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54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高温散热器层、低温散热器层及油散热器层,所述高温散热器层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的上方,所述油散热器层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的下方,所述低温散热器层与所述油散热器层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降温的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管及设置在喷管上的多个喷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管下方或油散热器层下方的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多种散热器合成到一个散热装置上形成集成有多种散热器的散热装置,减少了安装部件的数量,节约的安装空间,安装更加方便,通过喷水机构能进一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属于散热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车辆上所用的散热器多为单一的散热器,如高温散热器、低温散热器或者油散热器,高温散热器可以用于发动机内部冷却,低温散热器可以用于排气系统冷却,油散热器用于对液压油进行冷却,每个散热器都配备有独立的安装部件以便于实现散热器与车辆之间的连接,而对于车辆上使用至少两个散热器时,每个散热器都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布置安装,浪费车辆上有限的安装空间,而每个散热器都需要单独进行安装,安装操作效率低,单一的散热器的成本相对也高一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散热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高温散热器层、低温散热器层及油散热器层,所述高温散热器层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的上方,所述油散热器层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的下方,所述低温散热器层与所述油散热器层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降温的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管及设置在喷管上的多个喷头。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个喷头可以喷洒水,喷出的水形成水雾吹向低温散热器层的散热器,对低温散热器及油散热器进行冷却降温,喷洒的水还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机架内空气的温度,水雾在散热器的热量下还可以蒸发掉,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起到增加散热装置散热效果的作用。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将多种散热器合成到一个散热装置上形成集成有多种散热器的散热装置,减少了安装部件的数量,节约的安装空间,安装更加方便,通过喷水机构能进一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喷管下方的所述机架上。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喷洒水的同时配合吹风,能将水吹向散热器的表面,水蒸发过程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降低空气的温度,起到增加散热器散热效果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油散热器层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油散热器层内相邻的油散热器之间设有间隙。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散比高温水散及低温水散体积小,相邻的油散之间布局时预留间隙,便于风扇在转动时风可以穿过间隙吹向低温水散及高温水散,与喷水机构共同作用降低散热装置的机架内的空气温度,起到增加散热器散热效果的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油散热器层包括用于液压油冷却的第一油散热器、用于燃油冷却的第二油散热器、用于变速油冷却的第三油散热器、用于润滑油冷却的第四油散热器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车辆上油散的需求,选择相应数量的油散热器布置在油散热器层内,如可以选择一种,如第一油散热器至第四油散热器中的任意一种,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如第一油散热器至第四油散热器中的任意两种,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如第一油散热器至第四油散热器中的任意三种,甚至可以都选择也就是选择四种油散热器布置在油散热器层内,从而满足车辆上油散的需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喷管包括主喷管及与所述主喷管连接的多个分支喷管,每个所述分支喷管上设有多个所述的喷头。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喷管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源如供水箱,主喷管的出口分别与分支喷管的入口连通,水介质通过主喷管进入分支喷管并通过喷头喷洒,满足喷水机构的喷雾效果的要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喷管横向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多个所述分支喷管并行纵向设置。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横纵设置的管路满足水雾均匀性的要求,实现散热器均匀降温的目的。
[0017]进一步的,所述高温散热器层上设有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上设有第一介质入口及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及第一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同侧或两侧。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安装空间及连接管件的位置选择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的位置,如介质入口可以设置在高温散热器的一侧,介质出口设置在高温散热器的另一侧。
[0019]进一步的,所述低温散热器层上设有低温散热器,所述低温散热器上设有第二介质入口及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及第二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低温散热器的同侧或两侧。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实际安装空间及连接管件的位置选择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的位置,如介质入口可以设置在高温散热器的一侧,介质出口设置在高温散热器的另一侧。
[0021]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外侧设有风扇罩,所述风扇罩设置所述机架上,所述风扇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风扇罩的外侧。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扇设置在风扇罩内,风扇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经过风扇吹动,把水吹向低温水散,同时还能将经过喷洒降温的空气吹向高温散热器层方向,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驱动电机在风扇罩的底部,还可以起到保护驱动电机的作用。
[0023]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罩通过底部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风扇及驱动电机的的稳定支撑。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角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角度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喷水机构在机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喷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油散热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机架;2、高温散热器层;3、低温散热器层;4、油散热器层;5、主喷管;6、分支喷管;7、喷头;8、风扇;9、第一油散热器;10、第二油散热器;11、第三油散热器;12、第四油散热器;13、第一介质入口;14、第一介质出口;15、第二介质入口;16、第二介质出口;17、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5]实施例1,如图1

图8所示,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高温散热器层2、低温散热器层3及油散热器层4,所述高温散热器层2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的上方,所述油散热器层4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的下方,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与所述油散热器层4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降温的喷洒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高温散热器层(2)、低温散热器层(3)及油散热器层(4),所述高温散热器层(2)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的上方,所述油散热器层(4)设置在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的下方,所述低温散热器层(3)与所述油散热器层(4)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降温的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管及设置在喷管上的多个喷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风扇(8),所述风扇(8)设置在所述喷管下方的所述机架(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8)设置在所述油散热器层(4)下方的所述机架(1)上,所述油散热器层(4)内相邻的油散热器之间设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散热器层(4)包括用于液压油冷却的第一油散热器(9)、用于燃油冷却的第二油散热器(10)、用于变速油冷却的第三油散热器(11)、用于润滑油冷却的第四油散热器(12)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勇李颖超刘桂杰赵行文高恩超位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富耐克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