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50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陶艺烧制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壳,外壳内固定嵌入有内胆,内胆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外壳的电热管,电热管的外端固定有接线柱,内胆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内置槽,内置槽内滑动插入有立柱,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固定有置物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用不同长度的立柱,实现相邻支撑座的架立衔接,使得相邻置物座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陶瓷产品高度进行划分调整,方便烧制过程中的物件摆放稳定,外壳与门板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选用四层耐久隔热保温结构,可最大程度的保证炉体内的烧制保温效果。体内的烧制保温效果。体内的烧制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艺烧制炉
,具体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
[0003]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0004]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硅碳帮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功夫小瓷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0005]窑炉通常由窑室、燃烧设备、通风设备,输送设备等四部分组成,电窑多半以电炉丝、硅碳棒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元件,其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0006]目前,常规的陶瓷炉结构在烘烤陶瓷产品时,需要将陶瓷产品稳定的放置在炉体内,但由于被烧制的陶瓷产品规格不同,所以需要对内部的放置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调整,以方便烧制陶瓷产品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对烧制炉内的放置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调整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嵌入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外壳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外端固定有接线柱,所述内胆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内滑动插入有立柱,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固定有置物座。
[0009]优选的,所述内置槽为上下对称分布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内置槽在同一端面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依次由隔热层、第一保温夹层、第二保温夹层和外壁组成,隔热层和外壁包裹第一保温夹层和第二保温夹层。
[0012]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陶瓷隔热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夹层为石膏板材料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夹层为保温棉材料制成。
[0015]优选的,所述外壁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正面通过门铰链铰接有门板,门板上固定有把手。
[0017]优选的,所述该陶艺烧制炉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8]第一步:先根据烧制的陶瓷产品选择合适的立柱,立柱长短不同,根据陶瓷产品的
高度进行选用,以方便炉体内空间的合理划分;
[0019]第二步:将用于立柱支护连接的支撑座置于炉体内,然后将立柱与内置槽滑动插入对接,实现上下置物座堆叠,便于对炉体内的空间进行划分;
[0020]第三步:将陶瓷产品放在置物座内,然后,关闭门板,接通电热管的电源,通过电热的形式,对陶瓷产品进行烧制。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不同长度的立柱,实现相邻支撑座的架立衔接,使得相邻置物座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陶瓷产品高度进行划分调整,方便烧制过程中的物件摆放稳定。
[0023]2.本专利技术外壳与门板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选用四层耐久隔热保温结构,可最大程度的保证炉体内的烧制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置槽分布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外壳;11、内胆;12、电热管;13、接线柱;14、支撑座;15、置物座;16、内置槽;17、立柱;2、隔热层;21、第一保温夹层;22、第二保温夹层;23、外壁;3、门板;3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Ⅰ[0031]请参阅图1

图4,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包括外壳1,外壳1内固定嵌入有内胆11,内胆1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外壳1的电热管12,电热管12的外端固定有接线柱13,内胆11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上设置有内置槽16,内置槽16内滑动插入有立柱17,相邻两个支撑座14之间固定有置物座15。
[0032]进一步的,内置槽16为上下对称分布设置,内置槽16为方形槽结构,立柱17的端部为倒角形式,可便于与内置槽16的插入对接,保证基础的架立支护稳定。
[0033]进一步的,内置槽16在同一端面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设置,电热管12为管状电热元件(电热管)是以金属管为外壳(包括不锈钢、紫铜管),沿管内中心轴向均布螺旋电热合金丝(镍铬、铁铬合金)其空隙填充压实具有良好绝缘导热性能的氧化镁砂,管口两端用硅胶密封,这种金属铠装电热元件可以加热空气,接线柱13通过导线连接温控开关,温控开关为旋钮式结构,可进行电热管12的加热调温。
[0034]进一步的,外壳1依次由隔热层2、第一保温夹层21、第二保温夹层22和外壁23组成,隔热层2和外壁23包裹第一保温夹层21和第二保温夹层22,选用四层耐久隔热保温结构,可最大程度的保证炉体内的烧制保温效果。
[0035]进一步的,隔热层2为陶瓷隔热材料,可以作为良好的降低导热系数的原料。也可以通过对结构的设计并采用特殊的配方和烧成工艺,制成气孔率和气孔大小与分布可控的低导热系数陶瓷墙地砖。
[0036]进一步的,第一保温夹层21为石膏板材料制成,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它是一种重量轻、强度较高、厚度较薄、加工方便以及隔音绝热和防火等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是当前着重发展的新型轻质板材之一。
[0037]进一步的,第二保温夹层22为保温棉材料制成,保温棉是由高纯度的黏土熟料、氧化铝粉、硅石粉、铬英砂等原料制成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新型保温材料,具有重量轻、抗氧化、导热率低、柔软性好、耐腐蚀、热容小及隔音等特点。
[0038]进一步的,外壁23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化学性能:耐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性能在钢材里面是最好的,仅次于钛合金,物理性能:耐热、耐高温、还耐低温甚至于耐超低温。
[0039]进一步的,外壳1的正面通过门铰链铰接有门板3,门板3上固定有把手31,门板3的材料结构与外壳1的相同,可保证整个炉体在烧制时的温度稳定。
[0040]进一步的,该陶艺烧制炉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1]第一步:先根据烧制的陶瓷产品选择合适的立柱17,立柱17长短不同,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固定嵌入有内胆(11),所述内胆(1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贯穿外壳(1)的电热管(12),所述电热管(12)的外端固定有接线柱(13),所述内胆(11)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上设置有内置槽(16),所述内置槽(16)内滑动插入有立柱(17),相邻两个支撑座(14)之间固定有置物座(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槽(16)为上下对称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槽(16)在同一端面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依次由隔热层(2)、第一保温夹层(21)、第二保温夹层(22)和外壁(23)组成,隔热层(2)和外壁(23)包裹第一保温夹层(21)和第二保温夹层(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陶艺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2)为陶瓷隔热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露陈钇龙杨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