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52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固定螺栓组、定位销。所述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左右贴合,中间连接件夹装在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之间,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组固定。所述车架左部总成包括车架左部、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后平叉左过孔衬套、发动机左吊片、发动机左吊片螺栓组成。所述车架右部总成包括车架右部、发动机右吊片、发动机右吊片螺栓组成。发动机右吊片螺栓组成。发动机右吊片螺栓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框架,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摩托车的设计中,摩托车车架经常使用钢管焊接的形式制作。使用这样的摩托车车架,重量较大,焊接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铝合金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兼备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使用铝合金压铸件作为车架的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既可以减轻车架的重量,又可以减小需要装配的零件数量,节约大量车架装配制造的时间。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传统钢管式车架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铝合金压铸成型的摩托车车架,该车架具备强度高重量轻、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固定螺栓组、定位销。所述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左右贴合,中间连接件夹装在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之间,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组固定。
[0006]所述车架左部总成包括车架左部、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后平叉左过孔衬套、发动机左吊片、发动机左吊片螺栓组成。所述车架右部总成包括车架右部、发动机右吊片、发动机右吊片螺栓组成。
[0007]下面描述车架左部、车架右部的整体结构。
[0008]所述车架左部为一主干从头管位置开始往后延伸、并具有一个分支的金属构件。包括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车架左部过线孔、散热器左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左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左前支撑点、左吊片第一固定点、左吊片第二固定点、定位销左销孔、车架左部第三固定孔、副车架左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左部第二固定点、后减震左上固定点、发动机左后支撑点、左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左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后平叉左过孔、发动机左下支撑点、中间连接件左限位柱、中间连接件左螺栓过孔。
[0009]所述车架右部为一主干从头管位置开始往后延伸、并具有一个分支的金属构件。包括车架右部第一固定部、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车架右部过线孔、散热器右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右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右前支撑点、右吊片第一固定点、右吊片第二固定点、定位销右销孔、车架右部第三固定孔、副车架右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右部第二固定点、后减震右上固定点、发动机右后支撑点、右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右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后平叉右过孔、发动机右下支撑点、中间连接件右限位柱、中间连接件右螺栓过孔。
[0010]为方便描述,现把车架左右部第一固定部、车架左右部第二固定部、车架左右部过线孔、散热器左右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左右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左右前支撑点称为前部;把左右吊片第一固定点、左右吊片第二固定点、定位销左右销孔、车架左右部第三固定
孔、副车架左右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左右部第二固定点、后减震左右上固定点称为后部,其余部分称为下部。
[0011]下面描述车架左部、车架右部的前部结构。
[0012]所述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位于车架左部前方,设有一沿头管方向上下的贯通孔和与头管形状对应的配合部,车架右部第一固定部位于车架右部前方,包括头管,以及一沿头管方向上下的贯通螺纹孔,车架左部的配合部与车架右部的头管配合后,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的贯通孔与车架右部第一固定部的贯通螺纹孔同轴。固定螺栓从穿过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的光孔插入并旋入所述贯通螺纹孔实现紧固。所述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位于头管位置的后方,为上下二段同轴的贯通孔,其中上段为光孔,下端为螺纹孔,上下二段孔之间有一段槽,槽的开度与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上下高度一致。所述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位于头管位置的后方,为单段的贯通孔,上下端的高度与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上下高度一致。固定螺栓从上段孔插入,通过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的通孔后与旋入下段的螺纹孔以达到紧固的目的。所述车架左部过线孔、车架右部过线孔的尺寸可容纳手把、灯具、仪表等外部构件的机械与电气线缆穿入车架。
[0013]所述发动机左前支撑点位于车架左部的第一分支上,为一带有内螺纹孔的圆柱形突起,内螺纹孔底部开有直径较小的通孔,与螺纹孔同轴,直径可容一螺栓穿过。所述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具有同轴的外螺纹面与法兰面,外螺纹与发动机左前支撑点的内螺纹孔相匹配,衬套旋入内螺纹后通过调整旋入圈数,可使法兰面贴紧发动机的上的固定螺纹孔端面。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的法兰中心开有圆形螺栓过孔,与所述发动机左前支撑点的通孔相匹配,衬套旋入内螺纹孔后,螺栓可同时穿过上述两孔与发动机上的固定螺纹孔连接。所述散热器左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左部第二固定点位于车架左部的第一分支上,在车架左部过线孔与发动机左前支撑点之间,用于固定散热器。
