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边梁结构、车身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04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边梁结构、车身及汽车,涉及汽车车身结构设计领域,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上边梁外板及变截面加强件,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外板配合安装,变截面加强件设于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外板之间,变截面加强件用于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变截面加强件的外壁与上边梁内板、上边梁外板形成第一加强腔,变截面加强件的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加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案,通过在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外板之间设置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在起到本身所带来的加强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分隔件的作用,变截面加强件的内、外部分别形成加强腔,通过双空腔结构提升整个上边梁结构多维度的抗弯和抗压能力。多维度的抗弯和抗压能力。多维度的抗弯和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边梁结构、车身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边梁结构、车身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上边梁是车身安全开发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上边梁需要同时承受横向、纵向及垂向三个维度的撞击力,目前针对该区域的安全测试工况有:25%小偏置碰撞工况、顶部抗压工况、侧面可移动壁障碰撞工况以及侧面柱碰等高速碰撞工况。各大厂商为了满足抗弯强度要求,一般通过增加上边梁内外板的厚度或者设置加强板以达到安全需求,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了重量,而抗弯能力提升比较有限,而且增大了前排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增加车外行人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汽车上边梁重量大,抗弯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上边梁外板及变截面加强件,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上边梁外板配合安装,所述变截面加强件设于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上边梁外板之间,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用于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外壁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外板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内板(1)、上边梁外板(2)及变截面加强件(3),所述上边梁内板(1)与所述上边梁外板(2)配合安装,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设于所述上边梁内板(1)与所述上边梁外板(2)之间,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用于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外壁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所述上边梁外板(2)形成第一加强腔(4),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加强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外板(2)包括前上边梁外板(21)和后上边梁外板(22),所述前上边梁外板(21)及所述后上边梁外板(22)沿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前上边梁外板(21)及所述后上边梁外板(22)分别与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连接,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沿所述前上边梁外板(21)向所述后上边梁外板(22)方向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其中两个侧壁与所述上边梁外板(2)贴合连接,所述变截面加强件(3)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加强腔(4)。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付超徐立伟张宝航尹剑锋丁锡幸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