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54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该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包括:左安装板、芯子总成、上贮液室、风扇护罩、螺栓组件、下贮液室、轴流风扇以及右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的芯子总成采用异形散热管,工作时对高温液体进行扰流,与传统散热管相比同条件下性能提升20%以上,散热面积可减小,产品重量轻,节约有色金属的消耗。有色金属的消耗。有色金属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

技术介绍

[0002]基于燃油车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新能源车的研究成为各主机厂急需完成的研究课题.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作为整车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使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因高温导致系统性能限制或零部件损坏,另一方面,冷却系统的合理匹配也影响着整车电机能量的利用率.本专利主要解决纯电动汽车电机、电控系统的温控问题。
[0003]2、传统的直通形散热管扰流性能差,不能控制管内流速,热量未经冷却而进行待冷却部件。
[0004]3、传统矩形截面密封组件密封性差,产品易于渗漏。
[0005]4、传统密封组件装配时在管栅沟槽内易扭曲变形,扣压后产品不能密封;产品加注冷却液抽真空时密封组件移位,导致产品泄漏。
[0006]5、传统安装板与贮液室为硬连接,抗振性差,产品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该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包括:左安装板、芯子总成、上贮液室、风扇护罩、螺栓组件、下贮液室、轴流风扇以及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与所述右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子总成的两侧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贮液室与所述下贮液室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子总成的上、下两端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护罩罩设在所述芯子总成上,所述轴流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护罩上。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芯子总成与所述上贮液室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组件,所述芯子总成与所述下贮液室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组件。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左安装板以及所述右安装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减振器总成。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水室的固定孔以及与用于与车架连接螺纹孔。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芯子总成上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管栅、散热异形管以及百叶窗翅片。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贮液室上设有进水管以及排汽管。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减振器总成为圆柱型。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组件的界面为圆形,所述密封组件的四个角分别设有卡耳。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下贮液室上设有出水管以及放液开关。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芯子总成采用异形散热管,工作时对高温液体进行扰流,与传统散热管相比同条件下性能提升20%以上,散热面积可减小,产品重量轻,节约有色金属的消耗。芯体与水室间密封组件截面设计为“圆形”结构,经扣压压缩后密封面为线性接触;四角设计有“卡耳”结构,装配于管栅卡槽内,可有效防止装配时密封组件扭曲变形,密封性差的问题;“卡耳”结构有助于解决加液时抽真空密封组件不向内收移动,产品出现渗漏缺陷。在安装板与贮液室间设计缓冲减振器,有效吸收使用中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传到产品的振动外力,产品可靠性能提高,寿命增加。解决传统产品安装板与贮液室间硬连接,使用中抗振能力差,产品易于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1]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该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包括左安装板、芯子总成、上贮液室、风扇护罩、螺栓组件、下贮液室、减振器总成、轴流风扇、密封组件、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1为1件,为与车架连接的中间件,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其上设计有与水室固定孔和与车架连接螺纹孔。
[0022]所述芯子总成2为1件,为系统散热的关键部件。其上设计有管栅、散热异形管、百叶窗翅片、支撑板、加强板。采用硬钎焊工艺成形,通过管栅齿与上贮液室3和下贮液室9中间加密封组件8采用扣压方式连接密封为一个散热部件。
[0023]所述上贮液室3为1件,工作时高温液体经进液管进入贮液室,流经芯子总成2。其上设计有进水管、排汽管、安装板固定螺纹孔。
[0024]所述风扇护罩4为1件,其上设置有轴流风扇10、连接安装板固定孔及电机线束支架。且内部设置有导风引流板,避免风扇使用时热风回流降低散热性能。
[0025]所述螺栓组件5为7件,其上设置有螺栓、平垫圈、螺母,是风扇护罩4、轴流风扇10、
左安装板1、右安装板6的中间连接件,起固定作用。
[0026]所述右安装板6为1件,为与车架连接的中间件,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其上设计有与水室固定孔和与车架连接螺纹孔。
[0027]所述减振器总成7为2件,设计为“圆柱”型结构,装配于左安装板1和右安装板6上,与下贮液室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起支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缓冲减振作用。减振器总成7性能参数设计极为关健,应具有耐高低温、抗老化、耐酸碱腐蚀等性能。
[0028]所述密封组件8为2件,截面设计为“圆柱”型结构,其四角设计有防止内收及扭曲变形卡耳,装配于芯子总成2和上贮液室3、下贮液室9之间,通过管栅齿扣压压缩起主要密封作用。密封组件8性能参数设计极为关健,应具有耐高低温、抗老化、耐酸碱腐蚀等性能。
[0029]所述下贮液室9为1件,工作时冷却液体经出液管进入电机、电控系统。其上设计有出水管、放液开关、安装板固定螺纹孔。
[0030]所述轴流风扇10为1件也可为多件,对系统所需风量进行强制抽风。通过控制器调节风扇转速,对芯子总成2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保证电机、电控系统在最佳温度状态下运行。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其特征在于,该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包括:左安装板(1)、芯子总成(2)、上贮液室(3)、风扇护罩(4)、螺栓组件(5)、下贮液室(9)、轴流风扇(10)以及右安装板(6),所述左安装板(1)与所述右安装板(6)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子总成(2)的两侧并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上贮液室(3)与所述下贮液室(9)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子总成(2)的上、下两端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风扇护罩(4)罩设在所述芯子总成(2)上,所述轴流风扇(10)设置在所述风扇护罩(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总成(2)与所述上贮液室(3)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组件(8),所述芯子总成(2)与所述下贮液室(9)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组件(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新能源商用车冷却模块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少良郭寅斌刘兴海何宏林东刘先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凯宏汇达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