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20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外槽轮、刷轮、型孔轮,其中外槽轮、刷轮和型孔轮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上,刷轮、型孔轮的转向与外槽轮相反,特征在于:型孔轮的孔为通孔,每个孔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弹簧的活销,型孔轮的孔与活销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位于型孔轮的上方,两者外轮廓相距20~40mm,外槽轮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内壁构成种子通道,型孔轮靠近种子通道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刷轮远离种子通道位于型孔轮的斜上方,并与型孔轮接触,增设一凸轮与型孔轮同轴线固定在壳体上并位于型孔轮的中心处,凸轮的外轮廓与活销的内端接触。本排种器单粒率高、对种子损伤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昂贵的优良种子的推广使用,对精密单粒穴播排种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精密播种 不仅可以节约良种,而且可以减少田间间苗、定苗用工,又可以减少土地肥力浪费、提高作 物产量。因此,在很多国家都已广泛使用。实现精密播种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排种器能实现单粒穴播要求。我国从70年代初就开始研 究和推广精密播种技术,但至今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排种器不能满足 要求。国外精密排种器多采用气力式,其结构复杂、价格高、使用维修不便。国内外学者普 遍认为,型孔轮式排种器结构简单、价格低、使用维修方便,适合播大粒种子,是较理想的 排种器。但存在着对种子损伤率高、对种子尺寸要求严格等缺点。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广 泛的研究和探索,如加充填轮,气力充种清种,使用橡胶刷种轮,复式型孔内侧充种,可调 式型孔内侧充种等。但均难以在充填分离、清种定量和排种的全过程提高不同形状和尺寸的 种子播种的单粒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单粒率高、对种子损伤小的型孔深度可变式 精密排种器。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外槽轮、刷轮、 型孔轮,其中外槽轮、刷轮和型孔轮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上,刷轮、 型孔轮的转向与外槽轮相反,其特征在于型孔轮的孔为通孔,每个孔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 弹簧的活销,型孔轮的孔与活销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位于型孔轮的上方,两者外轮廓相距 20 40mm,外槽轮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内壁构成种子通道,型孔轮靠近种 子通道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刷轮远离种子通道位于型孔轮的斜上方,并与型孔轮接触, 增设一凸轮与型孔轮同轴线固定在壳体上并位于型孔轮的中心处,凸轮的外轮廓与活销的内端接触。所述的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凸轮自对应于型孔轮与壳体内壁的贴合处、型孔轮 与刷轮的接触处至凸轮的正下方,半径依次增大,然后凸轮自正下方至型孔轮与壳体内壁的 贴合处,半径依次减小。所述的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刷轮上的刷毛沿刷轮圆周方向排列,在壳体位于刷 轮的斜上方设有种梳,种梳的齿端伸入刷毛之间。其工作原理为排种器固定在种箱底部的出口处,外槽轮、刷轮、型孔轮由播种机驱动 在壳体内转动,种子随着外槽轮的转动首先经种子通道到达型孔轮上方的充种区,种子进入 型孔轮的孔与活销外端构成的型孔内,随着凸轮半径的依次增大,活销在凸轮外轮廓的作用 下向外移动,型孔深度依次变浅,配合刷轮,型孔内只留一粒种子,随着型孔轮的继续转动, 该粒种子由壳体的下开口排出,型孔轮转过凸轮的最下方,在弹簧的作用下,活销向内移动, 型孔深度依次变深,完成一次工作循环,以此类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由外槽轮根据排种器的排种量,定量向充种区补充种子,保证了排种器在充种区域始 终保持最佳种子量,减少了种子在充填分离过程中因相互作用、干扰进入型孔,产生空穴, 同时在清种定量的过程中刷轮需清除的种子量较少,便于清种,单粒率较高,适用于玉米、 大豆等大粒种子的精密播种;2、 由于凸轮半径变化,型孔深度在充填分离过程中最深,有利于多粒种子进入型孔并稳 定在型孔中,减少空穴的产生,在清种定量的过程中型孔深度变浅,有利于刷轮清除多余的 种子,保证一粒种子留在型孔内;3、 在排种时型孔深度最浅,强制排出种子;4、 采用刷毛式刷轮清种,减少了对种子的损伤率。