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9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货车底盘后部上侧配合设车厢,车厢后部分别铰接有左车门、右车门;车厢内分别设置前泡沫板组件A、左泡沫板组件B、右泡沫板组件C、顶泡沫板组件D、底泡沫板组件E、后泡沫板组件F、后泡沫板组件G;钢板R上表面设网格形框架,网格形框架与钢板R围绕出均布排列的容纳空间,各容纳空间内分别放置与钢板R、网格形框架固定的聚氨酯泡沫板E,钢板R、网格形框架、聚氨酯泡沫板E上表面设同一个钢板S,钢板R、钢板S前侧壁紧贴钢板B后侧壁,钢板R、钢板S左侧壁紧贴钢板D右侧壁,钢板R、钢板S右侧壁紧贴钢板F左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增加了车厢的保温性能。增加了车厢的保温性能。增加了车厢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


[0001]本技术涉及厢式货车保温的
,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

技术介绍

[0002]厢式货车又叫厢式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特殊种类的厢式货车还可以运输化学危险物品;为适应不同用途,厢式货车采用有铁瓦楞、彩钢板、铝平板、铝合金瓦楞等各种材质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车厢,目前,现有的采用铁瓦楞、彩钢板、铝平板、铝合金瓦楞等材质的原材料制作的车厢保温性能较差,北方,冬季较冷,车厢不能很好的保温,运输特殊物品,需要将厢式货车的车厢改装的更加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解决了现有采用铁瓦楞、彩钢板、铝平板、铝合金瓦楞等材质的原材料制作的车厢保温性能较差,北方,冬季较冷,车厢不能很好的保温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包括厢式货车1,厢式货车1上设置的主要部件有货车底盘101、车厢102、左车门103、右车门104,货车底盘101后部上侧配合设置车厢102,所述车厢102后部分别铰接有左车门103、右车门104;
[0006]还包括前泡沫板组件A2、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后泡沫板组件F7和后泡沫板组件G8,所述车厢102内分别设置前泡沫板组件A2、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后泡沫板组件F7、后泡沫板组件G8;
[0007]所述前泡沫板组件A2包括钢板A201、聚氨酯泡沫板A202、钢板B203,钢板A201后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A2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A202后侧壁固定设置钢板B203,所述钢板A201前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前侧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8]所述左泡沫板组件B3包括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钢板C301右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B3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B302右侧壁固定设置钢板D303,所述钢板C301左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左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前侧壁分别紧贴所述钢板B203;
[0009]所述右泡沫板组件C4包括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钢板E401左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C4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C402左侧壁固定设置钢板F403,所述钢板E401右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右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前侧壁分别紧贴所述钢板B203;
[0010]所述顶泡沫板组件D5包括钢板G501、聚氨酯泡沫板D502、钢板H503、角钢A504、角钢B505,钢板G501下表面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D5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D502下表面固定钢板H503,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左部固定设置角钢A504,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右部固定设
置角钢B505,所述钢板G501紧贴所述车厢102内侧壁顶部,所述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且所述角钢A504左侧壁紧贴所述钢板D303右侧壁,所述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且所述角钢B505右侧壁紧贴所述钢板F403左侧壁;
[0011]所述底泡沫板组件E6包括钢板R601、网格形框架602、聚氨酯泡沫板E603、钢板S604、容纳空间605,钢板R601上表面固定设置网格形框架602,所述网格形框架602与所述钢板R601围绕出均布排列的容纳空间605,各所述容纳空间605内分别放置与钢板R601、网格形框架602固定的聚氨酯泡沫板E603,所述钢板R601、网格形框架602、聚氨酯泡沫板E603上表面固定设置同一个钢板S604,所述钢板R601、钢板S604前侧壁紧贴所述钢板B203后侧壁,所述钢板R601、钢板S604左侧壁紧贴所述钢板D303右侧壁,所述钢板R601、钢板S604右侧壁紧贴所述钢板F403左侧壁;
[0012]所述后泡沫板组件F7包括钢板T701、聚氨酯泡沫板F702、钢板U703,钢板T701前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F7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F702前侧壁固定设置钢板U703,所述钢板T701后侧壁与所述左车门103前侧壁固定连接;
[0013]所述后泡沫板组件G8包括钢板V801、聚氨酯泡沫板G802、钢板W803,
