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78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该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槽钢框架、回转窑筒体和换热机构,回转窑筒体设置在槽钢框架上方中部;换热机构包括底座、支撑立柱、外壳、若干根集热管和驱动装置,支撑立柱设置在底座上端,外壳与支撑立柱铰接,集热管与外壳的内表面固接,驱动装置靠近外壳设置用于驱动外壳沿其铰接处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回转窑筒体的外表面上部设置换热机构,换热机构中的集热管在通入冷水后能够有效回收回转窑筒体的余热;并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角度以更好的接近回转窑筒体表面,从而实现较高的热功率;还能通过打开换热机构方便对换热机构或者回转窑筒体进行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属于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目前国内水泥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的技术,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回转窑煅烧水泥熟料。干法水泥生产耗能巨大,其排放的废热也十分可观。目前回转窑排出的高温废气已被回收利用,而绝大部分回转窑筒体表面的散热没有回收利用措施,只是利用风机冷却,大量的热量散失于空气中,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回转窑筒体表面温度约为280~350℃,回转窑直径一般在3.5~5m,长度在40~60m,表面散热量达到3~5MW,约占总输入热量的11.95%,可见这一部分的热量回收潜力巨大。
[0003]因此,研发一种回转窑筒体的余热回收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槽钢框架、回转窑筒体和换热机构,回转窑筒体设置在槽钢框架上方中部,换热机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0006]换热机构包括底座、支撑立柱、外壳、若干根集热管和驱动装置,外壳的截面为适于包裹回转窑筒体上半部分的圆弧状,支撑立柱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端,外壳下端与支撑立柱上端铰接,集热管与外壳的内表面固接,集热管的轴线与外壳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驱动装置靠近外壳设置用于驱动外壳沿其铰接处旋转。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支撑柱、液压油缸和驱动支架,油缸支撑柱与底座竖直固接,驱动支架与外壳的外表面固接,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与驱动支架的外侧铰接,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油缸支撑柱的上端铰接。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驱动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铰接部,第一连接梁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分别与铰接部固接,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壳的外表面固接,铰接部开设有铰接通孔。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外壳的内表面包裹有保温层。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底座通过至少一对自锁紧固定机构与槽钢框架固接,自锁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固定螺母和锁紧螺母,固定螺栓下端伸入槽钢框架并与其固接,固定螺栓上端贯穿底座设置,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上端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母下端与底座抵接,锁紧螺母与固定螺栓上端螺纹连接且锁紧螺母下端与固定螺母抵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固定螺栓下端固接有水平卡接板,水平卡接板嵌设在槽钢框架内并与其固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底座和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上端中部和支撑立柱的中部固接。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油缸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
[0014]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中,通过在回转窑筒体的外表面上部设置换热机构,换热机构中的集热管在通入冷水后能够有效回收回转窑筒体的余热;
[0016](2)本技术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中,由于外壳下端与支撑立柱上端铰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角度以更好的接近回转窑筒体表面,从而实现较高的热功率;
[0017](3)本技术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中,由于外壳下端与支撑立柱上端铰接,在需要对换热机构或者回转窑筒体进行维护或者维修时,可以先解除换热机构两端与进出水管路的硬连接,然后控制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收缩,从而打开换热机构,大大方便了对换热机构或者回转窑筒体进行维护或者维修;
[0018](4)本技术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中,底座通过至少一对自锁紧固定机构与槽钢框架固接,通过固定螺母和锁紧螺母的叠加,实现了自锁紧,保证了底座与槽钢框架固接的稳定性,并且固定螺栓下端固接有水平卡接板,保证了固定螺栓与槽钢框架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底座与槽钢框架固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机构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的驱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的进水总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的出水总管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槽钢框架;2、底座;3、固定螺栓;3.1、固定螺母;3.2、锁紧螺母;4、水平卡接板;5、回转窑筒体;6、支撑立柱;7、加强杆;8、油缸支撑柱;9、驱动支架;9.1、铰接部;9.2、第一连接梁;9.3、第二连接梁;9.4、铰接通孔;10、外壳;11、保温层;12、集热管;13、液压油缸;14、加强肋板;15、进水总管;16、第一连接孔;17、进水口;18、出水总管;19、第二连接孔;2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
[0028]本实施例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

6所示,包括槽钢框架1、回转窑筒体5和换热机构,回转窑筒体5设置在槽钢框架1上方中部,换热机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0029]换热机构包括底座2、支撑立柱6、外壳10、若干根集热管12和驱动装置,外壳10的截面为适于包裹回转窑筒体5上半部分的圆弧状,支撑立柱6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端,外壳10下端与支撑立柱6上端铰接,集热管12与外壳10的内表面固接,集热管12的轴线与外壳10的
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驱动装置靠近外壳10设置用于驱动外壳10沿其铰接处旋转。外壳10的内表面包裹有保温层11。
[0030]本实施例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和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支撑柱8、液压油缸13和驱动支架9,油缸支撑柱8与底座2竖直固接,驱动支架9与外壳10的外表面固接,液压油缸13的输出端与驱动支架9的外侧铰接,液压油缸13的固定端与油缸支撑柱8的上端铰接。
[0031]如图4所示,驱动支架9包括第一连接梁9.2、第二连接梁9.3和铰接部9.1,第一连接梁9.2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梁9.3的一端分别与铰接部9.1固接并制为一体,第一连接梁9.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梁9.3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壳10的外表面固接,铰接部9.1开设有铰接通孔9.4,用于与液压油缸13的输出端铰接。
[0032]本实施例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2和3所示,底座2通过一对对称设置的自锁紧固定机构与槽钢框架1固接,自锁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栓3、固定螺母3.1和锁紧螺母3.2,固定螺栓3下端伸入槽钢框架1并与其固接,固定螺栓3上端贯穿底座2设置,固定螺母3.1与固定螺栓3上端螺纹连接且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框架、回转窑筒体和换热机构,所述回转窑筒体设置在所述槽钢框架上方中部,所述换热机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底座、支撑立柱、外壳、若干根集热管和驱动装置,所述外壳的截面为适于包裹所述回转窑筒体上半部分的圆弧状,所述支撑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外壳下端与所述支撑立柱上端铰接,所述集热管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固接,所述集热管的轴线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外壳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外壳沿其铰接处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支撑柱、液压油缸和驱动支架,所述油缸支撑柱与所述底座竖直固接,所述驱动支架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固接,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支架的外侧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油缸支撑柱的上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铰接部固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智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