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光学薄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59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光学薄板及其制造方法,系于预设的基板表面分别设有用以接收光线的入光面、以及折射光线的出光面,将胶合剂涂布于基板的入光面及出光面上形成有涂布层,并藉由具有立体图案的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的成型模具,以压制或滚制的方式转印至基板表面上进行立体图案形状的复制,同时利用紫外线光或不限于紫外光照射装置予以照射涂布层,也可透过加热、加压设备分别进行加热与加压,使其快速干燥、固化成型,而待涂布层固化成型后,再将成型模具移除,或是于成型模具移除后,使涂布层予以固化成型,即可制作出光学薄板的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属于电子电器、计算 机、信息及通讯领域,具体说属于电子电器、计算机、信息及通讯领域中涉 及提供背光板背光模块显示方式的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系泛指可提供电子产 品背面光源的模块,目前主要运用在各种信息、通讯及消费性产品上,如 液晶显示器、底片扫描仪、幻灯片看片箱及广告灯箱等,并可搭配传统照明 灯具、设备使用,而使得较弱区域的光线可更为充足,然而,由于液晶显示 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供给液晶显 示器面板有一背光模块,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辉度充分且分布 均勻的面光源。而一般所使用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组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式偏 光板、扩散板,以及棱镜层等,其中各光源可为直条式、U型或其它连续弯 折形状的灯管,并以导光板引导入射光经导光板散射与反射而转换成面光 源,为使此面光源的辉度更加均匀化分布,通常于导光板出光面一侧设置有 扩散板,而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显示效果即由各光源散出的光线形成扩散作 用,藉以改善正对各光源间隔部位因无光线产生,则可在液晶模块上形成明、 暗带区的现象。承上所述,由于扩散板系由一基板所组成,并于基板中含有复数个扩散 粒子,各扩散粒子为散布于基板内,如此能折射光线以产生扩散的效果,而 基板为由聚碳酸脂(P C )、压克力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 )材料所5制成,其具有入光面与出光面,并使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厚度, 且当光线通过该基板内的扩散粒子时,则将产生有适当角度的折射效果,其 扩散板厚度较高,使得材料成本相对提高,且组装过程复杂、耗费工时及人 力成本,并由于扩散板的存在,导光板与棱镜层间会产生光损耗,以致使辉 度降低,影响整体光学性能。其次,为了解决上述扩散板的缺失,便有厂商业者研发出此种具扩散功能的导光板,利用微粒涂布法将扩散粒子以胶合剂(如UV胶或树脂)黏 附于基板上的出光面,藉以形成光扩散结构,使得光源经由扩散粒子的散射 而达到光源均匀化的目的,且该光扩散结构与基板的出光面形成一体,使其 光损耗随之降低,并可省掉扩散板因而成本也得以降低;此外,还可使用具 有光扩散的材料进行网版印刷,或直接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产生扩散点,以 破坏光的全反射使光线折射出基板表面,再利用点的疏密或大小,即可达到 初步均句化的效果;亦可使用研磨的方式于基板的出光面上一体成型有扩散 层,于制造上,并藉由研磨物质及旋转研磨机来研磨基板的出光面而形成扩 散层;或者,可利用机械压印方式制造复合式的导光板来取代额外增设的光 学组件,如光学薄膜片或棱镜片等,而于基板表面延压有立体图案,如 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或菱形等,系将预先刻划于延压滚轮上的立体图案, 以压印的方式转印至表面上,即可配合光源的排列、调整,而具有聚焦、散 光或偏光的效用,并有效减少光学组件的使用及其对光源的吸收;再者,还 可选择透过强酸或强碱物质进行湿蚀刻制程,系于基板表面涂布光阻层,釆 用光罩对光阻层曝光、显影形成光阻图案,且于湿蚀刻后其基板的出光面, 则可形成有扩散层。