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82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与所述容室连通的穿孔;一导引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容置在所述过滤件的容室内,对应所述壳体的进料槽道位置设有一进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出料槽道位置设有一出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位置设有一清料引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过滤件进行逆洗使其滤孔保持通畅,且更换作业非常迅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和塑料加工机械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塑料熔融料的塑料过滤装置,该装置具有自动逆洗滤网的功能,可供连续式生产作业使用。
技术介绍
塑料料在制程中可能含有杂质,可以用滤网过滤去除。现有方式是在塑料押出机的出口位置设一滤网用于过滤熔融的塑料料。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阻塞,必须清除滤网 或更新,习知是以机械方式自动更换滤网,再人工清洁滤网或是更换滤网。若是塑料料的杂 质含量高时,例如生产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再生料时,经常反复的清洁更新滤网会妨碍工作 流程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具有自动逆洗 滤网的功能,可供连续生产作业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 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 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 室,表面设有多数个与所述容室连通的穿孔;一导引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容置在所述过 滤件的容室内,对应所述壳体的进料槽道位置设有一进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出料槽道 位置设有一出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位置设有一清料引道。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设有一控制阀门,受控制而自动 开启或关闭清料槽道。所述清料槽道内设有一刮除件,用于刮除所述过滤件表面的塑料。所述刮除件受外力驱动而与所述过滤件形成相对移动。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受外力 驱动而转动。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受外力 驱动而可长轴向反复移动。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受外力 驱动而转动,并能沿长轴向反复移动。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具有一清料口,所述刮除件的局部部位能封堵住所述清料 口,形成所述控制阀门。所述刮除件呈螺杆形。所述过滤件包括一内管件,其管身上设有多数个穿孔;至少一滤网,包覆固定在所 述内管件外侧。所述过滤件的管身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过滤件的滤网以压条嵌压锁固在所述凹槽中定位。所述壳体设有加热件保温。在所述导引件的出料引道中设有一被外力驱动而转动的螺杆,将所述导引件中的 熔融塑料由所述出料引道经所述出料流道导出所述壳体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所述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 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 室,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与所述容室连通;一螺杆,设于所述过滤件的容室中,受外力驱动 而在所述过滤件中转动,将由所述进料槽道经所述过滤件过滤而流入所述过滤件中间容室 内的熔融塑料,经所述出料槽道导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 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所述腔室及外界连通;一 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 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与所述容室连通;一控制阀门,设于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受控 制而自动开启或关闭所述清料槽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使熔融的塑料料由进料槽道进入壳体,经过滤件过滤 而流入过滤件的容室内,并经由出料槽道流出,在过滤件容室内的熔融塑料在对应清料槽 道位置因内、外的压差,会由容室内经过过滤件而流往清料槽道,由此对过滤件进行逆洗使 其滤孔保持通畅,而且,本专利技术更换作业非常迅速方便,可供连续生产作业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剖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4-4剖线的剖视放大图;图5是图3中壳体的放大视图;图6是沿图5中6-6剖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3中过滤件的外观图;图8是沿图7中8-8剖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7中9-9剖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3中刮除件部位的放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12概同于图4,显示过滤件凹槽清料的动作;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另一变化例;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串联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10包含有一壳体20,如图3至图6所示,其具有一腔室21,以及一进料槽道22、一出料槽道23与一清料槽道24,分别与腔室21及外界连通。如图5、图6所示,腔室21呈圆柱形,进 料槽道22在壳体20的外侧壁形成一圆形的进料口 221,在内侧壁形成一扁长斗形的开口 222。清料槽道24呈长圆柱形,并与腔室21通过一细长缺口 241连通,壳体20在清料槽道 24的一端形成一清料口 242,在另一端形成一枢接穿孔243。壳体20上还设有多个电热器 (图中未示)的容置孔25。一过滤件30,如图3、图4、图7、图8、图9所示,容置在壳体20腔室21内,受外力 驱动而在腔室21内转动,过滤件30中间具有一容室31,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32与容室31 连通。如图7至图9所示,过滤件30包含有一圆桶形的内管件33,容室31位于内管件33 中间,穿孔32设在内管件33管壁上。至少一滤网34,也可选用二或三片甚至更多片的滤 网,例如六片滤网,固定在内管件33的管身上,罩覆在穿孔32外,形成更细微的过滤网孔。 本实施例用六条压条35压锁固在内管件33管身预设的凹槽331上,以此将滤网34嵌压锁 固定位。一导引件40,如图3、图4所示,固定在壳体20上并容置在过滤件30的容室31内, 对应壳体20的进料槽道22的位置设有一进料引道41,对应壳体20的清料槽道24位置设 有一清料引道42,对应壳体20的出料槽道23位置设有一出料引道43。三引道41、42、43 在导引件40中间连通。进料引道41呈扁长斗形,其形状与进料槽道22内侧端对应相当。 清料引道42呈狭长斗形,其纵断面如图4所示,为细长形,其大小对应过滤件30内管件33 管身的穿孔32大小,目的在局限流至清料槽道24内的熔融塑料的量。一刮除件50,设于清料槽道24内,用以刮除过滤件30表面的塑料。如图10所示, 刮除件50是一螺旋形的杆件,其一端51可封堵住清料槽道24的清料口 242,形成一控制阀 门55,其另一端52从枢接穿孔243穿出,杆身外露端中段设一定位环53,在定位环53与壳 体20之间设一弹簧54,使阀门55保持常开(如图11所示),另一端52穿设在一驱动装置 60的一传动件61,传动件61通过二轴承62装设在一架体63内,传动件61具有一中空的轴 孔611,及一齿轮部612,以与另一齿轮64啮合,并受其传动而转动,另一端52以键521及 键槽(图中未示)的形式容置在传动件61的轴孔611中,使刮除件50可受外力传动而转 动,并可沿其长轴向做反复的位移。在架体63上固定一汽(油)压缸65,其轴杆651容置 在轴孔611中,并与另一端52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与所述容室连通的穿孔;一导引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容置在所述过滤件的容室内,对应所述壳体的进料槽道位置设有一进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出料槽道位置设有一出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位置设有一清料引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彰
申请(专利权)人:晶铁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