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及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08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而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包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一下延伸部,自该底端面的一侧延伸,该下延伸部供以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下延伸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下延伸部于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至少二转折角,第一端较第二端接近底端面,第二端较第一端接近第一电路板;一上延伸部,自该顶端面的一侧延伸,该上延伸部供以连接于第二电路板。接于第二电路板。接于第二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及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接脚,特別是关于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
[0002]本技术另关于一种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

技术介绍

[0003]一般安装在电路板表面的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积体电路等,大多是将电子元件的接脚焊接于电路板上以达成电性连接的效果,在特定的情况下,请参照图1、2所示,电子元件具有一本体70,该本体70具有一上端面71及一下端面72,该上端面71及该下端面72分別延伸复数接脚80,该等接脚80分別焊接于一个电路板90上,进而使电子元件的上、下方皆连接一个电路板90。
[0004]请参照图1

2所示,自该上端面71延伸的一上延伸部81,自该下端面72延伸的一下延伸部82,该上延伸部81自该上端面71延伸出来后直接焊接于该电路板90,该下延伸部82是自下端面72延伸出来后过经过一个弯折直接焊接于电路板90上,在这种结构关系下,当上方或下方的电路板90受到沿着横向J的外力将导致上方及下方的电路板90略为错位,将导致电子元件的接脚80与电路板90的焊接处产生应力,此外,上方或下方的电路板90受到沿着高度方向I、纵向K及横向J的力量亦将导致电子元件的接脚80与电路板90的焊接处产生应力,使接脚80容易自电路板90脱落或锡裂影响导电性,为此,需要一种能够抵抗一高度方向I、横向J及纵向K力量的电子元件。
[0005]除此之外,请参照图1

2所示,于该二电路板90之间亦有使用安装单一接脚A的情境,该单一接脚A概呈圆柱体,该单一接脚A的其中一端焊接于其中一个电路板90,该单一接脚A的另一端焊接于另一个该电路板90,同样的,当上方或下方的电路板90受到沿着高度方向I、横向J或纵向K的外力,亦将导致单一接脚A与电路板90的焊接处发生锡裂的状况影响导电性,或使单一接脚A容易自电路板90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其主要目的在于抵抗外力,避免接脚与电路板焊接处的应力过大,导致接脚自电路板脱落或锡裂的状况影响导电性。
[0007]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而该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包括:
[0008]一单一接脚,具有相对的一顶连接段及一底连接段,该顶连接段及该底连接段之间衔接至少一转折角,该底连接段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该顶连接段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路板。
[0009]由此,本技术主要是使该单一接脚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使拉扯的应力不会直接传递到单一接脚与该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的焊接处,进而避免单一接脚自电路板脱落或焊接处锡裂的状况影响导电性。
[0010]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其主要目的在于抵抗外力,避
免接脚与电路板焊接处的应力过大,导致接脚自电路板脱落或焊接处锡裂的状况影响导电性。
[0011]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而该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包括:
[0012]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
[0013]一接脚,具有一上延伸部及一下延伸部;
[0014]该下延伸部,自该底端面的一侧延伸,该下延伸部供以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该下延伸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下延伸部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至少二转折角,该第一端较该第二端接近该底端面,该第二端较该第一端接近该第一电路板;以及
[0015]该上延伸部,自该顶端面的一侧延伸,该上延伸部供以连接于第二电路板。
[0016]由此,本技术主要是使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的下延伸部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至少二转折角,以有效避免拉扯的应力传递到下延伸部与第一电路板的连接处,进而避免下延伸部自第一电路板脱落或焊接处锡裂的状况影响导电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电子元件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的电子元件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采表面着装式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采表面着装式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侧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采插件式的实施例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侧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采插件式的实施例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采插件式的实施例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采表面着装式的实施例安装于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之间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0026]《现有的技术》本体70上端面71下端面72接脚80上延伸部81下延伸部82电路板90单一接脚A
[0027]高度方向I
[0028]横向J
[0029]纵向K
[0030]《本技术》单一接脚10顶连接段11底连接段12弯曲部13
[0031]第一电路板B1
[0032]第二电路板B2本体20顶端面21底端面22下延伸部30第一延伸段30A第二延伸段30B第三延伸段30C第四延伸段30D
[0033]第一端31
[0034]第二端32转折角33上延伸部40头端41
[0035]尾端42
[0036]第一连接段50
[0037]第一连接端51
[0038]第二连接端52
[0039]曲折段53
[0040]第二连接段60
[0041]前端61
[0042]后端62
[0043]接脚P
[0044]第一夹角θ1
[0045]第二夹角θ2
[0046]横向X
[0047]纵向Y
[0048]高度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0049]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B1及一第二电路板B2,请参照图3

5所示,而该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包括:
[0050]一单一接脚10,具有相对的一顶连接段11及一底连接段12,该顶连接段11是衔接该底连接段12,该顶连接段11及该底连接段12之间衔接至少一弯曲部13,该弯曲部13概呈弧状,该底连接段12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B1,该顶连接段11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路板B2。
[0051]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供以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B1及该第二电路板B2,请参照图3

5所示,而该具有结构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包括:
[0052]一本体20,具有相对的一顶端面21及一底端面22,该顶端面21及该底端面22之间的延伸方向为一高度方向Z,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而所述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一接脚,具有相对的一顶连接段及一底连接段,所述顶连接段及所述底连接段之间衔接至少一转折角,所述底连接段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顶连接段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一种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供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而所述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一接脚,具有一上延伸部及一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自所述底端面的一侧延伸,所述下延伸部供以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下延伸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下延伸部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至少二转折角,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接近所述底端面,所述第二端较所述第一端接近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上延伸部,自所述顶端面的一侧延伸,所述上延伸部供以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结构接脚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延伸部的转折角的数量为二,所述下延伸部具有依序衔接的一第一延伸段、一第二延伸段及一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段及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延伸段及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形成其中一个所述转折角,所述第二延伸段及所述第三延伸段之间形成另一个所述转折角,所述第一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炎张锡男黄伟彬颜鸿图
申请(专利权)人:幸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