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7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工艺,涉及离型膜生产技术领域;该离型膜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硅油面,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00~150份溶剂、25~40份离型剂、1~3份固化剂、2~3份二异氰酸酯、4~7份硅溶胶、5~10份改性海泡石、5~10份钛粉、5~10份二甲基硅油;该离型膜的制备方法为:S1配制硅油面液体;S2利用涂布机将硅油面液体涂抹在基材表面,烘干,形成硅油面;S3收卷,得到离型膜卷;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离型膜的离型力以及粘性适中,能够有效降低高温时离型力的爬升幅度,避免出现高温时离型膜离型力爬升过快,与热熔胶之间因粘合性强,导致难以剥离的问题。导致难以剥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型膜生产
,特别是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是指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例如在底材PET薄膜上涂上一层硅油即可得到硅油型PET离型膜,该硅油的作用是降低PET薄膜表面的附着力,达到离型的效果。离型膜根据其离型力的大小分为轻离型离型膜、中离型离型膜和重离型离型膜。
[0003]一般情况下,热熔胶一般是搭配中离型离型膜或者重离型离型膜使用,如申请号为201510307384.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硅油面平滑的重离型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基材和附着在基材上的硅油面,硅油面的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溶剂45~60份;离型剂18~22份;固化剂0.5~1份;离型力调节剂0.1~0.5份;交联剂1~3份;溶剂为溶剂D30和溶剂IPA以3:2的比例混合得到;离型剂为有机硅硅脂、氟树脂和微晶蜡以2:1:0.1的比例混合得到;交联剂为二异氰酸酯与皂荚提取物以20:1的比例混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离型膜离型力高,均匀性好,同时硅油面平滑稳定,具有弱粘性,针对熔融的固体热熔胶表面、热固胶等产品的复合使用。
[0004]上述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其离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爬升快速,其在70℃老化后,离型力增加了约40g/in,即能说明在老化升温的过程中,离型力爬升速度快,因而在实际运用时,热熔胶的温度可能会更高,如此,会导致离型膜的离型力爬升速度更快,而因热熔胶具有“常温粘性低、高温粘性高”的特点(一般>70℃为高温),因此,在其本身随着温度升高,粘性增强的基础上,离型膜的离型力也爬升迅速,则在实际使用时,常会出现离型膜和热溶胶粘合牢固、不易剥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离型膜离型力适中,能够有效降低高温时离型力的爬升幅度,避免出现高温时离型膜离型力爬升过快,与热熔胶之间因粘合性强,导致难以剥离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离型膜,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硅油面,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00~150份溶剂、25~40份离型剂、1~3份固化剂、2~3份二异氰酸酯、4~7份硅溶胶、5~10份改性海泡石、5~10份钛粉、5~10份二甲基硅油;
[0007]所述离型剂由有机硅硅脂、甲基氟硅油和微晶蜡组成;所述硅溶胶为硅氧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所述改性海泡石为经过酸改性的海泡石;
[0008]所述固化剂为甲基含氢硅油与铂金的混合物;所述溶剂为TOL、D

40、D

30、MEK和IPA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所述基材可以为PET、PE、PP或PVC塑料薄膜基材的任一种。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20~130份溶
剂、30~35份离型剂、2~2.5份固化剂、2.3~2.8份二异氰酸酯、5~6份硅溶胶、7~9份改性海泡石、6~8份钛粉、6~8份二甲基硅油。
[0010]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28份溶剂、33份离型剂、2.1份固化剂、2.5份二异氰酸酯、5.8份硅溶胶、8份改性海泡石、6.5份钛粉、6.5份二甲基硅油。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硅油面还包括5~10份压敏胶。
[0012]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钛粉的粒径为100

