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09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泵,至少包括一级加压泵和二级加压泵,一级加压泵包括一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一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一电机,一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一泵腔,第一泵腔内安装有第一增压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增压轮连接,一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泵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二级加压泵包括二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二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二电机,二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二泵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增压轮连接,二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二泵腔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的出口端与第二进水管的进口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泵的结构,使得增压泵的增压效果更强。使得增压泵的增压效果更强。使得增压泵的增压效果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增压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到,其主要用途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增压泵由于大多数采用单泵的结构,这种单泵结构的增压泵由于其功率是固定,在高楼层使用时会出现压力不足的情况,此时需更换更大功率的增压泵,但更换更大功率的增压泵,其增压泵必然需要使用更大功率的电机,而大功率的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极大,使用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增压效果好且能降低噪音产生的增压泵。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增压泵,至少包括一级加压泵和二级加压泵,所述一级加压泵包括一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一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一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一泵腔,所述第一泵腔内安装有第一增压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增压轮连接,所述一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泵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二级加压泵包括二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二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二电机,所述二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二泵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增压轮连接,所述二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泵腔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口端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相互垂直。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泵腔的纵向截面,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泵腔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泵腔的纵截面,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泵腔的横向截面。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端位于相同侧。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泵腔沿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泵腔沿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中轴线轴向设置。
[0011]进一步,还包括三级加压泵和连接管,所述三级加压泵包括三级加压泵泵体和第三电机,所述三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三泵腔,所述第三泵腔内安装有第三增压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增压轮连接,所述三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泵腔连通的第三出水管和第三进水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端连接,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水管的进口端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第三出水管相互垂直。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泵腔的纵截面,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泵腔的横向截面。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三泵腔沿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中轴线轴向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轴线均与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中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出口端位于相同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首先,本技术通过一级加压泵泵体和二级加压泵泵体连接的结构,可以在增加其增压泵的泵压时,以此适应高楼层使用场景,并且一级加压泵泵体和二级加压泵泵体均采用功率较低的电机,使得其工作时既能够增加泵压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降低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增压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增压泵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增压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4是本技术增压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5是本技术增压泵采用三个泵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三级加压泵泵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7是本技术中三级加压泵泵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泵,包括一级加压泵1和二级加压泵2。一级加压泵1包括一级加压泵泵体11和连接在一级加压泵泵体11上的第一电机12。一级加压泵泵体11内设置有第一泵腔13,第一泵腔13内安装有第一增压轮131,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与第一增压轮131连接并可驱动第一增压轮131转动。一级加压泵泵体1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泵腔13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4和第一出水管15,第一进水管14与第一出水管15相互垂直。二级加压泵2包括二级加压泵泵体21和连接在二级加压泵泵体21上的第二电机22。二级加压泵泵体21内设置有第二泵腔23,第二泵腔23内安装有第二增压轮231,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与第二增压轮231连接并可驱动第二增压轮231转动。二级加压泵泵体2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泵腔23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4和第二进水管25,第二出水管24与第二进水管25相互垂直。第一出水管15的出口端17与第二进水管25的进口端27连接。
[0027]如上所述,第一进水管14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泵腔13的纵向截面,第一出水管15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泵腔13的横向截面。第二出水管24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泵腔23的纵截面,第二进水管25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泵腔23的横向截面。
[0028]如上所述,第一进水管14的中轴线与第二出水管24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进水管14的进口端16与第二出水管24的出口端26位于相同侧。
[0029]如上所述,第一泵腔13沿第一进水管14的中轴线轴向设置,第二泵腔23沿第二进水管25的中轴线轴向设置。
[0030]如上所述,具体的,第一电机12包括第一转子121、第一定子122、第一固定轴123、第一电机外罩124,第一转子121通过第一固定轴123安装在第一电机外罩124内,第一固定轴1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机外罩124上,第一固定轴12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泵腔13上。第一定子122安装在第一电机外罩124内且包覆于第一转子121的外周,第一电机外罩124与一级加压泵泵体11连接,第一增压轮131与第一转子121连接为一体。
[0031]如上所述,具体的,第二电机22包括第二转子221、第二转子222、第二固定轴223、第二电机外罩224,第二转子221通过第二固定轴223安装在第二电机外罩224内,第二固定轴22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电机外罩224上,第二固定轴22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泵腔23上。第二定子222安装在第二电机外罩224内且包覆于第二转子221的外周,第二电机外罩224与二级加压泵泵体21连接,第二增压轮231与第二转子221连接为一体。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级加压泵和二级加压泵,所述一级加压泵包括一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一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一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一泵腔,所述第一泵腔内安装有第一增压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增压轮连接,所述一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泵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二级加压泵包括二级加压泵泵体和连接在二级加压泵泵体上的第二电机,所述二级加压泵泵体内设置有第二泵腔,所述第二泵腔内安装有第二增压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增压轮连接,所述二级加压泵泵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泵腔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口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泵腔的纵向截面,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泵腔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泵腔的纵截面,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泵腔的横向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进水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索立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