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200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汽车。该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前端模块、中部电池模块和后端模块。其中,前端模块包括前车架组件、前悬架、前车轮和转向器,中部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框架主体和电芯模组,后端模块包括后车架组件、后悬架和后车轮。车身主体分别与前车架组件、电池框架主体和后车架组件固定连接。相较于以往的技术方案,通过车身主体将前车架组件、电池框架主体和后车架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整体性,增强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不可生能源日益稀缺的大前提,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纯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中游组成部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的产销不断提高,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0003]随着电动车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对于电动车的制造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模块化设计的电动汽车,例如公开号为CN107878565A的中国专利中,就记载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底盘结构,虽然该底盘结构通过将底盘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可以达到分别模块化制造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但是组装之后整体性相对较弱,因此对于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化设计的底盘结构安全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前端模块,前端模块包括:前车架组件;前悬架,安装在前车架组件上;前车轮,安装在前悬架上;转向器,安装在前车架组件上,并与前悬架驱动连接;中部电池模块,中部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框架主体,电池框架主体的第一端与前车架组件可拆卸的连接;电芯模组,安装在电池框架主体上;后端模块,后端模块包括:后车架组件,后车架组件与电池框架主体的第二端可拆卸的连接;后悬架,安装在后车架组件上;后车轮,安装在后悬架上;车身主体,车身主体分别与前车架组件、电池框架主体和后车架组件固定连接。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端模块还包括前驱动总成,前驱动总成安装在前车架上,前驱动总成由前电机、前悬置和前半轴组成,前驱动总成与前悬架驱动连接。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端模块还包括减震塔,减震塔安装在前车架组件上,并与前悬架相对应。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端模块还包括冷凝器总成,冷凝器总成安装在前车架组件的前端。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端模块还包括后驱动总成,后驱动总成安装在后车架上,后驱动总成由后电机、后悬置和后半轴组成,后驱动总成与后悬架驱动连接。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框架主体形成中车架的结构主体,电池框架主体包括前地板后横梁和后地板前横梁,前地板后横梁和后地板前横梁之间通过两个门槛边梁相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后地板前横梁和两个门槛边梁之间围成电芯安装空间,前车架组件与前地板后横梁相连接,后车架组件与后地板前横梁相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芯模组包括电池下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池框架主体的底部,电池下壳体形成中车架的底壳;电芯,设置在电池下壳体上,并安装在电芯安装空间内;车身主体的中部形成与电池框架主体对应连接的安装板,安装板覆盖在电池框架主体的上侧,安装板和电池下壳体配合密封电芯安装空间。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车架组件包括前车架和安装在前车架上的前副车架,前车架与前地板后横梁相连接,前副车架与车身主体的前部相连接;后车架组件包括后车架和安装在后车架上的后副车架,后车架与后地板前横梁相连接,后副车架与车身主体的后部相连接。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身主体的前部形成有与前副车架相适配的前安装部,车身主体的后部形成有与后副车架相适配的后安装部。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为上述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划分为前端模块、中部电池模块和后端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独立组装,使得工序平行化,从而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效率。上述的三个模块独立生产后再装配到一起,使得产线工序调整,可以缩小产线区域。同时,由于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前端模块和后端模块解耦,可实现多种组合,实现平台化。最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以往的技术方案,通过车身主体将前车架组件、电池框架主体和后车架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整体性,增强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中部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后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前端模块;11、前车架组件;12、前悬架;13、前车轮;14、转向器;15、前驱动总成;16、减震塔;17、冷凝器总成;20、中部电池模块;21、电池框架主体;211、前地板后横梁;212、后地板前横梁;22、电芯模组;221、电池下壳体;222、电芯;30、后端模块;31、后车架组件;32、后悬架;33、后车轮;34、后驱动总成;40、车身主体;41、安装板;42、前安装部;43、后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10),所述前端模块(10)包括:前车架组件(11);前悬架(12),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组件(11)上;前车轮(13),安装在所述前悬架(12)上;转向器(14),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组件(11)上,并与所述前悬架(12)驱动连接;中部电池模块(20),所述中部电池模块(20)包括:电池框架主体(21),所述电池框架主体(21)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车架组件(11)可拆卸的连接;电芯模组(22),安装在所述电池框架主体(21)上;后端模块(30),所述后端模块(30)包括:后车架组件(31),所述后车架组件(31)与所述电池框架主体(21)的第二端可拆卸的连接;后悬架(3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组件(31)上;后车轮(33),安装在所述后悬架(32)上;车身主体(40),所述车身主体(40)分别与所述前车架组件(11)、所述电池框架主体(21)和所述后车架组件(3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10)还包括前驱动总成(15),所述前驱动总成(15)安装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前驱动总成(15)由前电机、前悬置和前半轴组成,所述前驱动总成(15)与所述前悬架(12)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10)还包括减震塔(16),所述减震塔(16)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组件(11)上,并与所述前悬架(12)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10)还包括冷凝器总成(17),所述冷凝器总成(17)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组件(11)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模块(30)还包括后驱动总成(34),所述后驱动总成(34)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后驱动总成(34)由后电机、后悬置和后半轴组成,所述后驱动总成(34)与所述后悬架(32)驱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亦航洪日敏何仕普王文龙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