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82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线束固定支架。本实施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中间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中间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依次层叠设置,第一固定块和中间固定块拼接形成多个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块和中间固定块拼接形成多个第二固定槽。该线束固定支架和线束装配方便;利于线束散热,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固定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设计及制造
,尤其涉及线束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普及,高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及电动火车等车辆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压线束传输的是高压大电流能量,因此,线束较粗重量较大,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热量也越来越高。从而,高压线束的固定是车辆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3]目前,高压线束的固定通常采用扎带捆扎。但是,在一些特殊使用场景中,如电动火车头,所需电流较大,动力总电流高达几千安,通常需要20多根高压线束。而采用常规的扎带捆扎方式进行高压线束的固定具有一些缺陷。例如:多根高压线束捆扎在一起,横截面积较大,一条扎带的长度可能不足;若采用多条扎带拼接,需要用拼接后的扎带缠绕多根高压线束,但由于高压线束数量过多,整体重量达到上百公斤,导致很难抬起所有高压线束,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由于多根高压线束捆扎在一起,若其中一根高压线束出现问题,需要将整捆高压线束拆开以排除故障,拆开后多根高压线束松散,容易凌乱,需要重新整理捆绑,操作麻烦;多根高压线束堆积在一起容易导致热量集中,尤其位于中部的高压线束热量无法散发到空气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线束固定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束固定支架,该线束固定支架和线束装配方便;利于线束散热,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中间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中间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中间固定块拼接形成多个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所述中间固定块拼接形成多个第二固定槽。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错位设置。
[0009]可选地,相邻所述第一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和/或,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中间固定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中间固定块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固定块拼接形成多个第三固定槽。
[0011]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固定块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凹槽,两个所述端面上的所述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第三固定槽。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中间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设置有多个线束槽,所述中间固定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第一端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线束槽,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所述线束槽和所述中间固定块上的所述线束槽相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的
所述线束槽和所述中间固定块上的所述线束槽相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固定槽。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接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腔插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插接腔为第一凹槽。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中间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设置有多个U型槽,所述中间固定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第一端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所述U型槽和所述中间固定块相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的所述U型槽和所述中间固定块上的所述U型槽相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固定槽。
[0016]可选地,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中间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线束固定支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固定块、中间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每两个固定块之间均能够夹持一排线束。线束穿设在第一固定槽或第二固定槽,不会造成多个线束紧密堆叠,不影响线束的散热。另外,在进行固定支架和线束的装配时,相较于成捆捆扎,使用该线束固定支架更加轻松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线束固定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线束固定支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
[0023]10、线束;20、螺栓;30、线束槽;100、第一固定块;110、第一插接部;120、第一定位销;200、中间固定块;210、第一端面;211、第一插接腔;212、第一定位孔;220、第二端面;221、第二插接部;23、第二定位销;300、第二固定块;310、第二插接腔;320、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实施例一
[0029]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块100、中间固定块200和第二固定块300,第一固定块100、中间固定块200和第二固定块300依次层叠设置,第一固定块100和中间固定块200拼接形成多个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块300和中间固定块200拼接形成多个第二固定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块(100)、中间固定块(200)和第二固定块(300),所述第一固定块(100)、所述中间固定块(200)和所述第二固定块(30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100)和所述中间固定块(200)拼接形成多个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300)和所述中间固定块(200)拼接形成多个第二固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和/或,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固定块(2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中间固定块(200)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固定块(200)拼接形成多个第三固定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间固定块(200)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端面上的所述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第三固定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00)、所述中间固定块(200)和所述第二固定块(300)上均设置有多个线束槽(30),所述中间固定块(20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块(100)的第一端面(210)和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块(300)的第二端面(220),所述第一端面(210)和所述第二端面(220)上均设置有所述线束槽(30),所述第一固定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