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82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预应力锚固过程中采用注浆袋存在的技术弊端。该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钻孔、钢绞线锚杆的组装与推送、内锚固段的注浆、制作孔口砼垫墩、张拉施工、张拉段注浆、外锚固段防腐处理七个步骤,其中,改进后的机械锚体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位置一,收纳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四根柱绞线组成的围合空间内,为I字形布置;位置二,膨胀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扩孔内,且处于最大膨胀状态;通过将钢绞线锚杆中的注浆袋设计优化为机械锚件设计,通过抽拉中间位置的副绞线即可完成在扩孔部位的临时支撑,比之前的注浆袋注浆膨胀方法具有施工快捷、安全可靠的优势。安全可靠的优势。安全可靠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0001]该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支护
,尤其是用于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一种明挖工程施工配套安全措施。基坑支护中常使用预应力钢锚施工技术,该技术中,一般使用预应力筋(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螺纹钢筋)、普通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管、锚杆锚具等对支护土体进行支护。该支护过程配合圈梁、桩基进行。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注浆袋对预应力筋的内锚固段进行初步锚固,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采用注浆袋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且注浆袋存在破损渗漏的情况。工程实际中经常发生因灌入注浆袋内的砂浆发生漏失而没有达到应有的设计强度现象。
[0004]注浆袋与扩孔部位存在容易剥离的界面,由于注浆袋一般采用密织的无纺布材料,该材料与扩孔孔壁之间存在界限,在张拉过程中,该界面也是薄弱环节,容易沿此界面发生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解决现有预应力锚固过程中采用注浆袋存在的技术弊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钢绞线锚杆的组装与推送、内锚固段的注浆、制作孔口砼垫墩、张拉施工、张拉段注浆、外锚固段防腐处理七个步骤,其中
[0008]步骤一,钻孔作业根据地质勘探的情况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或者湿作业法钻孔,并进行末端的扩孔作业,其中,钻孔容许偏差:水平偏差50mm,垂直偏差20mm,角度偏差0.5
°
;扩孔作业使用旋喷扩孔或者扩孔器进行扩孔,扩孔段的直径至少为钻孔直径的两倍;
[0009]步骤二,钢绞线锚杆的组装与推送,根据钻孔深度、孔径和内锚段长度,准备钢绞线、安装盘、注浆管和机械锚体,其中,
[0010](1)根据钻孔直径大小选择安装盘,安装盘的直径比钻孔直径小6毫米至14毫米;
[0011](2)切割钢绞线:钢绞线的切割长等于钻孔深度加90厘米;
[0012](3)组装钢绞线:
[0013]①
清除钢绞线上的浮锈油泥,然后将钢绞线理直并按顺序排好;
[0014]②
套装安装盘:根据设计的内锚固段长度,套上安装盘,其中,所述安装盘为带有穿孔的厚钢板圆盘结构,所述安装盘上具有副绞线穿孔、主绞线穿孔和注浆管穿孔,其中,一根副绞线位于安装盘中央且与安装盘活动连接,至少三根主绞线位于安装盘四周且与安装盘固定连接;
[0015]③
安装机械锚体,该机械锚体由至少三对连杆组件和两个安装端组成,其中,若干所述连杆组件等间距且均匀的布置在副绞线的四周,且与主绞线间隔布置,每一对连杆组
件是由两节组成的,且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安装端Ⅰ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端Ⅰ固定在副绞线上;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安装端Ⅱ活动连接,安装端Ⅱ通过四个锚固件固定在四个主绞线上;沿轴向抽拉副绞线,该机械锚体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位置一,收纳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四根柱绞线组成的围合空间内,为I字形布置;位置二,膨胀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扩孔内,且处于最大膨胀状态;
[0016]所述主绞线的末端安装钉帽;
[0017]在副绞线与主绞线之间设置套环,该套环套至在副绞线上,并在主绞线的外侧使用钢丝绑扎;
[0018]④
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穿过所述安装盘,并插到距离钉帽以上20厘米位置;
[0019](4)推送钢绞线与接装注浆管:把组装好的钢绞线束运到作业台,接注浆管并在钢绞线的表面粘贴拉应力传感器,力学检测仪对钢绞线的拉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钢绞线束推送至孔底;
[0020]步骤三,内锚固段的注浆
[0021]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水泥采用425号及以上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4~1:0.45;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小于22秒,可用时间应在30~60min,整个浇注过程应在4min内结束;注浆量应略大于扩孔所在空腔的体积;
[0022]步骤四,制作孔口砼垫墩
[0023]步骤五,张拉施工
[0024]当内锚固段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以上,对内锚固段进行张拉,具体步骤为:
[0025](1)安装千斤顶:按使用要求安装顶压器、千斤顶撑脚和千斤顶,再用简便支架撑住千斤顶,然后依次装工具锚、外锚圈、外锚塞和卡片,调整卡片,使每块卡片压住两根钢绞线,敲紧外锚塞,拆除简便支架;
[0026](2)接油管与电源:千斤顶装好后,用油管把千斤顶与油泵连接起来;
[0027](3)张拉钢绞线:张拉钢绞线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0028]①
启动油泵,空运转排气;
[0029]②
打开控制张拉油缸的持压阀,关闭送油阀进行张拉,达到设计吨位后继续微量供油,保持恒定的缸内压力;
[0030]③
打开控制顶压油缸的持压阀,关闭送油阀进行顶压锚固,达到额定压力后,再调节二阀,使压力降至200公斤/平米厘米,保持恒定;
[0031]④
打开控制张拉油缸的送油阀与持压阀,张拉缸回油,张拉缸回程复位,油泵停车;
[0032]⑤
打开控制顶压油缸的送油阀与持压阀,顶压油缸回油,顶压活塞自动回程复位;
[0033]拆除张拉设备;
[0034]步骤六,张拉段注浆
[0035]钢绞线张拉锚固后,向张拉段内进行二次注浆;张拉段注浆使用普通水泥砂浆,其配比重量比为,水泥:砂子:水=1:1:0.45~0.55;
[0036]步骤七,外锚固段防腐处理
[0037]用喷射混凝土或打筑混凝土帽进行防腐处理。
[0038]在步骤五中,锚杆正式张拉前,要取设计拉力的10%~20%,并对锚杆预张拉1~2次;锚杆张拉要求定时分级加荷进行。
[0039]使用的施工机具包括钻孔机、拔管机、注浆泵、电动油泵、千斤顶、控制仪表。
[0040]在步骤二中,根据需要选配排气管。
[0041]在步骤一中,采用湿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始终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每节钻杆钻进后再接钻杆前,反复冲洗,直至溢出清水。
[0042]在步骤四中,制作垫墩如下:
[0043](1)、拆除临时支撑、临时工作台;
[0044](2)、安装固定钢垫板:先将钢绞线从定位管中穿出,其中注浆管从定位管上的附加细管中穿出,然后把定位管插入钻孔中,口部注浆管朝向便于注浆的方向,并使定位管与钻孔的方向一致;
[0045](3)、安装活动钢垫板:将外锚圈焊在活动钢垫板的中心孔上,安装时,把钢绞线从外锚圈中穿出;
[0046](4)支配模板:孔口砼垫墩为截头四棱锥形;
[0047](5)拌合混凝土与打筑垫墩:
[0048](6)拆模:注浆后12小时拆模,发现垫墩与岩面有缝隙,应再用砂浆填堵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钢绞线锚杆的组装与推送、内锚固段的注浆、制作孔口砼垫墩、张拉施工、张拉段注浆、外锚固段防腐处理七个步骤,其中步骤一,钻孔作业根据地质勘探的情况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或者湿作业法钻孔,并进行末端的扩孔作业,其中,钻孔容许偏差:水平偏差50mm,垂直偏差20mm,角度偏差0.5
°
;扩孔作业使用旋喷扩孔或者扩孔器进行扩孔,扩孔段的直径至少为钻孔直径的两倍;步骤二,钢绞线锚杆的组装与推送,根据钻孔深度、孔径和内锚段长度,准备钢绞线、安装盘、注浆管和机械锚体,其中,(1)根据钻孔直径大小选择安装盘,安装盘的直径比钻孔直径小6毫米至14毫米;(2)切割钢绞线:钢绞线的切割长等于钻孔深度加90厘米;(3)组装钢绞线:

清除钢绞线上的浮锈油泥,然后将钢绞线理直并按顺序排好;

套装安装盘:根据设计的内锚固段长度,套上安装盘,其中,所述安装盘为带有穿孔的厚钢板圆盘结构,所述安装盘上具有副绞线穿孔、主绞线穿孔和注浆管穿孔,其中,一根副绞线位于安装盘中央且与安装盘活动连接,至少三根主绞线位于安装盘四周且与安装盘固定连接;

安装机械锚体,该机械锚体由至少三对连杆组件和两个安装端组成,其中,若干所述连杆组件等间距且均匀的布置在副绞线的四周,且与主绞线间隔布置,每一对连杆组件是由两节组成的,且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安装端Ⅰ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端Ⅰ固定在副绞线上;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安装端Ⅱ活动连接,安装端Ⅱ通过四个锚固件固定在四个主绞线上;沿轴向抽拉副绞线,该机械锚体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位置一,收纳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四根柱绞线组成的围合空间内,为I字形布置;位置二,膨胀状态,该状态下机械锚体位于扩孔内,且处于最大膨胀状态;所述主绞线的末端安装钉帽;在副绞线与主绞线之间设置套环,该套环套至在副绞线上,并在主绞线的外侧使用钢丝绑扎;

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穿过所述安装盘,并插到距离钉帽以上20厘米位置;(4)推送钢绞线与接装注浆管:把组装好的钢绞线束运到作业台,接注浆管并在钢绞线的表面粘贴拉应力传感器,力学检测仪对钢绞线的拉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钢绞线束推送至孔底;步骤三,内锚固段的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水泥采用425号及以上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4~1:0.45;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小于22秒,可用时间应在30~60min,整个浇注过程应在4min内结束;注浆量应略大于扩孔所在空腔的体积;步骤四,制作孔口砼垫墩步骤五,张拉施工当内锚固段的水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金刘伟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诺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