[0014]所述发动机右前支撑点位于车架右部的分支上,为一带螺栓孔过孔的圆柱形凸台,端面贴紧发动机的上的固定螺纹孔端面,螺栓可穿过螺栓过孔与发动机上的固定螺纹孔连接。所述散热器右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右部第二固定点位于车架右部的分支上,在车架右部过线孔与发动机右前支撑点之间,用于固定散热器。
[0015]下面描述车架左部、车架右部的后部结构。
[0016]所述左吊片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位于车架左部过线孔后方,分别与左吊片的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连接。左吊片的发动机固定点与发动机上对应位置的螺纹孔连接;所述右吊片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位于车架右部过线孔后方,分别与右吊片的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连接。右吊片的发动机固定点与发动机上对应位置的螺纹孔连接。采用这样的连接方法可以减小从发动机传导至车架上的振动。
[0017]所述左车架第三固定部和左销孔在车架左部的后部,右车架第三固定部和右销孔在车架右部的正后方,左车架第三固定部设有螺栓过孔,右车架第三固定部设有螺纹通孔。左销孔、右销孔通过定位销定位,固定螺栓从左右车架后部左车架第三固定部穿入,旋入右车架第三固定部并固定。
[0018]所述副车架左部第一固定点、车架左部第二固定点、副车架右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右部第二固定点位于车架左部、车架右部的最后方,与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后减震左上固定点、后减震右上固定点设有同轴的后减震左螺栓过孔、后减震右螺栓过孔,且
端面与后减震上部安装孔的的左右定位端面配合,固定螺栓穿过三者紧固。
[0019]下面描述车架左部、车架右部的下部结构。
[0020]所述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为带有外螺纹的螺纹通孔衬套。所述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设有螺栓过孔,内测开有同轴但直径不同的螺纹孔,与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的外螺纹配合,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旋入后,衬套内孔与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螺栓过孔同轴,端面与发动机对应安装点的端面平行,通过旋转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可以是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贴合发动机安装点端面,实现调整间隙的效果。所述发动机右后支撑点设有螺栓过孔,安装时此端面贴合发动机右侧对应安装点的端面。所述左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左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右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右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设有螺纹孔。左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固定螺栓组、定位销;所述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左右贴合,中间连接件夹装在车架左部总成与车架右部总成之间,车架左部总成、车架右部总成、中间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左部总成包括车架左部、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发动机左后支撑点衬套、后平叉左过孔衬套、发动机左吊片、发动机左吊片螺栓;所述车架右部总成包括车架右部、发动机右吊片、发动机右吊片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左部为一主干从头管位置往后延伸、并具有一个分支的金属构件,包括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车架左部过线孔、散热器左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左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左前支撑点、左吊片第一固定点、左吊片第二固定点、定位销左销孔、车架左部第三固定孔、副车架左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左部第二固定点、后减震左上固定点、发动机左后支撑点、左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左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后平叉左过孔、发动机左下支撑点、中间连接件左限位柱、中间连接件左螺栓过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右部为一主干从头管位置往后延伸、并具有一个分支的金属构件,包括车架右部第一固定部、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车架右部过线孔、散热器右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右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右前支撑点、右吊片第一固定点、右吊片第二固定点、定位销右销孔、车架右部第三固定孔、副车架右部第一固定点、副车架右部第二固定点、后减震右上固定点、发动机右后支撑点、右脚踏支架第一固定点、右脚踏支架第二固定点、后平叉右过孔、发动机右下支撑点、中间连接件右限位柱、中间连接件右螺栓过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左部第一固定部位于车架左部前方,所述车架左部设有一沿头管方向上下的贯通孔和与所述头管形状对应的配合部;所述车架右部第一固定部位于车架右部前方,包括头管,以及一沿头管方向上下的贯通螺纹孔;所述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位于头管位置的后方,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上下二段同轴的贯通孔,其中上段为光孔,下端为螺纹孔,上下二段孔之间设有一段槽,所述槽的开度与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上下高度一致;所述车架右部第二固定部位于头管位置的后方,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单段的贯通孔,上下端的高度与车架左部第二固定部上下高度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架还包括发动机左前支撑点、散热器左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左部第二固定点、散热器右部第一固定点、散热器右部第二固定点、发动机右前支撑点;所述发动机左前支撑点位于车架左部的第一分支上,所述左前支撑点为一设有内螺纹孔的圆柱形突起,所述内螺纹孔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螺纹孔同轴;所述发动机左前支撑点衬套具有同轴的外螺纹面与法兰面,外螺纹与发动机左前支撑点的内螺纹孔相匹配,衬套旋入内螺纹后通过调整旋入圈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升郑天才李嘉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