[0014]钢板V801前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G8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G802前侧壁固定设置钢板W803,所述钢板V801后侧壁与所述右车门104前侧壁固定连接。
[0015]所述的车厢102内侧壁后部固定设置矩形框架9,且所述矩形框架9前侧壁分别紧贴所述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后侧壁,所述后泡沫板组件F7、后泡沫板组件G8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矩形框架9内侧壁间隙配合,便于通过矩形框架9分别对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限位。
[0016]所述的钢板B203后侧壁固定设置聚乙烯板A10,所述钢板D303右侧壁固定设置聚乙烯板B11,所述钢板F403左侧壁固定设置聚乙烯板C12,所述钢板S604上表面固定设置聚乙烯板D13,所述钢板U703前侧壁固定设置聚乙烯板E14,所述钢板W803前侧壁固定设置聚乙烯板F15,且所述聚乙烯板B11、聚乙烯板C12、聚乙烯板D13分别与所述矩形框架9内侧壁平齐,通过聚乙烯板A10增加钢板B203的耐磨性能,通过聚乙烯板B11增加钢板D303的耐磨性能,通过聚乙烯板C12增加钢板F403的耐磨性能,通过聚乙烯板D13增加钢板S604的耐磨性能,通过聚乙烯板E14增加钢板U703的耐磨性能,通过聚乙烯板F15增加钢板W803的耐磨性能。
[0017]所述的聚乙烯板A10、钢板H503之间打玻璃胶密封,所述聚乙烯板B11、聚乙烯板C12与所述钢板H503之间分别打玻璃胶密封,所述聚乙烯板D13与所述聚乙烯板A10、聚乙烯板B11、聚乙烯板C12之间分别打玻璃胶密封,且相邻的所述钢板H503、聚乙烯板B11、聚乙烯板C12、聚乙烯板D13分别与所述矩形框架9之间分别打玻璃胶密封,通过打密封胶增加各相邻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车厢内分别设置前泡沫板组件A、左泡沫板组件B、右泡沫板组件C、顶泡沫板组件D、底泡沫板组件E、后泡沫板组件F、后泡沫板组件G;
[0019]前泡沫板组件A上的钢板A前侧壁与车厢前侧内侧壁固定连接;
[0020]左泡沫板组件B上的钢板C左侧壁与车厢左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钢板C、聚氨酯泡
沫板B、钢板D前侧壁分别紧贴钢板B;
[0021]右泡沫板组件C上的钢板E右侧壁与车厢右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钢板E、聚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货车用泡沫板,包括厢式货车(1),厢式货车(1)上设置的主要部件有货车底盘(101)、车厢(102)、左车门(103)、右车门(104),货车底盘(101)后部上侧配合设置车厢(102),所述车厢(102)后部分别铰接有左车门(103)、右车门(1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泡沫板组件A(2)、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后泡沫板组件F(7)、后泡沫板组件G(8),所述车厢(102)内分别设置前泡沫板组件A(2)、左泡沫板组件B(3)、右泡沫板组件C(4)、顶泡沫板组件D(5)、底泡沫板组件E(6)、后泡沫板组件F(7)、后泡沫板组件G(8);所述前泡沫板组件A(2)包括钢板A(201)、聚氨酯泡沫板A(202)、钢板B(203),钢板A(201)后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A(2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A(202)后侧壁固定设置钢板B(203),所述钢板A(201)前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前侧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左泡沫板组件B(3)包括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钢板C(301)右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B(3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B(302)右侧壁固定设置钢板D(303),所述钢板C(301)左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左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前侧壁分别紧贴所述钢板B(203);所述右泡沫板组件C(4)包括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钢板E(401)左侧壁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C(4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C(402)左侧壁固定设置钢板F(403),所述钢板E(401)右侧壁与所述车厢(102)右侧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前侧壁分别紧贴所述钢板B(203);所述顶泡沫板组件D(5)包括钢板G(501)、聚氨酯泡沫板D(502)、钢板H(503)、角钢A(504)、角钢B(505),钢板G(501)下表面固定设置聚氨酯泡沫板D(502),所述聚氨酯泡沫板D(502)下表面固定钢板H(503),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左部固定设置角钢A(504),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右部固定设置角钢B(505),所述钢板G(501)紧贴所述车厢(102)内侧壁顶部,所述钢板C(301)、聚氨酯泡沫板B(302)、钢板D(303)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且所述角钢A(504)左侧壁紧贴所述钢板D(303)右侧壁,所述钢板E(401)、聚氨酯泡沫板C(402)、钢板F(403)上表面紧贴所述钢板H(503)下表面,且所述角钢B(505)右侧壁紧贴所述钢板F(403)左侧壁;所述底泡沫板组件E(6)包括钢板R(601)、网格形框架(602)、聚氨酯泡沫板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鹏姚舜侯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盈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