第二套筒、导向杆、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可自动化展开设备,可装备多个浇筑点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由单点底部打入泥浆的方式,存在加固效率低下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墙板安装缝加固
,具体为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向空心剪力墙板是指留有竖孔、竖孔之间设置纵助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对于双向空心剪力墙板的安装主要通过吊机将墙板吊运,将各块墙板拼接成墙体的方式,在各块墙板拼接完成后,通过各块墙板之间裸露的钢筋,将各块钢筋进行焊接,进而实现初步加固的目的。
[0003]现有的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传统的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方式为在进行钢筋焊接初步加固后,通过泥浆机将混凝土由双向空心剪力墙板的底部打入到其内部,进而实现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的整体加固,而由单点底部打入泥浆的方式,存在加固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二、若采用多点分布式向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处打入泥浆的方式,则需要部署多个用于泥浆入口的加固装置,同时还需要进行依次部署,从而造成操作步骤繁琐,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底座的上侧且在调节装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活动装置,所述底座的后侧设置有墙板结构;
[0006]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第一运动装置、第二运动装置和第三运动装置,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轨道框,所述第一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轨道框,所述第二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轨道框,所述第一轨道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所述第二轨道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运动装置,所述第三轨道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运动装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装置的结构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一轨道框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第二轨道框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运动装置的结构包括第三电动伸缩杆和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轨道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与第三轨道框内侧壁之
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矩形壳体、直导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导向杆和磁力块,所述底座的上侧且在第一轨道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直导棒,所述矩形壳体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磁力块,所述矩形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杆的远离磁力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另一所述矩形壳体。
[0011]将本装置放置完毕后,对直导棒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直导棒在通入电流后产生与磁力块相斥的磁场力,由于底侧的矩形壳体与底座为固定连接,使得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导向杆向上伸出,与此同时由于磁力块、上侧的矩形壳体通过矩形块分别与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相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套筒、导向杆在向上伸出的同时,通过磁力块、上侧矩形壳体的作用同步带动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向上展出,使得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覆盖相邻剪力墙板整个的安装缝;
[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装置包括接头、运动头、磁力环和线圈,所述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第三滑动块上均固定安装有线圈,所述线圈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运动头,所述运动头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磁力环,所述磁力环与线圈相对应。
[0013]当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展开过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控制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在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内的位置,当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的位置调整完毕后,由于接头与外置泥浆机的管道相连,同时相连剪力墙板的安装缝处预设有与运动头相对应的孔洞,当需要将安装缝灌注泥浆时,对线圈的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线圈内部在通入电流后,线圈产生与磁力环相吸的磁场力,进而带动运动头插入到剪力墙板的内部浇筑,使得控制装置个浇筑点均匀且同时对安装缝内填充砂浆;
[0014]进一步的,所述墙板结构包括地板和剪力墙板,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地板,所述地板的上侧且在底座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剪力墙板,所述剪力墙板上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设置有裸露的钢筋。
[0015]通过外置吊机将剪力墙板吊运到地板之上,使得相邻剪力墙板相对接紧贴,随后将相邻剪力墙板上的钢筋进行焊接,进行初步加固,在对其进行初步加固后,将本装置通过底座紧贴地板,且第一轨道框紧贴剪力墙板,竖直朝上的放置在地板的上侧,且位于相邻剪力墙板的安装缝处;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上开设有与运动头相对应的开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第三滑动块上开设有与运动头相对应的通孔。
[0017]在对相邻剪力墙板的安装缝填充砂浆的加固完毕后,对线圈内部通入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使得线圈产生与磁力环相斥的磁场力,进而将运动头收回,随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将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调整到初始状态,最后将直导棒内部的电流断开,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收回到第一轨道框的内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通过直导棒、磁力块、矩形壳体、底座、第二套筒、导向杆、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和第三轨道框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可自动化展开设备,可装备多个浇筑点的目的,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方式为在进行钢筋焊接初步加固后,通过泥浆机将混凝土由双向空心剪力墙板的底部打入到其内部的方式,解决了由单点底部打入泥浆的方式,存在加固效率低下的问题。
[0020]2、该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通过第一轨道框、第二轨道框、第三轨道框、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第三滑动块、接头、线圈和磁力环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装置在未使用时可以进行收缩,进而实现了易搬运,所占空间小的目的,同时也为浇筑点提供固定结构,从而解决了若采用多点分布式向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处打入泥浆的方式,则需要部署多个用于泥浆入口的加固装置,同时还需要进行依次部署,造成的操作步骤繁琐,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立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2),所述底座(1)的上侧且在调节装置(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2)上固定连接有活动装置(4),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置有墙板结构(5);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轨道框(21)、第二轨道框(22)、第三轨道框(23)、第一运动装置(24)、第二运动装置(25)和第三运动装置(26),所述底座(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轨道框(21),所述第一轨道框(2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轨道框(22),所述第二轨道框(2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轨道框(23),所述第一轨道框(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24),所述第二轨道框(2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运动装置(25),所述第三轨道框(23)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运动装置(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装置(24)的结构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241)和第一滑动块(242),所述第一轨道框(2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242),所述第一滑动块(242)与第一轨道框(21)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装置(25)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251)和第二滑动块(252),所述第二轨道框(2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252),所述第二滑动块(252)与第二轨道框(22)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空心剪力墙板安装缝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装置(26)的结构包括第三电动伸缩杆(261)和第三滑动块(262),所述第三轨道框(2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261),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61)与第三轨道框(23)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块(26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阳陈迎娄率王旭蔡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为绿色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