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底盘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61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0
本申请涉及一种衬套、底盘以及汽车。衬套包括外管部、内管部以及填充部,外管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本体部的凹部,本体部包括沿垂直于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本体部的轴线设置,第二表面靠近本体部的轴线设置,凹部相对于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凹陷;内管部设置于外管部内;填充部连接第二表面且位于内管部和外管部之间。本申请的衬套的本体部上设置有凹部,能够提高衬套在凹部周围部位的刚度和强度,增强衬套局部区域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衬套装配入套管中时,降低衬套被副车架的漏砂孔刮伤的概率,进而提高副车架和衬套的装配合格率。进而提高副车架和衬套的装配合格率。进而提高副车架和衬套的装配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底盘以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衬套、底盘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
,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的一部分,用于连接汽车的悬架和车身。通常在副车架上设置衬套,以实现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软连接可以吸收部分动载荷,减少振动向车身的传递,提高汽车的NVH(Noise、噪音,Vibration、振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特性。
[0003]在相关技术中,衬套和套管通常为过盈配合,对于铸造成型的副车架而言,采用塑料外管的衬套在压入套管中时,衬套极易被副车架的漏砂孔刮伤,导致衬套出现起皱、碎裂,从而引发衬套失效,并使得副车架与衬套的装配合格率低。
[0004]因此,当前亟需提出一种衬套,以提高衬套的局部强度和刚度,降低衬套在安装过程中的损坏概率,提高副车架与衬套的装配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衬套、底盘以及汽车,旨在提高衬套的局部强度和刚度,降低衬套在安装过程中的损坏概率。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衬套,其包括外管部、内管部以及填充部,外管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本体部的凹部,本体部包括沿垂直于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本体部的轴线设置,第二表面靠近本体部的轴线设置,凹部相对于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凹陷;内管部设置于外管部内;填充部连接第二表面且位于内管部和外管部之间。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包括沿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管部还包括多个凸部,多个凸部连接于第一端背离第二端的一侧,多个凸部沿本体部的周向间隔分布。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管部还包括延伸部,延伸部连接于第二端且相对于第一表面朝向背离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凸出。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且靠近第一端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设置为多个,多个凹部沿本体部的轴向间隔排布。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设置为多个,多个凹部沿本体部的周向间隔排布。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的内壁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的内壁面由多个平面彼此相交形成。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底盘,其包括副车架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衬套,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设置于副车架本体的套管,衬套用于套设于套管内。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车架具有漏砂孔,漏砂孔贯穿副车架本体和套管,凹部面向漏砂孔设置。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如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底盘以及车身,车身连接于底盘。
[00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衬套,其包括外管部、内管部以及填充部,外管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本体部的凹部,本体部包括沿垂直于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本体部的轴线设置,第二表面靠近本体部的轴线设置,凹部相对于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凹陷;内管部设置于外管部内;填充部连接第二表面且位于内管部和外管部之间。由此,衬套的本体部上设置有凹部,能够提高衬套在凹部周围部位的刚度和强度,增强衬套局部区域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衬套装配入套管中时,降低衬套被副车架的漏砂孔刮伤的概率,进而提高副车架和衬套的装配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9]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副车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未必按照实际比例绘制。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X、轴向;
[0026]1、衬套;
[0027]10、外管部;11、本体部;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第一端;114、第二端;12、凹部;13、凸部;14、延伸部;
[0028]20、内管部;30、填充部;
[0029]100、副车架;110、套管;120、副车架本体;130、漏砂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0032]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3]副车架在以往是高端车的专配,大多为钢结构或者铝结构,目前,随着技术的普及,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一部分,逐渐应用于各类高低端车型中。副车架能够阻隔一部分振动和噪声,减少振动和噪声向车身的传递,从而可以提高汽车的NVH(Noise、噪音,Vibration、振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特性。副车架与车身之间通常采用衬套软连接,具体地,衬套与副车架的套管之间为过盈配合,衬套与车身之间再通过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由于衬套自身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以减缓副车架与车身之间的振动和噪音的传递。
[0034]副车架一般尺寸较大且纵梁带有弯曲弧度,内部还布满加强筋、安装孔等凹凸结构,因此通常采用低压铸造成型。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采用铸造成型的副车架与衬套装配时,副车架上的漏砂孔往往会与衬套的外壁发生剐蹭,特别是采用塑料外管的衬套极容易发生起皱、碎裂等现象,导致衬套失效,使得副车架与衬套的装配合格率低。
[003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衬套,其包括外管部、内管部以及填充部,外管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本体部的凹部,本体部包括沿垂直于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本体部的轴线设置,第二表面靠近本体部的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部,其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凹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沿垂直于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本体部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本体部的轴线设置,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所述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凹陷;内管部,其设置于所述外管部内;填充部,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且位于所述内管部和所述外管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沿其自身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管部还包括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背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本体部的周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部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背离所述本体部的轴线的方向凸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浩杰李洁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