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膜、防雾光学元件和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34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膜、防雾光学元件和玻璃。防雾膜包括相互贴合的抗反射层和疏水层;抗反射层依次包括氟化镁膜层A、钛酸镧膜层A、氟化镁膜层B、钛酸镧膜层B、氟化镁膜层C、钛酸镧膜层C、氟化镁膜层D、钛酸镧膜层D和氟化镁膜层E;疏水层包括第一磷酸钙混合层和第二磷酸钙混合层;氟化镁膜层E与所述第一磷酸钙混合层贴合。本申请的防雾膜具有较好的防雾作用,且能满足基板的光学规格要求。且能满足基板的光学规格要求。且能满足基板的光学规格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膜、防雾光学元件和玻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雾膜、防雾光学元件和玻璃。

技术介绍

[0002]冬天车内外温差大,以及湿度较大的气候情况下,玻璃内侧均容易起雾,这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为了使玻璃能保持清晰透明,一些防雾技术被提出,例如汽车玻璃防雾膜。
[0003]CN105859153A公开了一种防雾膜反射可见光双功能镀膜玻璃,该镀膜属于一种溅射镀膜。CN111501015A公开了亲水防雾膜层,该防雾膜层中加入了特殊气体。然而,这些现有技术的防雾效果均不理想、且会降低基材的透光率和折射率等,同时其可靠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产品无法实现较好的防雾效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折射率,而提供一种防雾膜、防雾光学元件和玻璃。本申请的防雾膜具有较好的防雾作用,且能满足基板的光学规格要求。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雾膜,其包括相互贴合的抗反射层和疏水层;其中,
[0007]所述抗反射层依次包括氟化镁膜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贴合的抗反射层和疏水层;其中,所述抗反射层依次包括氟化镁膜层A、钛酸镧膜层A、氟化镁膜层B、钛酸镧膜层B、氟化镁膜层C、钛酸镧膜层C、氟化镁膜层D、钛酸镧膜层D和氟化镁膜层E;所述疏水层包括第一磷酸钙混合层和第二磷酸钙混合层;所述氟化镁膜层E与所述第一磷酸钙混合层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反射层中,所述氟化镁膜层B和所述氟化镁膜层C的厚度均大于所述氟化镁膜层A的厚度或所述氟化镁膜层D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反射层中,所述钛酸镧膜层C和所述钛酸镧膜层D的厚度均大于所述钛酸镧膜层A的厚度或所述钛酸镧膜层B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疏水层中,所述第二磷酸钙混合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磷酸钙混合层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层中各层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氟化镁膜层A的厚度为23.70~26.10nm;

所述钛酸镧膜层A的厚度为9.50~11.74nm;

所述氟化镁膜层B的厚度为106.11~108.45nm;

所述钛酸镧膜层B的厚度为10.00~12.24nm;

所述氟化镁膜层C的厚度为96.52~99.18nm;

所述钛酸镧膜层C的厚度为36.68~38.77nm;

所述氟化镁膜层D的厚度为23.37~25.84nm;

所述钛酸镧膜层D的厚度为75.73~77.97nm;

所述氟化镁膜层E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进邹志伟汪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扬明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