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4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涉及钻井平台油泥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中站点处理成本高,且存在泄露风险的技术问题。该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包括上撬主体和下撬主体,在上撬主体上设置有固液分离机构和油气喷淋机构,在下撬主体上设置有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入口端与固液分离机构连接,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出气口与油气喷淋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降低油泥泄露风险及处理成本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浆无害化处置设备。浆无害化处置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钻井平台油泥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钻井过程中,钻井作业一般一开、二开、三开采用水基泥浆,四开(约5000米)及以下采用油基泥浆,即在钻井难度较高的盐膏层及目的层使用油基泥浆,油基泥浆具有超强的抑制性,高膜效率和岩石孔隙阻隔压力能确保获得更好的井壁稳定性;良好的流变性能和携砂效率能够使井眼更加清洁畅通;良好的润滑性和钻具防泥包能力,能够有效减少井下阻卡;同时更加有利于保护油气层。上述优越性使得应用油基泥浆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井下事故和复杂的发生。使用油基钻井液钻开油层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固废物(含油污泥),主要包括含油钻屑、固井泥浆、堵漏返排混浆、完井清罐罐底油泥等。据统计,油基泥浆钻井阶段每口井产生的油基钻废完井液及固体物约为900m3,其中油项物质约占25

30%,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油基废钻完井液属于危险废物,含油污泥中因含有大量的石油类、硫化物、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毒有害物质,某些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071

002

08。
[0003]由于石油工业特点及历史原因,油气田开发产生的含油污泥呈现出分布范围较大,但比较分散,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处理方式均为集中站点处理,需要将油泥集中拉运至集中站点处理,拉运费用较高,液态油泥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极高泄漏风险。
[0004]热解吸技术是对含油污泥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650℃),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泥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而目前的热解吸装置大多数采用燃烧天然气的进行间接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不能有效的利用热量,同时,目前热解吸装置都建设在固定场所下,不能适用于油田钻井过程中,即不能及时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0005]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集中站点处理成本高,且存在泄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中站点处理成本高,且存在泄露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包括上撬主体和下撬主体,在所述上撬主体上设置有固液分离机构和油气喷淋机构,在所述下撬主体上设置有热解脱附提取机构,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入口端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连接,所述热解
脱附提取机构的出气口与所述油气喷淋机构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气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箱、排泥机构及喷淋机构,所述排泥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淋箱底部,所述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淋箱的顶部,在所述喷淋箱内设置有若干隔板,若干隔板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喷淋箱的侧壁上,且相邻的隔板分别与所述喷淋箱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形成供油气流通的折流通道。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总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总进水管上的分支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支水管上的若干喷嘴,所述总进水管与所述隔板垂直设置,所述分支水管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箱包括两侧板、两个端板和顶板,两个所述端板为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侧板与两个所述端板围合成倒锥形结构,所述顶板盖合在所述倒锥形结构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油气喷淋机构的出气端设置有油气抽取机构,所述油气抽取机构的出气端设置有有机废气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包括绞龙输送机构以及电磁加热机构,所述绞龙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总成、螺旋叶片以及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上设置进料口、出气口以及出料口,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螺旋叶片连接,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一端与所述驱动总成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靠近所述驱动总成的一端上,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远离所述驱动总成的一端上,所述电磁加热机构套设在金属外壳的外部。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加热机构包括电磁线圈以及耐高温绝缘套,所述耐高温绝缘套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加热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绞龙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上布设。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电磁加热机构的加热温度呈递增趋势。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绞龙输送机构水平设置,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下部;
[0018]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变频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变频电机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叶片连接。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包括上撬主体和下撬主体,在所述上撬主体上设置有固液分离机构和油气喷淋机构,在所述下撬主体上设置有热解脱附提取机构,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入口端通过进料星型卸料器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连接,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出口端通过出料星型卸料器与物料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出气端通过油气通道与所述油气喷淋机构连接,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经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固液分离后,由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热解脱附处理,排出的油气经由所述油气喷淋机构冷凝,冷凝后的不凝气由有机废气蓄热催化燃烧装置进行无害化处理。
[0020]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能够方便快速将上撬主体和下撬主体输送至油田钻井现场,进行简单安装即可在油田钻井现场即可完成油泥处理,不需要将油泥集中拉运至集中站点处理,降低拉运费用,降低液态油泥在运输过程
中存在的泄露风险。
[0021]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采用电磁加热机构对绞龙输送机构进行加热,解决了在油田钻井过程中燃烧天然气进行间接加热不适用于油田钻井现场的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节约资源。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通过在喷淋箱内设置隔板,在喷淋箱内形成供油气流通的折流通道,增加高温油气在喷淋箱内的停留时间,使其尽可能喷淋冷凝成液相,从而减少不凝气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撬主体和下撬主体,在所述上撬主体上设置有固液分离机构和油气喷淋机构,在所述下撬主体上设置有热解脱附提取机构,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入口端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连接,所述热解脱附提取机构的出气口与所述油气喷淋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箱、排泥机构及喷淋机构,所述排泥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淋箱底部,所述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淋箱的顶部,在所述喷淋箱内设置有若干隔板,若干隔板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喷淋箱的侧壁上,且相邻的隔板分别与所述喷淋箱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形成供油气流通的折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总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总进水管上的分支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支水管上的若干喷嘴,所述总进水管与所述隔板垂直设置,所述分支水管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箱包括两侧板、两个端板和顶板,两个所述端板为三角形结构,两个所述侧板与两个所述端板围合成倒锥形结构,所述顶板盖合在所述倒锥形结构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油田钻井废弃油基泥浆无害化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气喷淋机构的出气端设置有油气抽取机构,所述油气抽取机构的出气端设置有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智单通程超张建甲宁阳李嘉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盛坤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