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483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包括:立架,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架上均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杆;轿厢,其位于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机本体,两个所述电机本体内均具有可旋转的转子,两个所述转子分别同轴连接有轴套,两个所述轴套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杆上,该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利用转子直接带动轴套在螺杆上转动的方式,减少了传动结构,可使得整个螺杆升降驱动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更加平稳,对于高速、高负载、高频次工作的场景亦同样适用,更有利于推广应用。更有利于推广应用。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垂直式升降的电梯,一般有曳引式 、液压式与螺杆式的驱动,不同的驱动具有不同的适合场景。现时螺杆升降机构配套的电机为普通轴输出电机,从电机到旋转的螺母有比较复杂的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至带动螺母在螺杆上转动,从而带动轿厢上下活动,在日常使用时,需要经常对传动组件进行维护,另外,为了减少传动组件内的零件损坏,螺杆升降机构驱动的电梯大多数限于家用或具有轻载、低速、低频次特点的应用场景,如此造成了螺杆升降机构驱动的电梯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包括:立架,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架上均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杆;轿厢,其位于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机本体,两个所述电机本体内均具有可旋转的转子,两个所述转子分别同轴连接有轴套,两个所述轴套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杆上。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左右两个立架均安装于外设电梯井道内,在两个立架上均固定有螺杆,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两个电机本体连接于左右两个螺杆上,当轿厢需要上下活动时,两个电机本体内的转子同时正转或反转,由于转子直接与轴套相连,两个转子可分别直接带动两个轴套同时正转或反转,利用两个轴套内形成的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孔状结构分别与两个螺杆相互螺纹配合,从而使得轿厢向上或向下活动,如此利用转子直接带动轴套在螺杆上转动的方式,减少了传动结构,可使得整个螺杆升降驱动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更加平稳,对于高速、高负载、高频次工作的场景亦同样适用,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本体包括机壳、定子与轴承,所述机壳连接于所述轿厢上,所述定子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内底部,所述转子连接于所述轴承的底部,所述转子的顶部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内顶部,所述轴承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机壳固定于轿厢上,工作时,转子在定子的作用下通过轴承在机壳内转动,轴承在轴套的固定位置位于轴套的顶部,而转子在轴套的固定位置位于顶部,如此使得轴套在机壳内的连接受力点位于电机本体的顶部,可更好地适应驱动电梯活动时始终受到电梯向下的重力的特点,另外,轴承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可使得轴套在转动时更加平稳。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位于最顶侧的轴承相抵于所述限位头的底端,所述轴套上配合
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相抵于位于最底侧的轴承。由于限位头的外径大于轴套的外径,限位头沿径向凸出于轴套,在安装轴承时,位于最顶侧的轴承相抵于限位头的底端,可实现对轴承快速安装定位,然后沿轴套的轴向继续装入轴承,完成后,再将锁紧螺母安装于轴套外侧,并利用锁紧螺母的顶端相抵于位于最底侧的轴套,从而将多个轴承夹紧固定于限位头与锁紧螺母之间,提高轴承内圈在轴套上安装的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头的顶部外径向上逐渐缩小。限位头的顶部外侧形成逐渐向上缩小的锥形面,当需要对轴套进行制动时,外设的刹车环向限位头靠近,刹车环上具有与锥形面相适配的刹车斜面,使得刹车斜面直接相抵于限位头的锥形面上,从而可实现对轴套的快速刹车,锥形的限位头外侧面可增加刹车时的接触面积,使得轴套刹车时响应更加快速,从而增加对轿厢移动行程控制的精准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的内壁环绕设置有凸筋,位于最底侧的所述轴承相抵于所述凸筋的顶侧,所述机壳的顶端连接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相抵于位于最顶侧的所述轴承。凸筋在机壳的内侧凸出,在安装轴承时,位于最底侧的轴承外圈与凸筋的顶端面相抵,可实现轴承在机壳上的快速定位,然后再将上法兰安装固定于机壳的顶端,并使得上法兰相抵于最顶侧的轴承,如此利用上法兰与凸筋可将多个轴承进一步夹紧限位,提高轴承外圈在机壳上安装的稳定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的顶端相抵于所述凸筋的底侧,所述机壳的底端连接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相抵于所述定子的底端。在安装定子时,定子的顶端可相抵于凸筋的底侧以限制定子继续向内装入,利用凸筋对定子的顶端进行限位,然后再将下法兰安装固定于机壳的底端,并相抵于定子的底端,如此利用凸筋与下法兰可对定子上下夹紧固定于机壳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的底部套接有安装座,所述轴套的底端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将所述安装座压紧于所述转子上。安装座可用于安装编码器,安装时,可先将安装座套接于轴套上,然后将定位螺母配合连接于轴套的底端,利用定位螺母将安装座压紧固定于转子上,如此可在安装座上加装外设的电器元件,增加整体可拓展性。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的外侧连接有座板。将机壳安装固定于轿厢时,可在座板上打入螺丝并连接于轿厢上,提高了对机壳安装连接的便捷性。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导向板与右导向板,所述左导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相抵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立架上,所述左导向板与所述右导向板互为左右对称结构。在轿厢的左侧安装有左导向板,轿厢的右侧安装有右导向板,在左导向板与右导向板上均安装有第一导向轮,左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轮相抵于位于左侧的立架上,右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轮相抵于位于右侧的立架上,如此可对轿厢的左右位置进行限位,并利用第一导向轮减少与两个立架之间的摩擦,使得轿厢活动更加平稳、顺畅。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导向板设置有向左凸出的左凸起,所述左凸起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相抵于所述立架的内前侧或内后侧。在左导向板的前侧设置有向左凸出的左凸起,同样的,右导向板的前侧设置有向左凸出的左凸起,左右两侧的左凸起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位于左侧的第二导向轮伸入位
于左侧的立架内、并相抵于立架的内前侧或内后侧,位于右侧的第二导向轮伸入位于右侧的立架内、并相抵于立架的内前侧或内后侧,如此可对轿厢的前后位置进行限位,并利用第二导向轮减少与两个立架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轿厢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电机本体侧视图。
[0018]图3是图2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轿厢立体图。
[0020]附图中:100

立架、110

螺杆、200

轿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00),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架(100)上均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杆(110);轿厢(200),其位于两个所述立架(100)之间,所述轿厢(200)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机本体(300),两个所述电机本体(300)内均具有可旋转的转子(310),两个所述转子(310)分别同轴连接有轴套(320),两个所述轴套(320)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杆(1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300)包括机壳(330)、定子(340)与轴承(350),所述机壳(330)连接于所述轿厢(200)上,所述定子(340)连接于所述机壳(330)的内底部,所述转子(310)连接于所述轴承(350)的底部,所述转子(310)的顶部通过所述轴承(350)连接于所述机壳(330)的内顶部,所述轴承(350)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20)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头(321),所述限位头(321)的外径大于所述轴套(320)的外径,位于最顶侧的轴承(350)相抵于所述限位头(321)的底端,所述轴套(320)上配合连接有锁紧螺母(391),所述锁紧螺母(391)相抵于位于最底侧的轴承(3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321)的顶部外径向上逐渐缩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孔型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鸿枭张东升史生宇强静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精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