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3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包括:S1,将不同材质或颜色的热熔胶树脂进行熔融处理;S2,将熔融后的物料在模头组件输出气体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膜泡;S3,在第一膜泡内表面第一次喷洒开口剂溶液,并在第一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薄膜;S4,对第一薄膜进行多级加热;S5、对第一薄膜进行加气、二次吹胀处理,在第二膜泡内表面第二次喷洒开口剂溶液;S6、对第二薄膜进行在线切边、开口、分膜、收卷操作,通过相配合的回收装置将切边后的废料进行回收处理以回转至进料组件中进行二次利用。行回收处理以回转至进料组件中进行二次利用。行回收处理以回转至进料组件中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薄膜生产情况下的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三层共挤吹塑膜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有三个螺杆共同送料到吹塑机摸头,由模芯头向上吹起形成直径3米的气泡,一直向上延伸冷却形成膜泡,再经过卷曲向下延伸,中间经跑刀刨开再经展膜架展开,展开后进行第二次牵引成卷完工。
[0003]由此可知现有的吹膜工艺中,通常在膜泡形成后不再处理,为了保证薄膜的延展性,通常只对材料的配比,以及原材料进行改进,没有对其进一步处理,故其特定材质的机械性能来说,其延展性、收缩性可控性不好,影响产品的性能,同时不利于应用于交叉膜的生产中,适应性不好。
[0004]同时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某一层膜具有特殊的性能要求或色彩,通常需要在主料中增加混入其它的功能性物料,而现有的加工方式,通常的操作方式,是将各物料按重量进行称重后,通过混料机进行充分混合后,直接投入至一个料斗中进行输送,故这个抽吸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物料按照配比要求进行精准输送,进而影响后期膜质量和性能,故适应性太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包括:
[0007]S1,将不同材质或颜色的热熔胶树脂按重量比分别设置于进料装置的不同位置,通过与各进料装置中相配合的吸料设备将热熔胶树脂按比例分别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处理;
[0008]S2,将熔融后的物料输送到吹膜机的模头组件,在模头组件输出气体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膜泡;
[0009]S3,在第一膜泡内表面第一次喷洒开口剂溶液,并通过模头组件内的第一吸气机构吸收第一膜泡内的多余气体,以在第一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薄膜;
[0010]S4,将不含气体的第一薄膜通过相配合的第二牵引组件输出至烘箱组件中进行多级加热;
[0011]S5、通过对烘箱组件中输出的第一薄膜进行加气、二次吹胀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膜泡,通过在第二膜泡内表面第二次喷洒开口剂溶液;
[0012]S6、通过冷却风环对第二膜泡进行冷却,并通过第二吸气机构吸收第二膜泡内的多余气体,以在第三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二薄膜;
[0013]S7、通过相配合的第四牵引组件对第二薄膜进行在线切边、开口、分膜、收卷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热熔胶吹膜产品,同时通过相配合的回收装置将切边后的废料进行回收处理以回转至进料组件中进行二次利用。
[0014]优选的是,所述进料装置被配置为包括:
[0015]卧式结构的第一料槽,其上具有可供入料的敞开端,所述第一料槽被配置为呈双层结构,且底部具有与吸料设备相配合的倾斜部;
[0016]设置在第一料槽底部的安装座;
[0017]用于将第一料槽与安装座进行连接的振动机构;
[0018]设置于第一料槽上的第二料槽;
[0019]其中,所述第二料槽一方设置有相配合的压力或重量传感器;
[0020]所述吸料设备上设置有与第一料槽、第二料槽连通的第一吸料管、第二吸料管;
[0021]所述第一吸料管以及第二料槽的输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流量控制阀。
[002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料管在与第一料槽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对引料组件,其被配置为包括:
[0023]与第一料槽底部相配合的漏斗状引料件;
[0024]设置在引料件内有的至少一个螺旋引流板;
[0025]其中,所述引料件的自由端设置有外翻的柔性支撑部。
[0026]优选的是,所述模头组件被配置为三层共挤模芯头,其被配置为包括:
[0027]通过螺钉实现连接的外模筒、模盖:
[0028]设置于膜筒内部以实现三层共挤的内模筒组;
[0029]以及与膜芯组、模盖相配合实现三层合一的模芯头;
[0030]其中,所述内模筒组被配置为包括在空间上分层套设在模芯头上的两层内模筒;
[0031]各层内模筒以及模芯头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邻接的内模筒或外模筒内侧壁相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以通过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在空间上的配合形成螺旋状的三层第一过流通道;
[0032]模芯头在出料侧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过流通道;
[0033]设置在模芯头上设置有与各层第一过流通道的出口连通的多个环形槽,各环形槽在朝向第二过流通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环形开口;
[0034]所述环形开口通过在空间上呈环形布局的过渡段在第二过流通道处汇流;
[0035]各层第一过流通道通过分别通过相配合的注流管与外部设备连通。
[0036]优选的是,所述回收装置被配置为包括:
[0037]与切边组件相配合的绕卷组件;
[0038]设置在绕卷滚筒外侧的破碎组件;
[0039]设置在破碎机构下方的进料组件;
[0040]设置在进料组件下方的单螺杆式挤出组件;
[0041]设置于挤出机构出料侧的冷却组件;
[0042]设置于冷却机构出料侧的切割组件;
[0043]其中,所述进料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加热机构,所述进料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挤出组件进料端相配合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内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加热机
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的温度被配置为低于第二加热机构的温度;
[0044]所述进料组件上方设置有相配合的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三加热机构;
[0045]所述压料机构被配置为包括:
[0046]第一电机以及与其动力输出轴相配合的第一丝杆伸缩件;
[0047]设置于第一丝杆伸缩件输出端的弧形压板,所述第三加热机构被配置在弧形压板内。
[0048]优选的是,所述冷却组件被配置为采用罩式结构的风冷冷却;
[0049]所述破碎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0050]第二电机以及与其动力输出轴相配合的第二丝杆伸缩件;
[0051]设置于第二丝杆伸缩件输出端的筒形刀座,其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呈射线分布的切割刀片;
[0052]所述绕卷组件被配置为包括第四电机以及与动力输出轴相配合的滚筒;
[0053]所述滚筒在与绕卷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对绕卷深度以及绕卷位置进行限定的环形挡板。
[0054]优选的是,所述烘箱组件的多级加热温度被控制在一级85

