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异性抗TCRδ可变1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5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异性结合γδT细胞的T细胞受体和一种其他抗原的多特异性、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片段和变体。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至少两类新的双特异性抗体:结合γδT细胞受体(TCR)的可变δ1(Vδ1)链和癌抗原或癌相关抗原的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和结合γδT细胞受体(TCR)的可变δ1(Vδ1)链和免疫调节抗原的双特异性双重免疫调节剂(DI)。原的双特异性双重免疫调节剂(D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特异性抗TCR
δ
可变1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异性结合γδT细胞的T细胞受体和一种其他抗原的多特异性、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片段和变体。

技术介绍

[0002]对癌症的T细胞免疫疗法日益增长的兴趣集中在CD8+和CD4+alpha beta(αβ)T细胞亚群识别癌细胞和介导宿主保护性功能潜力的明显能力上,特别是当PD

1、CTLA

4和其他受体所施加的抑制途径受到临床介导的拮抗作用去抑制时。然而,αβ T细胞受MHC限制,这可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
[0003]gamma delta T细胞(γδT细胞)代表在其表面表达独特的、定义γδ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的亚群。此TCR由一条gamma(γ)链和一条delta(δ)链组成,每条链都经历链重排,但与αβT细胞相比,具有有限数量的V基因。编码Vγ的主要TRVG基因区段是TRGV2、TRGV3、TRGV4、TRGV5、TRGV8、TRGV9和TRGV11,以及非功能基因TRGV10、TRGV11、TRGVA和TRGVB。最常见的TRDV基因区段编码Vδ1、Vδ2和Vδ3,外加几个具有Vδ和Vα标号两者的V区段(Adams等人,296:30

40(2015)Cell Immunol)。人γδT细胞可根据它们的TCR链进行广泛分类,因为某些γ和δ类型在细胞上更普遍地(但不完全地)在一种或多种组织类型中被发现。例如,大多数血液驻留γδT细胞表达Vδ2 TCR,通常是Vγ9Vδ2,而这在组织驻留γδT细胞(诸如皮肤中的那些)中不太常见,组织驻留γδT细胞更频繁地使用与γ链配对(例如常常与肠道中的Vγ4配对)的Vδ1 TCR。
[0004]γδT细胞在免疫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应激标志物模式识别恶性或转化细胞(诸如癌细胞),然后发挥有效的和选择性的细胞毒性。因此,γδT细胞可充当免疫反应的协调者。即使是在具有低突变负荷的肿瘤中,这些细胞的原位调节也提供增加免疫原性的潜力,这已被证明对其他免疫疗法具有挑战性。γδ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不依赖于任何单一的肿瘤抗原,因此γδT细胞的调节剂在一系列疾病指征中具有潜力,所述指征包括血液学和实体恶性肿瘤两者。γδT细胞的识别机制不受MHC限制。
[0005]WO2019147735的作者假设一些γδ细胞具有促肿瘤活性或抑制αβT细胞介导的抗癌免疫反应。作者假设γδT细胞是免疫抑制剂,因此建议它们应该在癌症环境中借助抗体被耗尽、抑制或阻断。
[0006]然而,尽管普遍认为抗γδ抗体会通过阻断或杀伤此类细胞来负向调节γδ细胞功能,但已发现γδT细胞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和/或生存之间存在正相关。
[0007]与αβTCR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相比,对vδ1 TCR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了解有限。在缺乏此类了解的情况下,迄今为止识别vδ1 TCR的抗体主要是探索此类相互作用的探查性工具。此类工具通常是粗糙的、封闭的抗体,所述抗体表明TCR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导致vδ1+细胞的阻断、抑制或消融。例如,工具抗体TS8.2和TS

1在研究中用作抗γδ阻断抗体,表明所述抗体降低vδ1细胞的细胞毒性。这些研究与其他研究相结合,表明在原位疾病环境中使用此类抗vδ1抗体有利地调节vδ1细胞的细胞毒性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需要增加而不是减少vδ
1细胞毒性的抗体。
[0008]要利用γδT细胞进行免疫治疗,需要一种原位扩增细胞的方法,或收获它们并在重新输注前离体扩增它们的方法。使用添加外源细胞因子的后一种方法先前已经进行了描述,例如参见WO2017/072367和WO2018/212808。已经描述了使用药理学修饰形式的羟基

