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00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电池包括:壳体以及电芯组件,壳体包括壳本体、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上形成有抽气口,第二盖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和灌胶口,电芯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第二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灌胶通道,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口和抽气口连通,灌胶通道两端分别与灌胶口和所述抽气口连通,灌胶时进气通道和灌胶通道彼此独立。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灌封胶可以填充灌胶通道,以实现电池内部的固定密封。同时,通过设置与进气口和抽气口连通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的负压很小,保证了灌封胶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内设有电芯组件等部件,电芯组件需要固定在电池的内部。然而,若在电池内设置复杂的安装结构会占用空间,装配方式复杂,且若电池受振动等影响,会易于产生松动,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因此,部分电池采用通过向电池内部灌入灌封胶来实现电池的固定安装,但灌封胶固化前流动性较大,若流至其它位置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并且导致成本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电池易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安全性能高、成本低。
[0004]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电池。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以及电芯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沿所述壳本体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壳本体、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围合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板上形成有抽气口,所述第二盖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和灌胶口;所述电芯组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沿所述壳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灌胶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灌胶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灌胶口和所述抽气口连通,灌封胶适于通过所述灌胶口进入所述灌胶通道内,在灌胶时,所述进气通道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灌胶通道内的压强,且所述灌胶通道内的压强小于所述壳体外的压强。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与灌胶口和抽气口连通的灌胶通道,在抽气口处抽负压,从灌胶口处进入的灌封胶可以填充灌胶通道,以实现对电池内部的固定和密封,且可以快速定位,易于实现自动化灌胶。同时,通过设置与进气口和抽气口连通进气通道,当抽负压时,进气通道内的负压很小,在保证了灌封胶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间隙内并将所述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灌胶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灌胶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抽气口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电芯本体;绝缘盖,所述绝缘盖位于所述电芯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绝缘盖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覆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外周侧,所述保护膜的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口与所述抽气口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高度为D1,所述壳体具有在高度方向相对的两个外表面,两个所述外表面中邻近所述灌胶通道的外表面与所述灌胶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1、所述D2满足关系式:10mm≤D2≤0.25D1。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外表面中邻近所述灌胶通道的外表面与所述进气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D2、所述D3满足关系式:D2+18mm≤D3≤D2+22m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封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D4,所述D4满足:0.8mm≤D4≤1.5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串,多个所述电芯串沿所述壳本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串联;第一串联连接片,所述第一串联连接片设于所述电芯串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串联连接片串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串。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芯串包括:多个子电芯组件,所述子电芯组件沿所述壳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彼此串联;多个第二串联连接片,每个所述第二串联连接片串联相邻两个所述子电芯组件。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壳本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并联;多个并联连接片,每个所述并联连接片并联相邻两个所述子电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5,所述D5满足关系式:0.8mm≤D5≤1mm;和/或,
[0018]所述电芯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6,所述D6满足关系式:0.8mm≤D6≤1mm。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通道内的压强为P,所述P满足关系式:

75kpa≤P≤

60kpa。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电池。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爆炸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膜、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图3的A处的放大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保护膜、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根据图5的B处的放大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0030]图8是根据图7的C处的放大图;
[0031]图9是根据图7的D处的放大图;
[0032]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部分结构图;
[0034]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子电芯组件的爆炸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电池100;
[0037]壳体10;第一盖板11;抽气口111;正极输出端112;负极输出端113;低压采样输出端114;
[0038]第二盖板12;进气口121;灌胶口122;凹槽123;壳本体13;容纳空间14;外表面15;
[0039]电芯组件20;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第三表面23;电芯本体20a;
[0040]电芯串24;子电芯组件24a;电芯241;
[0041]第一电芯2411;第一正极2411a;第二电芯2412;第二正极2412a;
[0042]第三电芯2413;第一负极2413a;第四电芯2414;第二负极2414a。
[0043]安装支架25;插接槽251;
[0044]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沿所述壳本体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壳本体、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围合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板上形成有抽气口,所述第二盖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和灌胶口;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沿所述壳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灌胶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灌胶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灌胶口和所述抽气口连通,灌封胶适于通过所述灌胶口进入所述灌胶通道内,在灌胶时,所述进气通道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灌胶通道内的压强,且所述灌胶通道内的压强小于所述壳体外的压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灌胶口的邻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灌胶口和所述抽气口均邻近所述第二表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间隙内并将所述间隙分隔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灌胶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灌胶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抽气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电芯本体;绝缘盖,所述绝缘盖位于所述电芯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绝缘盖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覆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外周侧,所述保护膜的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口与所述抽气口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明郎晓强陈威周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