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89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及其制造工艺,通过盖设于透水基层上的低透水面层,透水基层上开设有多条下镂空通道,低透水面层上开设有多条与下镂空通道相对应的上镂空通道,上镂空通道内填设有透水面层,低透水面层上开设有维修孔,维修孔与下镂空通道相连通,维修孔处填设有堵块,至少一条下镂空通道贯通于透水基层的侧端面,不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与其相邻单侧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透水效率很高,经由维修孔向下镂空通道内加压,疏通透水面层,且透水基层不会堵塞,解决了现有的透水砖强度差、容易堵塞、且维护较为困难的问题。且维护较为困难的问题。且维护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透水砖多采用混凝土块、废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经由破碎、筛分、添料、搅拌、成型、蒸养养护制成,由于对建筑垃圾形成再利用,透水砖自身属于绿色环保材料,且由于透水砖的透水功能,利于雨水渗入地表及地下,对地下水给予及时的补充,因而是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材料之一,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910630860.6公开的一种再生骨料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将水泥、粉煤灰和减水剂混合均匀加水搅拌,加入润湿的骨料中;所得拌合料装入模具中,振动挤压成型,所得透水砖脱模静置两小时后,移至蒸压釜养护,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制造透水砖的过程,然而,现有的透水砖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点,存在强度与透水性能相互制约、容易堵塞的问题,即想要有足够的透水率,砖表面就存在平整度差、耐磨性差、强度差的问题,且铺装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堵塞而导致透水率下降,且维护较为困难,从而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及其制造工艺,以解决现有的透水砖强度差、容易堵塞、且维护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包括透水基层,还包括:
[0005]低透水面层,盖设于透水基层上,透水基层上开设有多条下镂空通道,低透水面层上开设有多条与下镂空通道相对应的上镂空通道,上镂空通道内填设有透水面层,上镂空通道的内径大于下镂空通道的内径;
[0006]维修孔,开设于低透水面层上,维修孔与下镂空通道相连通,维修孔处填设有堵块,经由维修孔向下镂空通道内加压,用于疏通透水面层;
[0007]其中,至少一条下镂空通道贯通于透水基层的侧端面,铺设透水砖时,以使不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与其相邻单侧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
[0008]优选地,透水基层、透水面层采用相同材料制备而成。
[0009]优选地,下镂空通道、上镂空通道呈纵横交错的形式。
[0010]优选地,下镂空通道的底部高于透水基层的底端面。
[0011]优选地,透水面层底端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插接于透水基层上位于下镂空通道顶端的两侧。
[0012]优选地,堵块中间弹性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底端连接有堵片,初始状态下,堵片抵接堵块的底端,用于封闭通气管,通过堵块顶端外接进气管,进气管抵压通气管,带动堵
片下移至下镂空通道内,以使进气管、通气管、下镂空通道相连通。
[0013]优选地,进气管两侧弹性连接有弹柱,堵块内侧开设有卡槽,进气管抵压通气管时,通过弹柱伸入卡槽内限位。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对建筑垃圾中废旧混凝土进行破碎、剔除钢筋,筛分取用粒径2mm至10mm之间的部分,得到再生透水骨料;
[0016]按比例称量再生透水骨料、沙、水泥投入搅拌机中拌合均匀,得到基层混合料,同时在砖模具中插入阻料膜管,阻料膜管顶端设有料槽,拌好的基层混合料投入砖模具中和料槽中,砖模具中的基层混合料顶端与料槽底端相平齐,对砖模具进行一次振压成型,得到基层砖模;
[0017]取出阻料膜管,并将料槽中的基层砖模放置于原料槽位置,取用面层混合料,投入砖模具中,砖模具中的面层混合料顶端与基层砖模的顶端相平齐,对砖模具进行二次振压成型,得到面层砖模;
[0018]从砖模具中脱模,并送入养护箱中蒸养,自然冷却后得到透水砖。
[0019]优选地,料槽内底端立设有针管,针管内插接有连接针,连接针顶端穿出针管,并连接有扁头,连接针底端穿出料槽。
[0020]优选地,砖模具内底端开设有针槽,阻料膜管底端连接有限位针,通过限位针插设入针槽内,用于限位阻料膜管。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盖设于透水基层上的低透水面层,表面平整、耐磨性好、抗压强度好,吸水率不高,防滑性好,透水基层上开设有多条下镂空通道,低透水面层上开设有多条与下镂空通道相对应的上镂空通道,上镂空通道内填设有透水面层,低透水面层上开设有维修孔,维修孔与下镂空通道相连通,维修孔处填设有堵块,至少一条下镂空通道贯通于透水基层的侧端面,铺设透水砖时,以使不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与其相邻单侧的透水砖之间的下镂空通道相连通,从而水沿透水砖上纵横交错的上镂空通道累积时,经由透水面层向下渗漏,透水面层很浅,从而积水很快漏下至下镂空通道,并沿下镂空通道很快疏散,并同时沿侧端的透水基层无差别向下渗漏,透水效率很高,即便部分透水面层堵塞,透水能力影响不大,经由维修孔向下镂空通道内加压,用于疏通透水面层,且透水基层不会造成堵塞,不需要清堵维护,由此,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透水砖强度差、容易堵塞、且维护较为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水砖铺设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砖模具中立设阻料膜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料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砖模具和料槽中投入基层混合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取出阻料膜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投入面层混合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脱模不带有维修孔的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砖模具中立设带有实心结点的阻料膜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向带有实心结点砖模具和料槽中投入基层混合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入堵块并投入面层混合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堵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堵块顶端外接入进气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堵块的俯视图。
[0036]图中标记为:
[0037]1、透水基层;2、低透水面层;3、下镂空通道;4、上镂空通道;5、透水面层;6、维修孔;7、堵块;701、卡槽;71、通气管;711、压块;72、堵片;73、连杆;8、进气管;9、弹柱;10、砖模具;101、针槽;11、阻料膜管;12、料槽;13、针管;14、连接针;15、扁头;16、限位针;17、实心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包括透水基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透水面层(2),盖设于所述透水基层(1)上,所述透水基层(1)上开设有多条下镂空通道(3),所述低透水面层(2)上开设有多条与所述下镂空通道(3)相对应的上镂空通道(4),所述上镂空通道(4)内填设有透水面层(5),所述上镂空通道(4)的内径大于所述下镂空通道(3)的内径;维修孔(6),开设于所述低透水面层(2)上,所述维修孔(6)与所述下镂空通道(3)相连通,所述维修孔(6)处填设有堵块(7),经由所述维修孔(6)向所述下镂空通道(3)内加压,用于疏通所述透水面层(5);其中,至少一条所述下镂空通道(3)贯通于所述透水基层(1)的侧端面,铺设透水砖时,以使不带有维修孔(6)的透水砖之间的所述下镂空通道(3)相连通,带有维修孔(6)的透水砖与其相邻单侧的透水砖之间的所述下镂空通道(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1)、所述透水面层(5)采用相同材料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镂空通道(3)、所述上镂空通道(4)呈纵横交错的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镂空通道(3)的底部高于所述透水基层(1)的底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5)底端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接于所述透水基层(1)上位于所述下镂空通道(3)顶端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7)中间弹性连接有通气管(71),所述通气管(71)底端连接有堵片(72),初始状态下,所述堵片(72)抵接所述堵块(7)的底端,用于封闭所述通气管(71),通过所述堵块(7)顶端外接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抵压所述通气管(71),带动所述堵片(72)下移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超樊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强超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