3000nm。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有机硅硅脂、甲基氟硅油和微晶蜡的质量比为2:1.2:0.1。
[00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硅油面液体;
[0015]S2利用涂布机将硅油面液体涂抹在基材表面,烘干,形成硅油面;
[0016]S3收卷,得到离型膜卷;
[0017]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S1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8]S11将有机硅硅脂、甲基氟硅油和微晶蜡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离型剂;
[0019]S12将所述硅溶胶和钛粉混合均匀,其后加入所述离型剂、溶剂、改性海泡石和二甲基硅油并充分混合,最后加入二异氰酸酯和固化剂固化后,得到所述硅油面液体。
[0020]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固化过程中,固化温度为50~55℃,固化时间为70~90min。
[0021]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硅溶胶和钛粉,能够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粒子,进而使热溶胶和离型膜之间的结合处形成大小不一的凸点,以降低离型膜与热熔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离型膜的离型力以及降低离型力随温度的增长幅度,以增加热熔胶和离型膜之间剥离容易度;通过加入改性海泡石,能够增强硅油面中的液态和颗粒型物质的结合力、提高组分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离型力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离型力随温度的增加幅度;通过硅溶胶、钛粉和硅胶的共同作用,能够形成硅油面的骨架,使有机、无机粒子分散均匀以及使内外温度快速均衡,使其在固化过程中,除了硅油面表面的Si

H键快速消耗的同时,其内的Si

H也能够消耗更多,进而减少其内Si

H的残余,进而降低离型力的爬升速度,同时,在高温老化过程中,因骨架的支撑作用,能够对其内残余的Si

H键进行保护,减少其和热熔胶直接接触概率,进而减少其内参余Si

H键的消耗,进一步降低离型力的爬升速度;通过在离型剂中加入甲基氟硅油,除了能够调节离型力之外,还能够使其与海泡石之间形成氢键,进而进一步提高海泡石与离型剂之间的结合力,以提高离型力的稳定性以及硅油面的稳定性;通过加入二甲基硅油,能够调节硅油面的粘度以及发挥消泡作用,进而提高硅油面的细腻程度,提高硅油面的稳定性;同时二甲基硅油也能够发挥固化交联作用,因此,能够提高固化均匀度,进而确保离型力稳定,且随温度增长幅度低;同时,通过有机硅硅脂、钛粉、硅溶胶和海泡石的共同作用,能够极大程度提高离型膜的热定性、隔热性能,进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降低离型力随温度的影响;通过海泡石和硅溶胶的共同作用,能够使离型膜具有一定程度的黏性,能够满足高温下离型膜与热熔胶的粘合要求。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热敏胶,能够使制备的离型膜具有适宜的离型力以及粘性,能
够在常温和高温下进行热溶胶的模切,在常温下,通过其稍低的离型力和较高的粘性,能够使其与热熔胶粘合牢固,且易剥离,残留度低;在温度较高时,因其离型力增长幅度低,即使热熔胶的粘性有所增强,依然便于剥离。经测试,本专利技术中的离型膜在常温下的离型力保持在450

520g/in,且在80℃加热老化过程中,离型力爬升速度得以明显降低,经80℃老化后测其离型力,增长幅度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型膜,包括基材和附着在所述基材上的硅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00~150份溶剂、25~40份离型剂、1~3份固化剂、2~3份二异氰酸酯、4~7份硅溶胶、5~10份改性海泡石、5~10份钛粉和5~10份二甲基硅油;所述离型剂由有机硅硅脂、甲基氟硅油和微晶蜡组成;所述硅溶胶为硅氧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所述改性海泡石为经过酸改性的海泡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20~130份溶剂、30~35份离型剂、2~2.5份固化剂、2.3~2.8份二异氰酸酯、5~6份硅溶胶、7

9份改性海泡石、6~8份钛粉和6~8份二甲基硅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128份溶剂、33份离型剂、2.1份固化剂、2.5份二异氰酸酯、5.8份硅溶胶、8份改性海泡石、6.5份钛粉和6.5份二甲基硅油。4.根据权利要求1~3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举康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群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