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滨水人行道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滨水人行道,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道水体的整治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河道污染物中的点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河道黑臭化现象不存在或已明显改观,水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恢复,然而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缺失等问题仍旧突出,这是由于城市面源污染物在总入河污染物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0003]城市面源污染物主要是以降雨引起的雨水径流的形式产生,即雨水径流污染,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雨水对城市河道周边道路表面的沉积物、无植被覆盖裸露的地面、垃圾等的冲刷,污染物的含量取决于河道周边道路的地形、地貌、植被的覆盖程度和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0004]然而目前城市河道在整治和建设中,为了缩减人与水的距离,在河道两侧设置滨水人行道,而目前滨水人行道在控制雨水的径流污染并没有采用相应措施,一方面将河道周边的污染物带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对雨水进行回用,由于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滨水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两侧分别设有绿化带,且两绿化带两侧分别设有河道与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铺设有透水铺装(1),且透水铺装(1)底部设有线性排水沟(2)与不透水混凝土(3),该线性排水沟(2)顶部设有集水口(21),所述线性排水沟(2)底部设有污染收集池(4),所述不透水混凝土(3)铺设于线性排水沟(2)顶部一侧且坡向线性排水沟(2),所述线性排水沟(2)底部安装有透水软管(5)与回用水泵(6),该回用水泵(6)与河道连接,所述透水软管(5)铺设于绿化带内,所述透水铺装(1)靠向河道一侧安装有挡水坎(7),所述线性排水沟(2)侧壁安装有液位计,该液位计与回用水泵(6)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滨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接,侯雷,王开春,许昊,张远取,黄黛诗,许贤芳,吴连丰,关天胜,郑艳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