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38 阅读:6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属于一种曲轴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工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再进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然后对沉割后的圆角利用滚压轮进行滚压。这种强化工艺,可有效提高曲轴的疲劳弯矩及曲轴轴颈耐磨性,疲劳弯矩可提高110.7%以上,表面硬度HV↓[0.1]在500-620,适应了高爆发压力的增压中冷发动机的使用要求,使球墨铸铁曲轴也可用于爆发压力12-14MPa甚至更高的增压中冷发动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曲轴的制造成本。沉割槽的存在消除了滚压凸起,避免了因滚压凸起造成的轴瓦边缘负荷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的加工工艺,尤其是一种汽车用发动机曲 轴的强化工艺。
技术介绍
球墨铸铁由于具有高强度、高塑性、高耐磨性、高减震性以及优良的 加工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別是在爆发压力为7-9MPa的自然吸气型汽车发动机曲轴中处于绝对 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对汽车发动机排放要求的提高,增压技术在汽车 发动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爆发压力12-14MPa甚至更高的增压中 冷发动机,现有的加工工艺生产的发动机曲轴的疲劳弯矩及曲轴轴颈耐磨 性等性能,已不能满足服役条件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 沉割圓角滚压强化工艺,它能有效提高曲轴的疲劳弯矩及曲轴轴颈耐磨性, 以适应高爆发压力的增压中冷发动机的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 压强化工艺,所述的工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在圆 角处割出沉割槽,再进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 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其中白亮化合层在外表面以下0. 002-0. 007mm,扩 散层在外表面以下0. 08-0. 12mm,表面硬度HV^为500-620,然后对沉割 后的圆角利用滚压轮进行滚压,滚压时,滚压角度a为30—45° ,滚压力P为8000—15000N,滚压半径R为1. 5—2. 5画,滚压深度h为0. 1 — 0. 5mm, 沉割槽半径R,为1. 6 — 2. 6 mm。这种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可有效提高曲轴的疲劳弯矩及曲轴 轴颈耐磨性,疲劳弯矩可提高110. 7%以上,表面硬度HVu在500-620,适 应了高爆发压力的增压中冷发动机的使用要求,使球墨铸铁曲轴也可用于 爆发压力12-14MPa甚至更高的增压中冷发动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曲轴的 制造成本。沉割槽的存在消除了滚压凸起,避免了因滚压凸起造成的轴瓦 边缘负荷现象。附图说明图l是圆角滚压的示意图。图2是滚压后的曲轴圆角处的示意图。图3是曲轴与轴瓦配合的示意图。图中,1—滚压轮,2 —滚压大轮,3—待滚压曲轴,4—轴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其中 白亮化合层在外表面以下0. 002-0. 007mm,扩散层在外表面以下 0. 08-0. 12mm,表面硬度HVu为500-620时,氮化炉气氛的控制方法为已 有技术,不再详述。所述的氮化是在滚压前的机械加工之后进行的。氮化再经过滚压后制 成曲轴成品。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滚压装置与现有的滚压装置相同,它上面有滚 压大轮2、滚压轮l。滚压时,滚压轮位于滚压大轮与待滚压曲轴3的圆角 之间。显然,所述的圆角为外圓角。如图l所示,在进行圆角滚压时,可根据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具体设计,以及疲劳弯矩值、轴瓦配合间隙、爆发压力等参数具体确定滚压力P、滚压角度a、滚压深度h、滚压半径R等滚压参数。最大滚压凸起t是滚压力P、滚压圓角R、曲轴基体硬度H的函数。计算最大滚压凸起距曲轴档侧面距离L的公式为 L R+^2-(及」&)2如图2所示,通过选取P、 a、 R、 h等参数使L《, 且使轴瓦4边缘(B「B2) /2处凸起t b不超过0. 003mm,则不会发生轴瓦边 缘负荷现象。实施例1待强化的是型号为Y4105的球墨铸铁曲轴,材质为QT800-3。 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圓角滚压强化工艺,所述的工 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在圆角处割出沉割槽,再进 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 其中白亮化合层在外表面以下0. 002-0. 007mm,扩散层在外表面以下 0. 08-0. 12mm,表面硬度HV。^为600,然后对圆角利用滚压轮对沉割后的圆 角进行直接滚压,滚压时,滚压角度oc为40。,滚压力P为11000N,滚压 半径R为1. 9mm,滚压深度h为0. 4mm,沉割槽半径R,为2. 2。滚压后的强化效果为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后的疲劳弯矩M-产2415N.m, 而正火态不滚压的球墨铸铁曲轴的疲劳弯矩M-产1146N.m,疲劳弯矩提高幅 度为110.7%。上述处理的技术效果,满足增压中冷型发动机疲劳弯矩设计服役条件 M-一 2200N.m,以及轴颈耐磨性设计要求》HVu500。权利要求1、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在圆角处割出沉割槽,再进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其中白亮化合层在外表面以下0.002-0.007mm,扩散层在外表面以下0.08-0.12mm,表面硬度HV0.1为500-620,然后对沉割后的圆角利用滚压轮进行滚压,滚压时,滚压角度α为30-45°,滚压力P为8000-15000N,滚压半径R为1.5-2.5mm,滚压深度h为0.1-0.5mm,沉割槽半径R’为1.6-2.6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属于一种曲轴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工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再进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然后对沉割后的圆角利用滚压轮进行滚压。这种强化工艺,可有效提高曲轴的疲劳弯矩及曲轴轴颈耐磨性,疲劳弯矩可提高110.7%以上,表面硬度HV<sub>0.1</sub>在500-620,适应了高爆发压力的增压中冷发动机的使用要求,使球墨铸铁曲轴也可用于爆发压力12-14MPa甚至更高的增压中冷发动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曲轴的制造成本。沉割槽的存在消除了滚压凸起,避免了因滚压凸起造成的轴瓦边缘负荷现象。文档编号C21D7/00GK101560664SQ20081001552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杰 丁, 东 张, 张春雨, 杨贵波, 王守河 申请人:滨州海得曲轴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火态球墨铸铁曲轴的氮化、沉割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是,对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进行圆角沉割,在圆角处割出沉割槽,再进行氮化,通过对氮化炉气氛的控制,使曲轴轴颈及圆角表面形成渗氮层,其中白亮化合层在外表面以下0.002-0.007mm,扩散层在外表面以下0.08-0.12mm,表面硬度HV↓[0.1]为500-620,然后对沉割后的圆角利用滚压轮进行滚压,滚压时,滚压角度α为30-45°,滚压力P为8000-15000N,滚压半径R为1.5-2.5mm,滚压深度h为0.1-0.5mm,沉割槽半径R’为1.6-2.6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杰王守河张东张春雨杨贵波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海得曲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