90度,二级 110

120度,三级140

155度,四级100

110度;
[0055]所述多级加热方式为远红外加热方式。
[0056]优选的是,在二次吹胀操作中,所述薄膜的横向吹涨比为1:(3

5);纵向拉伸比例1:(2

4)。
[0057]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不同材质或颜色的热熔胶树脂按重量比分别设置于进料装置的不同位置,通过与各进料装置中相配合的吸料设备将热熔胶树脂按比例分别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处理;S2,将熔融后的物料输送到吹膜机的模头组件,在模头组件输出气体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膜泡;S3,在第一膜泡内表面第一次喷洒开口剂溶液,并通过模头组件内的第一吸气机构吸收第一膜泡内的多余气体,以在第一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薄膜;S4,将不含气体的第一薄膜通过相配合的第二牵引组件输出至烘箱组件中进行多级加热;S5、通过对烘箱组件中输出的第一薄膜进行加气、二次吹胀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膜泡,通过在第二膜泡内表面第二次喷洒开口剂溶液;S6、通过冷却风环对第二膜泡进行冷却,并通过第二吸气机构吸收第二膜泡内的多余气体,以在第三牵引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二薄膜;S7、通过相配合的第四牵引组件对第二薄膜进行在线切边、开口、分膜、收卷操作,以得到对应的热熔胶吹膜产品,同时通过相配合的回收装置将切边后的废料进行回收处理以回转至进料组件中进行二次利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被配置为包括:卧式结构的第一料槽,其上具有可供入料的敞开端,所述第一料槽被配置为呈双层结构,且底部具有与吸料设备相配合的倾斜部;设置在第一料槽底部的安装座;用于将第一料槽与安装座进行连接的振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料槽上的第二料槽;其中,所述第二料槽一方设置有相配合的压力或重量传感器;所述吸料设备上设置有与第一料槽、第二料槽连通的第一吸料管、第二吸料管;所述第一吸料管以及第二料槽的输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流量控制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管在与第一料槽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对引料组件,其被配置为包括:与第一料槽底部相配合的漏斗状引料件;设置在引料件内有的至少一个螺旋引流板;其中,所述引料件的自由端设置有外翻的柔性支撑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薄膜吹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组件被配置为三层共挤模芯头,其被配置为包括:通过螺钉实现连接的外模筒、模盖:设置于膜筒内部以实现三层共挤的内模筒组;以及与膜芯组、模盖相配合实现三层合一的模芯头;其中,所述内模筒组被配置为包括在空间上分层套设在模芯头上的两层内模筒;各层内模筒以及模芯头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邻接的内模筒或外模筒内侧壁相配
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以通过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在空间上的配合形成螺旋状的三层第一过流通道;模芯头在出料侧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过流通道;设置在模芯头上设置有与各层第一过流通道的出口连通的多个环形槽,各环形槽在朝向第二过流通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通过在空间上呈环形布局的过渡段在第二过流通道处汇流;各层第一过流通道通过分别通过相配合的注流管与外部设备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举康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群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