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1、壳体2、外槽轮3、刷轮4、型孔轮 5、轴 6、孑L7、弹簧 8、活销 9、种子通道 10、凸轮 11、种梳 12、种箱 13、端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l-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下开口的壳体l固定在种箱12的底部,壳体l内的外槽轮2、刷轮3和型孔轮4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5上,刷轮3、型孔轮4的转向与外槽轮2相反,型孔轮4的孔6为通孔,每个孔6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弹簧7的活 销8,型孔轮4的孔6与活销8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2位于型孔轮4的上方,两者外轮廓 相距30mm,外槽轮2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1内壁构成种子通道9,型孔 轮4靠近种子通道9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刷轮3远离种子通道9位于型孔轮4的斜上 方,并与型孔轮4接触,增设凸轮10与型孔轮4同轴线固定在壳体1上并位于型孔轮4的中 心处,凸轮10自对应于型孔轮4与壳体1内壁的贴合处、型孔轮4与刷轮3的接触处至凸轮 10的正下方,半径依次增大,然后凸轮10自正下方至型孔轮4与壳体1内壁的贴合处,半 径依次减小,凸轮10的外轮廓与活销8的内端接触。刷轮3上的刷毛沿刷轮3圆周方向排列, 在壳体1位于刷轮3的斜上方设有种梳11,种梳11的齿端伸入刷毛之间。权利要求1、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外槽轮(2)、刷轮(3)、型孔轮(4),其中外槽轮(2)、刷轮(3)和型孔轮(4)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5)上,刷轮(3)、型孔轮(4)的转向与外槽轮(2)相反,其特征在于型孔轮(4)的孔(6)为通孔,每个孔(6)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弹簧(7)的活销(8),型孔轮(4)的孔(6)与活销(8)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2)位于型孔轮(4)的上方,两者外轮廓相距20~40mm,外槽轮(2)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1)内壁构成种子通道(9),型孔轮(4)靠近种子通道(9)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刷轮(3)远离种子通道(9)位于型孔轮(4)的斜上方,并与型孔轮(4)接触,增设一凸轮(10)与型孔轮(4)同轴线固定在壳体(1)上并位于型孔轮(4)的中心处,凸轮(10)的外轮廓与活销(8)的内端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凸轮(IO)自对应于 型孔轮(4)与壳体(1)内壁的贴合处、型孔轮(4)与刷轮(3)的接触处至凸轮(10)的 正下方,半径依次增大,然后凸轮(10)自正下方至型孔轮(4)与壳体(1)内壁的贴合处, 半径依次减小。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刷轮(3)上的刷毛 沿刷轮(3)圆周方向排列,在壳体(1)位于刷轮(3)的斜上方设有种梳(11),种梳(11) 的齿端伸入刷毛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外槽轮、刷轮、型孔轮,其中外槽轮、刷轮和型孔轮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上,刷轮、型孔轮的转向与外槽轮相反,特征在于型孔轮的孔为通孔,每个孔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弹簧的活销,型孔轮的孔与活销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位于型孔轮的上方,两者外轮廓相距20~40mm,外槽轮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内壁构成种子通道,型孔轮靠近种子通道的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刷轮远离种子通道位于型孔轮的斜上方,并与型孔轮接触,增设一凸轮与型孔轮同轴线固定在壳体上并位于型孔轮的中心处,凸轮的外轮廓与活销的内端接触。本排种器单粒率高、对种子损伤小。文档编号A01C7/00GK101548605SQ20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孔深度可变式精密排种器,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外槽轮(2)、刷轮(3)、型孔轮(4),其中外槽轮(2)、刷轮(3)和型孔轮(4)的轴线平行,分别经键安装在播种机的三根轴(5)上,刷轮(3)、型孔轮(4)的转向与外槽轮(2)相反,其特征在于:型孔轮(4)的孔(6)为通孔,每个孔(6)内均间隙配合一套装弹簧(7)的活销(8),型孔轮(4)的孔(6)与活销(8)外端构成型孔,外槽轮(2)位于型孔轮(4)的上方,两者外轮廓相距20~40mm,外槽轮(2)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另一侧与壳体(1)内壁构成种子通道(9),型孔轮(4)靠近种子通道(9)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贴合,刷轮(3)远离种子通道(9)位于型孔轮(4)的斜上方,并与型孔轮(4)接触,增设一凸轮(10)与型孔轮(4)同轴线固定在壳体(1)上并位于型孔轮(4)的中心处,凸轮(10)的外轮廓与活销(8)的内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井玲杨自栋杨善东张国海李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