甲基丁
‑2‑
烯基焦磷酸盐(HMBPP)或临床批准的氨基二膦酸盐来扩增患者自身γδT细胞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超过250名癌症患者得到了治疗,看似安全,但完全缓解的几率很小。然而,仍然需要具有确认的扩增大量γδT细胞能力的激活剂。
[0009]此外,能够优先靶向或结合或识别或特异性调节或增加原位Vδ1+细胞数量的结合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可能是非常理想的。
[0010]然而,虽然存在潜在调节Vδ2+细胞的药物,包括氨基二膦酸盐诸如(唑来膦酸),但所述药物主要设计用于减慢骨重吸收。无论所述Vδ2+调节如何,都需要开发专门设计用于结合、靶向、调节、激活或增加Vδ1+细胞数量的药物。这是因为,例如,重复Vδ2+调节可导致持久且逐渐耗尽的表型。
[0011]此外,鉴于Vδ1+细胞占优的组织驻留性质,能够调节Vδ1+的理想药物也将表现出较少的“脱靶”不良反应和快速的肾清除。通常,当使用小分子化学品时,可能出现所述不良反应。例如,显示能够调节单独类别的Vδ2+细胞(作为相对于对骨的主要调节作用的次要作用)的前述氨基二膦酸盐与肾毒性相关,所述肾毒性表现为肾功能恶化和潜在的肾衰竭(例如Markowitz等人(2003)Kidney Int.64(1):281

289)。欧洲药品管理局列出的Zometa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贫血、过敏反应、高血压、心房纤颤、肌痛、全身痛、不适、血尿素增加、呕吐、关节肿胀、胸痛等。
[0012]还必须进一步考虑vδ1+自身所在的原位环境。例如,先前已经显示非造血组织驻留γδT细胞在首次与组织分离时显示强烈的增殖反应,但前提是它们不与自体成纤维细胞直接接触。已发现非造血组织驻留T细胞(γδT细胞)必须与非造血细胞(例如基质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分离才能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淋巴细胞与基质细胞或上皮细胞的直接接触似乎会抑制组织驻留γδT细胞的扩增。原位预激活细胞以进一步抑制状态存在的观察结果是迄今为止vδ1细胞尚未被视为有希望的治疗靶标的另一个原因。事实上,直到本文所述的发现,才设想如何能够有利地和选择性地原位调节这些细胞,其中血液和组织vδ1+细胞通常被认为是“静止的”、“预激活的”或“未激活的”。
[0013]已经为各种治疗用途开发了各种形式的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可基于生物靶标的类型和作用模式分为单独(尽管有重叠)的类别。例如,此类多特异性抗体可分为以下类别,诸如细胞毒性效应细胞重定向器(也称为双特异性T细胞募集抗体、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TCE或BiTE)和双重免疫调节剂(DI)。
[0014]TCE旨在通过使T细胞靶向肿瘤细胞或相反来增强患者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并通过靶向T细胞的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第一表位(通常是CD3)和是癌抗原或癌相关抗原诸如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第二表位起作用。此类抗体共定位肿瘤细胞和T细胞以促进肿瘤细胞杀伤。BiTE的实例包括CD3 x CD19双特异性抗体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CD3 x EpCAM双特异性抗体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和CD3 x HER2双特异性抗体厄妥索单抗(ertumaxomab)。TCE诸如BiTE通常以s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所述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特异性结合:a.第一靶表位,其中所述第一靶表位是γδT细胞受体(TCR)的可变61(V61)链的表位;和b.第二靶表位。2.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一靶表位是SEQ ID NO:1和/或SEQ ID NO:128的氨基酸残基1

90内的表位。3.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一靶表位是包含以下氨基酸区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表位:(i)SEQ ID NO:1的3

20;和/或(ii)SEQ ID NO:1的37

77。4.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一靶表位是γδT细胞的激活表位。5.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激活表位的结合:(i)下调γ6TCR;(ii)激活γ6T细胞的脱粒;和/或(iii)促进γδT细胞介导的杀伤。6.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一靶表位是上调CD107a、CD25、CD69和/或Ki67表达的表位。7.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以如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量的小于1.5x10
‑7M、小于1.3x10
‑7M、小于1.0x10
‑7M或小于5.0x10
‑8M的结合亲和力(KD)结合所述第一表位。8.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二表位在Vδ1+T细胞上。9.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二表位是癌抗原或癌相关抗原的表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癌抗原或癌相关抗原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FP、AKAP

4、ALK、甲胎蛋白、雄激素受体、B7H3、BAGE、BCA225、BCAA、Bcr

abl、β

连环蛋白、β

HCG、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ORIS、BTAA、CA125、CA15

3、CA195、CA19

9、CA242、CA27.29、CA72

4、CA

50、CAM17.1、CAM43、碳酸酐酶IX、癌胚抗原、CD22、CD33/IL3Ra、CD68\P1、CDK4、CEA、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CSPG4)、c

