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板、电芯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146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板、电芯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和电池包。该冷却板包括板主体,板主体内部设有多个肋板,肋板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板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内侧与第一支臂固定连接,第二侧壁的内侧与第二支臂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臂与第一支臂上方的第一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第二支臂与第二支臂上方的第二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第三支臂倾斜设置在空腔内,第三支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固定连接,第三支臂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肋板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冷却板不能有效的吸收掉电芯的膨胀力以及在电芯膨胀时流道易被堵死造成热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的,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板、电芯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当电池包进行充放电时,会产生很多热量,需要及时对电池包的电芯进行冷却,使得电芯处于较合适的温度范围之内。目前电池包可以通过冷却板对电芯大面进行冷却,可以快速带走电芯发热产生的热量。

2、目前对电芯进行大面冷却的冷却板主要是口琴管或者斜管之类的。冷却板通常包括肋板,相邻的两个肋板形成流道,流道内流动有用于冷却的液体或者气体。图1中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的冷却板1,如图1所示,此冷却板1的肋板4垂直于冷却板1的两个大面,由于电芯在充放电一定周期后会膨胀或者鼓包,当电芯膨胀变形时,冷却板1两侧的电芯会产生膨胀力,作用到冷却板1大面上,由于此冷却板1的肋板4的厚度方向与电芯膨胀力方向平行,所以当冷却板1受到两侧电芯的膨胀力挤压时,此冷却板1不能有效的吸收掉电芯的膨胀力。

3、图2所示为目前常用的另一种冷却板1,如图2所示,此冷却板1的肋板4与冷却板1大面有一定夹角,由于电芯在充放电一定周期后会膨胀或者鼓包,当电芯膨胀变形时,冷却板1两侧的电芯会产生膨胀力,作用到冷却板1大面上,此冷却板1由于肋板4和膨胀力存在一定夹角,通过冷却板1的形变可以吸收电芯的膨胀力。但是,一旦电芯的膨胀力较大时,冷却板1变形过大,很容易将冷却板1的流道3堵死,导致冷却板1失去冷却效果,造成电芯温度升高,性能下降,甚至造成热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板、电芯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和电池包,以解决冷却板不能有效的吸收掉电芯的膨胀力以及在电芯膨胀时流道易被堵死造成热安全事故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肋板形成供冷却流体流动的流道;所述肋板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板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

3、所述第三支臂倾斜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三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臂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肋板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肋板的所述第三支臂的倾斜方向相同。

4、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为90度。

5、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为90度。

6、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7、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1/5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4/5。

8、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2/3。

9、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肋板平行。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系统,所述电芯冷却系统包括进流体管路、出流体管路、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和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却板;

11、所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排布,所述冷却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电芯的置芯通道;

12、所述冷却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流体口和出流体口,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所述进流体口均通过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进流体管路连通;

13、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所述出流体口均通过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出流体管路连通。

14、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流体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一端,所述出流体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另一端;

15、所述进流体管路包括进流管段,所述进流管段的长度方向与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排布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所述进流体口均通过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进流管段连通;

16、所述出流体管路包括出流管段,所述出流管段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u型连通件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相对且长度方向均与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排布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冷却板的所述出流体口均通过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冷却系统,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置芯通道且与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板接触。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和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9、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肋板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支臂上方的第一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第二支臂与第二侧壁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支臂上方的第二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第三支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固定连接且倾斜设置在空腔内,同时第三支臂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肋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多个肋板的第三支臂的倾斜方向相同,所以冷却板在受到电芯膨胀力的时候,倾斜的第三支臂会比较容易发生形变以吸收来自电芯的膨胀力。而当第三支臂发生形变时,第三支臂部分产生位移形变时会碰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部分,此时一个肋板的第一支臂与相邻的肋板的第二支臂会相抵以支撑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以即使冷却板被挤压,冷却板内部的流道不会被完全堵死,仍会有一部分空间可以供冷却流体流动进行热交换。故解决了冷却板不能有效的吸收掉电芯的膨胀力以及在电芯膨胀时流道易被堵死造成热安全事故的问题。

20、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肋板形成供冷却流体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板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2/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板平行。

7.一种电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流体管路、出流体管路、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体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一端,所述出流体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另一端;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芯冷却系统,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置芯通道且与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板接触。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肋板形成供冷却流体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板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3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上方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为90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劼成刘勇程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