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存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存储技术,尤指一种存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平面型闪存存储器生产工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近几年,平面型闪存发展基本到了极限,比如物理面积,显影技术以及存储密度等。基于此背景,需要寻求不同的工艺结构来解决目前极限问题和降低单位吉字节(GB)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提高减小存储结构尺寸。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结构,包括:
[0006]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上且平行于所述衬底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第四半导体层;
[0007]环绕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栅极;环绕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栅极;环绕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栅极;环绕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栅极;
[0008]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源接触区域、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源接触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源接触区域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源接触区域接触的第一公共电极;
[0009]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漏接触区域、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漏接触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漏接触区域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漏接触区域接触的第二公共电极;
[0010]设置在所述第四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且沿垂直于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上且平行于所述衬底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第四半导体层;环绕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栅极;环绕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栅极;环绕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栅极;环绕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栅极;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源接触区域、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源接触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源接触区域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源接触区域接触的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漏接触区域、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漏接触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漏接触区域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第四漏接触区域接触的第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半导体层;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环绕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第五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五栅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且环绕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第六栅极;设置在所述第六栅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且环绕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第七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七栅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且环绕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第八栅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和第四半导体层中至少部分半导体层的正投影存在交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第三栅极和第四栅极中至少部分栅极的正投影存在交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三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四栅极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三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四栅极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依次减小,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第一栅极靠近所述第一栅极所环绕的半导体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一栅极远离所述第一栅极所环绕的半导体层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五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六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七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八栅极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五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六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七栅极的正投影、所述第八栅极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依次减小,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为第五栅极靠近所述第五栅极所环绕的半导体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五栅极远离所述第五栅极所环绕的半导体层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且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栅极的正投影中远离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栅极的正投影中远离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同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源接触区域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源接触区域的正投影、所述第三源接触区域的正投影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文华,戴瑾,王祥升,王桂磊,毛淑娟,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超弦存储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