Met、CO

029、CSPG4、细胞周期蛋白B1、亲环蛋白C相关蛋白、CYP1B1、E2A

PRL、EGFR、EGFRvIII、ELF2M、EpCAM、EphA2、EphrinB2、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抗原EBVA、ERG(TMPRSS2ETS融合基因)、ETV6

AML、FAP、FGF

5、Fos相关抗原1、岩藻糖基GM1、G250、Ga733\EpCAM、GAGE

1、GAGE

2、GD2、GD3、胶质瘤相关抗原、GloboH、糖脂F77、GM3、GP100、GP100(Pmel 17)、H4

RET、HER

2/neu、HER

2/Neu/ErbB

2、高分子量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W

MAA)、HPVE6、HPVE7、hTERT、HTgp

175、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独特型、IGF

I受体、IGF

II、IGH

IGK、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I、肠道羧酸酯酶、K

ras、LAGE

1a、LCK、凝集素反应性AFP、豆荚蛋白酶、LMP2、M344、MA

50、Mac

2结合蛋白、MAD

CT

1、MAD

CT

2、MAGE、MAGEA1、MAGEA3、MAGE

1、MAGE

3、MAGE

4、MAGE

5、MAGE

6、MART

1、MART

1/MelanA、M

CSF、黑色素瘤相关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MCSP)、间皮素、MG7

Ag、ML

IAP、MN

CA IX、MOV18、MUC1、Mum

1、hsp70

2、MYCN、MYL

RAR、NA17、NB/70K、神经胶质抗原2(NG2)、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m

23H1、NuMa、NY

BR

1、NY

CO

1、NY

ESO、NY

ESO

1、NY

ESO

1、OY

TES1、p15、p16、p180erbB3、p185erbB2、p53、p53突变体、Page4、PAX3、PAX5、PDGFR

β、
PLAC1、聚唾液酸、前列腺癌肿瘤抗原

1(PCTA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蛋白酶3(PR1)、PSA、PSCA、PSMA、RAGE

1、Ras、Ras突变体、RCAS1、RGS5、RhoC、ROR1、RU1、RU2(AS)、SART3、SDCCAG16、sLe(a)、精子蛋白17、SSX2、STn、生存素、TA

90、TAAL6、TAG

72、端粒酶、甲状腺球蛋白、Tie 2、TLP、Tn、TPS、TRP

1、TRP

2、TRP

2、TSP

180、酪氨酸酶、VEGF、VEGFR2、VISTA、WT1、XAGE 1、43

9F、5T4和791Tgp72。11.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多特异性抗体是T细胞接合剂双特异性抗体。12.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是双特异性抗体,并且所述第二表位是CD19、Her2(CD340)、EGFR、FAPα或间皮素的表位。13.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二表位在免疫细胞上。14.如权利要求1至8或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二表位是免疫调节抗原的表位。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免疫调节抗原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B7

1(CD80)、B7

2(CD86)、B7

DC(CD273)、B7

H1(CD274)、B7

H2(CD275)、B7

H3(CD276)、B7

H4(VTCN1)、B7

H5(VISTA)、BTLA(CD272)、4

1BB(CD137)、CD137L、CD24、CD27、CD28、CD38、CD40、CD40L(CD154)、CD54、CD59、CD70、CTLA4(CD152)、CXCL9、GITR(CD357)、HVEM(CD270)、ICAM

1(CD54)、ICOS(CD278)、LAG

3(CD223)、OX40(CD134)、OX40L(CD252)、PD

1(CD279)、PD

L1(CD274)、TIGIT、CD314、CD334、CD335、CD337和TIM

3(CD366)。16.如权利要求1至8或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是双特异性抗体,并且所述第二表位是PD

1、4

1BB、OX40或TIGIT的表位。17.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第二靶表位是分化CD抗原簇的表位。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或其片段,其中所述CD抗原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D1a、CDlb、CD1c、CD1d、CDle、CD2、CD3、CD3d、CD3e、CD3g、CD4、CD5、CD6、CD7、CD8、CD8a、CD8b、CD9、CD10、CD11a、CD11b、CD11c、CD11d、CD13、CD14、CD15、CD16、CD16a、CD16b、CD17、CD18、CD19、CD20、CD21、CD22、CD23、CD24、CD25、CD26、CD27、CD28、CD29、CD30、CD31、CD32A、CD32B、CD33、CD34、CD35、CD36、CD37、CD38、CD39、CD40、CD41、CD42、CD42a、CD42b、CD42c、CD42d、CD43、CD44、CD45、CD46、CD47、CD48、CD49a、CD49b、CD49c、CD49d、CD49e、CD49f、CD50、CD51、CD52、CD53、CD54、CD55、CD56、CD57、CD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伽马三角洲疗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