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711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内阻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及方法,动态调整系统中,在功放源和待测试电池之间增加数字控制和电压调整电路,通过采集电压反馈动态控制功放源电压,功放源向待测试电池输出激励电压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内阻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IEC61960/62620规定,电池内阻测试需要采用交流恒流注入法对电池或者电池组通电1至5秒,频率1.0
±
0.1kHz;其交流恒流源(即功放源)采用线性功放实现,加上在小内阻测试时需要大电流,带来了测试系统损耗的增大和可靠性的降低。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电池内阻测试时的功放源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电池内阻测试时的功放源控制系统的架构图。功放源为AB类功放源,功放源提供激励电压和激励电流到待测试电池进行电池内阻测试,测试系统通过恒流反馈控制输出恒定交流电流。
[0004]测试过程中,供电电压V
a
包含正激励电压V
a+
和负激励电压V
a

,V
a+
和V
a

为输入到功放源的固定正负电压;U
o
为加到电池上的激励电压;I
o
为加到电池上的激励电流;U
i
为输入控制信号;U
r
为恒流反馈信号,即采样电阻R上的电压值;U
g
为系统的给定控制信号,U
g
为一个恒定值。
[0005]大容量的电池其内阻R的阻值往往很小,因此需要大电流的交流激励恒流源(数A以上)进行电池内阻测试,以保证信号取样的准确性和精度。功放源输出功率P
a
=V
a
×
I
o
,小内阻下需要激励电流I
o
增大,供电电压V
a
不变,因此功放源输出功率会增大。而电池内阻上的功耗P
b
=(U
o

Ur)2/R,P
b
是基本不变的(根据IEC61960/62620:交流电压峰值不超过20mV,一般取7

8mV)。功放源输出功率P
a
增大,P
b
不变,系统效率=P
b
/P
a
大幅降低,损失的能量P
a

P
b
转换成热量,带来的后果是测试系统损耗大和可靠性降低。
[0006]现有的电池内阻测试过程中,功放源的供电电压V
a
均是固定的,在激励电流I
o
恒定的情况下,功放源电压控制系统的功耗是恒定的;功放源电压控制系统无法根据不同待测试电池实现功耗的动态调整,因此功放源电压控制系统损耗大,发热量高,如果仅通过散热器或风扇进行物理散热,电池内阻测试过程中会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影响电池内阻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及方法,通过动态控制功放源电压的变化,大幅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NPN型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PNP型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V1的集电极施加有正激励电压V
a+
,V2的集电极施加有负激励电压V
a

;待测试电池一端与V1和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采样电阻R一端相连,采样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电压采集模块A1的一个输入端与待测试电池和采样电阻R相连,A1的另一个输
入端施加有期望电压值U
g
,A1的输出端与输入控制信号U
i
相连;电阻R1的一端与V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V1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输入控制信号Ui相连,阳极与V1的基极相连;电阻R2一端与V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V2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输入控制信号Ui相连,阴极与V2的基极相连;数字控制和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待测试电池、R、A1相连,输出端分别连接V1和V2的集电极;所述的数字控制和电压调整电路包括数字控制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采用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中运行有效值转换、设置值比较、步进值输出三个子模块,用于实现采集采样电阻R上的峰值电压Ur作为恒流反馈信号,与上位机的设置值做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调整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流I
o
,进而控制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压U
o
;所述的电压调整模块的电路结构为:采样电阻R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数字控制模块的输入,数字控制模块的输出为差分量,正输出端与正向二极管D
+
的阳极相连,正向二极管D
+
的阴极和正向电阻R
a+
相连,正向电阻R
a+
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拉电阻R
up
与下拉电阻R
lo
相连接,上拉电阻R
up
的另一端接功放源正输出端,下拉电阻R
lo
的另一端接地;数字控制模块的负输出端与负向二极管D

的阴极相连,负向二极管D

的阳极和负向电阻R
a

相连,负向电阻R
a

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拉电阻R
up

与下拉电阻R
lo

相连接,上拉电阻R
up

的另一端接地,下拉电阻R
lo

的另一端接功放源负输出端。
[0008]优选的,所述的控制芯片具有数字处理及运算功能,采用FPGA、DSP、ARM或者单片机。
[0009]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方法,应用前述的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数字控制模块采集采样电阻R上的峰值电压U
r
作为恒流反馈信号,与上位机的设置值做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调整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流I
o
,进而控制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压U
o
;步骤2、通过电压调整模块实时动态控制输入功放源的供电电压V
a
的变化,正向降低V
a+
,负向提高V
a

;2.1)正向调整:步进值V
f+
通过正向二极管D
+
和正向电阻R
a+
产生一正向电流I
a+
,注入到反馈网络中,根据戴维南定理和欧姆定律:I
a+ = I
up+ + I
lo+
I

a+ =(V
f+ –
V
d
ꢀ–
V
fb+
)/ R
a+
I
up+ =(V
a+
ꢀ–
V
fb+
)/ R...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NPN型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PNP型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V1的集电极施加有正激励电压V
a+
,V2的集电极施加有负激励电压V
a

;待测试电池一端与V1和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采样电阻R一端相连,采样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电压采集模块A1的一个输入端与待测试电池和采样电阻R相连,A1的另一个输入端施加有期望电压值U
g
,A1的输出端与输入控制信号U
i
相连;电阻R1的一端与V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V1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输入控制信号Ui相连,阳极与V1的基极相连;电阻R2一端与V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V2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输入控制信号Ui相连,阴极与V2的基极相连;数字控制和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待测试电池、R、A1相连,输出端分别连接V1和V2的集电极;所述的数字控制和电压调整电路包括数字控制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采用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中运行有效值转换、设置值比较、步进值输出三个子模块,用于实现采集采样电阻R上的峰值电压Ur作为恒流反馈信号,与上位机的设置值做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调整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流I
o
,进而控制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压U
o
;所述的电压调整模块的电路结构为:采样电阻R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数字控制模块的输入,数字控制模块的输出为差分量,正输出端与正向二极管D
+
的阳极相连,正向二极管D
+
的阴极和正向电阻R
a+
相连,正向电阻R
a+
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拉电阻R
up
与下拉电阻R
lo
相连接,上拉电阻R
up
的另一端接功放源正输出端,下拉电阻R
lo
的另一端接地;数字控制模块的负输出端与负向二极管D

的阴极相连,负向二极管D

的阳极和负向电阻R
a

相连,负向电阻R
a

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拉电阻R
up

与下拉电阻R
lo

相连接,上拉电阻R
up

的另一端接地,下拉电阻R
lo

的另一端接功放源负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芯片具有数字处理及运算功能,采用FPGA、DSP、ARM或者单片机。3.一种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放源激励电压的动态调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数字控制模块采集采样电阻R上的峰值电压U
r
作为恒流反馈信号,与上位机的设置值做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调整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流I
o
,进而控制功放源输出的激励电压U
o
;步骤2、通过电压调整模块实时动态控制输入功放源的供电电压V
a
的变化,正向降低V
a+
,负向提高V
a

;2.1)正向调整:步进值V
f+
通过正向二极管D
+
和正向电阻R
a+
产生一正向电流I
a+
,注入到反馈网络中,根据戴维南定理和欧姆定律:I
a+ = I
up+ + I
lo+
I

a+ =(V
f+ –
V
d
ꢀ–
V
fb+
)/ R
a+
I
up+ =(V
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洪超张宏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艾诺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