但以上所述微粒涂布法的缺点在于重力或静电等因素,使扩散膜中扩散 粒子无法均匀地分布在胶合剂(如UV胶或树脂)中,以致所制成的扩散 层的光扩散效果不良,并且微粒涂布法需要仔细复杂地选择粒子尺寸的分 布,藉以控制光扩散的程度,而此种添加扩散粒子的作法,却也会因吸收光 源而降低其光使用效率;然而,使用网版印刷系利用滚轮上具有立体图案的模具,于沾黏胶合剂后滚压基板表面上压印成型,导致印刷时容易产生有印 刷不均匀的情况,且若以射出成型方式将需要另外开模、成本所费不眦,亦会造成有欠注及冷却固化所发生有体积收缩、变形等缺失;除此之外,研磨与机械压印的方式,则需要在基板的出光面上直接或是透过烘热变软后再进 行机械加工,藉以完成扩散层,但因各种机械加工制程中,很容易产生有缺 陷,并损伤或降低基板的结构强度,所以基板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足以强化整体构造,使得材料及制造上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又,采用湿蚀刻方 式制作基板表面图案,会因于基板表面进行化学蚀刻的方向性不易控制,而 导致基板表面图案的精确度不高、分辨率亦不佳,其制作的时间耗费过长且 设备费用高昂,进而造成制程上加工的困难度增加,以及质量与良率无法有 效地提升。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 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他使基板所投射出来 的光线经由光学结构薄膜上立体图案的光折射或绕射作用之后,可将光线均 勾化并凝聚光线产生向上集中的均勻面光源,以有效降低光损耗,提高光能 量使用效率、增加发光源有效亮度,且可达到消除发光源所生成的亮带与阴 影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基板的入光面或出光面上以胶合剂(如UV 胶或树脂)涂布形成有涂布层,并藉由具有立体图案的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 质的成型模具,以压制或滚制的方式转印至基板表面上,进行立体图案形状 的复制,同时利用紫外线光或不限于紫外线光照射装置予以照射涂布层,或 是透过加热或加压设备进行加热,使其快速干燥、固化成型,而待涂布层固 化成型后,再将成型模具移除,或是于成型模具移除后,使涂布层予以固化 成型,即可制作出此光学薄板的成品。7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光学结构薄膜主要可将光线由基板的出光面均 勾的扩散出来,使基板所投射出来的光线经由光学结构薄膜上立体图案光折 射作用的后,可将光线均勻化并凝聚光线产生向上集中的均匀面光源,用以 减少或取代额外增设光学组件的使用及其对光源的吸收,而可有效降低光损 耗,藉此提高光使用效率、增加背光模块的辉度,并可达到消除光源所生成 的亮带与阴影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于该基板与光学结构薄膜材质可为两相同或不相 同的材质所制成,即可供光线穿透时具有不同介质,而使其光折射反应、偏 光率作用亦不相同,并可利用光学结构薄膜的结构变化来强化光折射的效 果,亦不需再增设其它光学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于该光学结构薄膜表面立体图案的设计,系可依 实际情况进行大量制造,且可配合出射光的散射情况、辉度需求,以及光源 配置的位置,加以模块化弹性制造使用,如此,便可具有扩散、聚光或偏光 的功能,俾能达到不同光学性能的目的与效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多功能光学薄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基板及光学结构薄膜所组成,其 实施步骤(A)在预设的基板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以接收光线 的入光面以及折射光线的出光面;(B )将胶合剂涂布于基板的入光面或出光面上,形成有涂布层;(C) 藉由具有立体图案的成型模具,以压制或滚制方式转印至基板表 面上,进行立体图案形状的复制;(D) 利用紫外线光UV照射装置,予以照射涂布层,或是透过加热设 备进行加热,使其快速干燥、固化成型有光学结构薄膜;(E) 待涂布层固化成型后,再将成型模具移除,或是于成型模具移除 后,使涂布层予以固化成型,即可制作出光学薄板的成品。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的基板可为玻璃、塑料、橡胶、聚烯类化合物、 聚酯类化合物或有机聚合物所制成具有透光、半透光或局部透光的材质。该基板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光学薄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基板及光学结构薄膜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 (A)在预设的基板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以接收光线的入光面以及折射光线的出光面; (B)将胶合剂涂布于基板的入光面或出光面上,形成有 涂布层; (C)藉由具有立体图案的成型模具,以压制或滚制方式转印至基板表面上,进行立体图案形状的复制; (D)利用紫外线光UV照射装置,予以照射涂布层,或是透过加热设备进行加热,使其快速干燥、固化成型有光学结构薄膜; (E )待涂布层固化成型后,再将成型模具移除,或是于成型模具移除后,使涂布层予以固化成型,即可制作出光学薄板的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昌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