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16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包括发光标和用于给发光标供电的无线供电电路,所述发光标与无线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发送线圈L1、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发送线圈L1依次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采用电力无线传输技术对发光标供电,可节省发光标内部空间,使得发光标模组尺寸进一步压缩,并且无需使用线束连接,节省了线束材料的同时也避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


[0001]本技术涉及发光标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发光标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方案的采用线束对发光标进行供电,其连接器和线束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尺寸;
[0004]2.车身内部各模块均通过线束连接,内部线路布线复杂,一方面造成材料浪费,另一方面线路多了之后容易引发各类EMC问题。
[0005]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本技术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电力无线传输技术对发光标供电,可节省发光标内部空间,使得发光标模组尺寸进一步压缩,并且无需使用线束连接,节省了线束材料的同时也避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包括发光标和用于给发光标供电的无线供电电路,所述发光标与无线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发送线圈L1、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
[0009]所述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发送线圈L1依次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发送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相邻设置。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本技术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电力无线传输技术对发光标供电,可节省发光标内部空间,使得发光标模组尺寸进一步压缩,并且无需使用线束连接,节省了线束材料的同时也避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
[0011]优选的,所述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包括高频脉冲发生器U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
[0012]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RESET脚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一端、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Vcc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DISCH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THRES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TRIG脚、第一电容C1电连接,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CONT脚与第二电容C2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一TVS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
[0014]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与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另一
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发送线圈L1的2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发送线圈L1的1脚、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第一TVS管D1负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TVS管D1正极与第三电阻R3另一端电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整流桥堆Z1、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双向TVS管T1、第二TVS管D2;
[0016]所述整流桥堆Z1的2脚与接收线圈L2的2脚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堆Z1的4脚与接收线圈L2的1脚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堆Z1的3脚分别与第四电容C4一端、第五电容C5一端、双向TVS管T1一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堆的1脚分别与第四电容C4另一端、第五电阻R5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另一端、双向TVS管T1另一端、第二TVS管D2正极电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LED驱动模块包括稳压器U2、电感L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
[0018]所述第二TVS管D2负极分别与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稳压器U2的VIN脚、稳压器U2的EN脚电连接,所述稳压器U2的PG脚与第六电阻R6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电容C8、稳压器U2的VCC脚电连接,所述稳压器U2的SW脚分别与第九电容C9一端、电感L3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3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一端、第十电容C10、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稳压器U2的FB脚、第八电阻R8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与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正极电连接。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电力无线传输技术对发光标供电,可节省发光标内部空间,使得发光标模组尺寸进一步压缩,并且无需使用线束连接,节省了线束材料的同时也避免了由其引起的相关可靠性及EMC问题,本技术将发光标与电力无线传输技术相结合,使得发光标的外形结构更具有可塑性,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现代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所述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发送线圈L1、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所述LED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
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本技术中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U1、稳压器U2等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组成单元/元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得,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的创新点所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包括发光标和用于给发光标供电的无线供电电路,所述发光标与无线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发送线圈L1、接收线圈L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标和用于给发光标供电的无线供电电路,所述发光标与无线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发送线圈L1、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发送线圈L1依次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2、整流滤波模块和LED驱动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发送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相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震荡发生模块包括高频脉冲发生器U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RESET脚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一端、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Vcc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DISCH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THRES脚、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TRIG脚、第一电容C1电连接,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CONT脚与第二电容C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供电的发光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一TVS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与高频脉冲发生器U1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发送线圈L1的2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发送线圈L1的1脚、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第一TVS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子心沈晓明金伟平王单单
申请(专利权)人:敏实海拉嘉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