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68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由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制作而成,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辊及导辊,冷却箱固定在机座上,冷却箱包括入膜口及出膜口,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辊包括对薄膜一面进行冷却的上冷却辊及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冷却的下冷却辊,上冷却辊位于冷却箱的入膜口,下冷却辊位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导辊可转动设置在机座的出膜口处,导辊将经上冷却辊及下冷却辊冷却后的薄膜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装置将薄膜进行均匀冷却,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塑料薄膜制品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所常见且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次性塑料袋、快递包装袋等塑料薄膜随处可见。传统塑料薄膜制品的物料多为石油的各种衍生物,而众所周知,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石油资源枯竭之前,找到合适的甚至性能更好的塑料替代品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单纯追求产品性能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人们更需要的是塑料产品本身的环境友好性,所以可生物降解性塑料制品应运而生,可生物降解薄膜是指可以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薄膜。
[0003]在制作抗菌生物降解薄膜时,传统的制作方法为先使用挤出机将物料加热成熔融状态后挤出,然后通过吹膜机制得薄膜,将薄膜冷却后最后通过牵引机构将薄膜传送至收卷机构,由收卷机构将薄膜进行收卷。传统的制作抗菌生物降解薄膜的方式冷却时,通常采用风环进行冷却,冷却速度较慢,冷却不均匀,从而不利于薄膜的成型质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通过冷却装置将薄膜进行均匀冷却,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由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制作而成,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辊及导辊,冷却箱固定在机座上,冷却箱包括入膜口及出膜口,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辊包括对薄膜一面进行冷却的上冷却辊及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冷却的下冷却辊,上冷却辊位于冷却箱的入膜口,下冷却辊位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导辊可转动设置在机座的出膜口处,导辊将经上冷却辊及下冷却辊冷却后的薄膜输出。
[0007]进一步,冷却辊包括进水轴及辊体,进水轴一端设置进水口,进水轴沿轴向方向设置多个出水口;辊体包括内筒及外筒,内筒内形成供进水轴插入的空腔,内筒上设置与出水口对应的入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冷却腔,外筒一端设置出口。
[0008]进一步,外筒内侧壁延伸形成多个导热片。
[0009]进一步,多个出水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0]进一步,上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上,下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下。
[0011]进一步,出水口的口径小于入口的口径。
[0012]进一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设置在机座上,风冷装置包括风冷架、风冷杆、安装座、进风管及出风箱,风冷架固定在机座上,风冷杆可转动设置在风冷架上,安装座固定在风冷杆上,进风管一端用于连接冷源,进风管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与进风管连接,出风箱上设置多个出风口。
[0013]进一步,出风箱内设置挡风板,挡风板呈弧形状,挡风板上设置多个出风通口。
[0014]进一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料架及料箱,料架固定在机座上,料箱设置在料架上,料箱连接用于输入物料的进料管。
[0015]进一步,料箱包括外壳、内箱、挡板及出料斗,外壳底部设置外壳管,内箱底部设置用于插入外壳管的内箱管,挡板设置在外壳一侧,出料斗可移动设置在外壳上,出料斗包括进料口及出料口,出料斗正方向移动而使外壳管的物料进入进料口且出料口被挡板挡住,出料斗反方向移动而使外壳管的物料不进入进料口且出料口不被挡板挡住。
[0016]进一步,外壳底部设置第一限位块,出料斗一侧设置第二限位块。
[0017]进一步,内箱底部与外壳之间设置用于驱使内箱振动的起振机构,起振机构包括起振弹簧、起振电机及起振杆,起振弹簧一端与内箱底部连接,起振弹簧另一端与外壳内底壁连接,起振电机固定在外壳内侧壁上,起振杆与起振电机连接并由起振电机带动其转动,起振杆转动而拨动内箱的外壁而驱使内箱振动。
[0018]进一步,起振杆的端部设置弹性起振头。
[0019]进一步,内箱外壁包括便于起振杆拨动的倾斜面,倾斜面上设置第一触头,外壳内侧壁设置可与第一触头接触的第二触头,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接触后发送信号至报警装置以及时供料。
[0020]进一步,内箱内侧壁设置用于将物料滑落至内箱管的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
[0021]进一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接料斗、挤压筒、挤压螺杆及驱动机构,接料斗接收出料斗输出的物料,挤压筒与接料斗连接并接收接料斗内的物料,挤压螺杆可转动设置在挤压筒内,驱动机构与挤压螺杆连接并由驱动电机带动其转动而使挤压筒内的物料挤出。
[0022]进一步,接料斗内可转动设置用于输出物料的料管,料管包括顶板,料管内形成出料通道,料管侧部延伸形成多个出料侧孔,料管上设置多个弧形侧导板,每一弧形侧导板与一出料侧孔相对设置。
[0023]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座、驱动电机及驱动轴,驱动电机固定在连接座上,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轴转动,驱动轴与挤压螺杆并驱使挤压螺杆转动。
[0024]进一步,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固定在驱动轴上,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转轴可转动设置在连接座上,转轴一端与第二锥齿轮连接,第一齿轮另一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料管外侧壁上。
[0025]进一步,第一齿轮包括两个用于驱使第二齿轮转动的半齿轮。
[0026]进一步,机座底部设置便于机座移动的脚轮。
[0027]进一步,机座上设置用于将挤压机构挤出熔融状材料进行成型的吹塑成型装置。
[002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将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料箱内;
[0030]S2,料箱内的物料输送至挤压机构,挤压机构挤出熔融状材料至吹塑成型装置;
[0031]S3,吹塑成型装置将材料吹塑成薄膜;
[0032]S4,风冷装置将冷风吹至薄膜表面以进行初步冷却;
[0033]S5,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辊将薄膜下表面进行冷却;冷却装置的第二冷却辊将薄膜上表面进行冷却;
[0034]S6,收卷装置将冷却后的薄膜收卷。
[003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一,在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初步成型时,依次经过上冷却辊、下冷却辊及导辊,最后由收卷装置进行收卷,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通过上冷却辊时,抗菌生物降解薄膜的下表面进行冷却,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通过下冷却辊时,抗菌生物降解薄膜的上表面进行冷却,从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由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制作而成,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辊及导辊,冷却箱固定在机座上,冷却箱包括入膜口及出膜口,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辊包括对薄膜一面进行冷却的上冷却辊及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冷却的下冷却辊,上冷却辊位于冷却箱的入膜口,下冷却辊位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导辊可转动设置在机座的出膜口处,导辊将经上冷却辊及下冷却辊冷却后的薄膜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特征在于:冷却辊包括进水轴及辊体,进水轴一端设置进水口,进水轴沿轴向方向设置多个出水口;辊体包括内筒及外筒,内筒内形成供进水轴插入的空腔,内筒上设置与出水口对应的入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冷却腔,外筒一端设置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特征在于:外筒内侧壁延伸形成多个导热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特征在于:上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上,下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特征在于: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设置在机座上,风冷装置包括风冷架、风冷杆、安装座、进风管及出风箱,风冷架固定在机座上,风冷杆可转动设置在风冷架上,安装座固定在风冷杆上,进风管一端用于连接冷源,进风管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与进风管连接,出风箱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安洪奕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