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体一般包括轮罩上边梁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轮罩加强总成,而现有的轮罩加强总成通常是用来固定安装前减震器总成的,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罩加强总成需要长时间承受前减震器带来的冲击力,这样就要求轮罩加强总成要有足够的强度。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轮罩加强总成的强度,轮罩加强总成一般为钣金结构并包括在竖向上整体呈矩形的前减震安装板、前轮罩中段板、前轮罩中段加强板、前轮罩前段板、前轮罩前段加强板以及前轮罩封板等部件,上述部件通过焊接形成轮罩加强总成,然后轮罩加强总成再与轮罩上边梁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挡泥板总成进行焊接连接,由此实现增加轮罩加强总成强度的效果。但是,由于现有的轮罩加强总成的结构复杂,其需要反复调整夹具定位,进而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0004]基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轮罩加强总成的结构复杂,其需要反复调整夹具定位,进而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该车体包括:轮罩上边梁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轮罩加强总成;轮罩加强总成包括加强梁、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分别设置于加强梁两端并连接于加强梁,且第一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轮罩上边梁总成,第二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下车体总成。r/>[0007]具体的,在本申请中,车体包括轮罩上边梁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轮罩加强总成。其中,轮罩加强总成包括加强梁以及第一安装支架以及第二安装支架,加强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轮罩上边梁总成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与下车体总成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支架以及第二安装支架就能够实现加强梁与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下车体之间的连接,由于其零部件的减少,无需采用反复调整夹具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罩加强总成的结构复杂,其需要反复调整夹具定位,进而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8]此外,加强梁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轮罩上边梁总成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与下车体总成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轮罩总成的拆卸,方便后期的维修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0009]优选的,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加强梁,第一安装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并沿Y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连接部一起围成凹槽;轮罩上边梁总成收容于凹槽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安装部。
[0010]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沿Z向延伸,第一安装部沿Y向延伸,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一起围成一个凹槽,即“L”型槽,其中,轮罩上边梁总成收容于凹槽内,加强梁焊接在第一连接部上,以保证加强梁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在轮罩上边梁总成上,以便于轮罩总成与轮罩上边梁总成的拆卸。
[0011]需要说明的是,X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的X轴方向,也就是车辆的车头到车尾的方向;Y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的Y轴方向,也就是车辆的宽度方式;Z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的Z轴方向,也就是车辆的高度方向。
[0012]优选的,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沿Z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二安装部,且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安装槽;加强梁的一端收容于安装槽内且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安装部在Z方向贴合于下车体总成并与下车体总成连接。
[0013]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且沿Z方向向上延伸;第二连接部设置有一安装槽,加强梁的端部收容在安装槽内,并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在下车体总成上,并且第二安装部在Z方向与下车体总成向贴合。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保证加强梁与下车体稳定连接的同时,便于加强梁与下车体进行拆卸。
[0014]优选的,加强梁与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下车体总成一起围成有一容纳空间;车体还包括挡泥板总成,挡泥板总成收容于容纳空间。
[0015]车体还包括挡泥板总成,加强梁、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下车体总成一起围成一容纳空间,从而便于挡泥板总成收容于该容纳空间内。
[0016]优选的,车体还包括减震器,减震器设置于下车体总成上,且减震器的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挡泥板总成设置有避让开口,避让开口收容减震器的部分。
[0017]车体还包括减震器,该减震器连接在下车体总成靠近挡泥板总成的一侧,其中,减震器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挡泥板总成设置有避让开口,避让开口收容减震器的部分,也就是说,本申请需要在挡泥板总成上开一个能够让减震器与下车体总成连接的部位穿过的开口即可,从而提高了机舱隔绝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器安装在在前轮罩顶部,挡泥板总成需要局部切除来避让轮胎包络的方式,导致机舱隔绝效果的问题。
[0018]优选的,加强梁相对挡泥板总成形成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0019]加强梁为弧形结构,且加强梁相对于挡泥板总成外凸。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增加加强梁、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下车体总成一起围成的容纳空间。
[0020]优选的,车体还包括A柱;轮罩上边梁总成包括第一轮罩上边梁以及第二轮罩上边梁,第一轮罩上边梁连接于第二轮罩上边梁,且第一轮罩上边梁通过第一安装支架连接于加强梁,第二轮罩上边梁通过A柱连接于下车体总成。
[0021]轮罩上边梁总成包括第一轮罩上边梁以及第二轮罩上边梁,其中,第一轮罩上边梁以及第二轮罩上边梁可拆卸连接,能够在车辆受到撞击导致第一轮罩上边梁损坏时,只需要将第一轮罩上边梁拆卸下来,再进行更换即可。
[0022]此外,车辆还包括A柱,A柱与第二轮罩上边梁相连接,第一轮罩上边梁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加强梁可拆卸连接,第二轮罩上边梁通过A柱与下车体相连接。
[0023]优选的,第一轮罩上边梁面向下车体总成的表面形成为弧形结构。
[0024]第一轮罩上边梁面向下车体总成的表面为弧形结构,由于,目前的A柱断面一般比
较粗大用以保证碰撞过程中较小的变形,从而保证乘员安全,但是较为粗大的A柱断面会影响驾驶员视野,因此,设置空腔结构的顶端以及底端均为弧形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A柱的碰撞力,从而减小A柱载荷,有利于减小A柱截面积,增大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整车安全性能。
[0025]此外,设置弧形结构使得轮罩上边梁总成在Z向上的高度,从而增大加强梁、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下车体总成一起围成的容纳空间。
[0026]优选的,车体还包括立柱,立柱在X方向上位于第一轮罩上边梁远离A柱的一端并连接于第一轮罩上边梁以及下车体总成。
[0027]车体还包括立柱,立柱在X方向上位于第一轮罩上边梁远离A柱的一端,且竖直设置,立柱的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轮罩上边梁以及下车体总成上。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增加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罩上边梁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轮罩加强总成;所述轮罩加强总成包括加强梁、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加强梁两端并连接于所述加强梁,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轮罩上边梁总成,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车体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加强梁,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沿Y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起围成凹槽;所述轮罩上边梁总成收容于所述凹槽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Z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梁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在Z方向贴合于所述下车体总成并与所述下车体总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所述下车体总成一起围成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车体还包括挡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海鹰,杨旭,孙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