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60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在大量使用白炭黑的粘合胶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特定硅烷偶联剂,以有效地降低胶料门尼粘度,从而减少混炼的段数、降低胶料的滞后损失且提高胶料同钢丝的粘合性能。其组份配方按质量比例配比是,天然橡胶100份,炭黑40-50份,白炭黑10-15份,氧化锌8-12份,癸酸钴1.2份,防老剂2.5份,间苯二酚1.5份,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以及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2份,在组份配方中加入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1-2.5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用粘合胶,具体地应用于制造轮胎过程中的带束层钢丝帘线 的粘合,属于橡胶轮胎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制造全钢轮胎的过程中,用于带束层钢丝帘线的粘合胶有多种。目前使用 的粘合胶料配方中白炭黑的使用份数较多,从而给后续的胶料炼制、挤出、压延等 工序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加工混炼胶料的门尼粘度较高、白炭黑的分散性较差。由于胶料的生热较快, 需要采用多段式母炼工艺,这就影响了带束层粘合胶料性能的充分发挥,增加了胶 料生产加工的成本,带束层钢丝帘线的粘合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以解决上述问题和缺陷。 在大量使用白炭黑的粘合胶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特定硅烷偶联剂,以有效地降低 胶料门尼粘度,从而减少混炼的段数、降低胶料的滞后损失且提高胶料同钢丝的粘 合性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的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其组份配方按质量比例 配比如下天然橡胶ioo份, 炭黑40-50份, 白炭黑10-15份, 氧化锌8-12份, 癸酸钴1.2份, 防老剂2. 5份, 间苯二酚1.5份, 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以及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 2份。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在组份配方中加入硫代羧酸酯类硅垸偶联剂1-2. 5份。 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其物质结构如下o如上述方案的粘合胶配方,在不针对现有配方进行较大调整的前提下,通过新 加入的硫代羧酸酯类硅垸偶联剂,以生成较为稳定的硫碳键,从而避免游离硫的产 生,从而有效控制并降低胶料焦烧的风险,提高胶料同钢丝帘线的粘合性能。为进一步降低硫的含量和生成更为稳定的硫碳键,在硫代羧酸酯类硅垸偶联剂 中优选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较之于同类的硫代羧酸酯类硅烷,所采用的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 烷,其中硫的含量较低,所生成的硫碳键的稳定性更高。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控制游离 硫的产生并生成稳定的硫碳键,既可以降低胶料的门尼粘度、减少混炼的段数、降 低胶料的滞后损失,同时又能够提高胶料同钢丝的粘合性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提供一种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其组份配方按质量份数的比例是, 天然橡胶100份,炭黑43份,白炭黑15份,氧化锌8份, 癸酸钴1.2份,防老剂2.5份,间苯二酚1.5份,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 2份,以及在组份配 方中新加入的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垸1. 5份。所添加的3 —辛酰基硫代一 1 一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做为偶联剂,不会如现有技 术中所采用的以SI69和SI75为代表的四硫化物硅烷偶联剂、以及二硫化物硅垸偶 联剂所增加的胶料焦烧风险。3—辛酰基硫代一1一丙基三乙氧基硅垸做为偶联剂,其硫的含量较低,生成的 硫碳键的稳定性更高,且可提高胶料同钢丝帘线的粘合性能。如按上述配方制成的胶料,在密炼机上采用一段母炼方式进行胶料制备如下转子的转速控制在55rpm。胶料制备时,首先加入天然胶,加压混炼后再填加其它配合剂,硫代羧酸酯类 硅垸偶联剂也在该阶段加入。其母炼胶的最终排胶温度控制在172度,所耗时间约为6-8分种。 如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粘合胶配方,也实施如上制备方法 转子的转速控制在55rpm。胶料制备时,首先加入天然胶,加压混炼后再填加其它配合剂。则原有配方的一段母炼胶的排胶温度为155度,二段母炼胶的排胶温度为140度,母炼阶段总耗时约为io分钟。对上述两种配方胶料的性能进行实测,其对比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5由于采用了硫代羧酸酯类硅垸做为偶联剂,胶料的门尼粘度明显下降,原因是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的辛酰基官能团,通过空间位阻效应阻止白炭黑颗粒的重聚集,因而提高了白炭黑的分散性、同时降低胶料的门尼粘度。从更为关键的技术参数,即胶料同钢丝的粘合性能指标来看,使用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后,钢丝初始粘合及热老化后的抽出力水平要高于原有配方。这种性能上的变化说明硫代羧酸酯类硅垸偶联剂,能够参与胶料同钢丝粘合的反应。其中的辛酰基在硫化过程中会被除去,释放出巯基硅垸,从而与橡胶和钢丝帘线的黄铜界面迅速发生了交联性反应。另外,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的硅烷偶联剂,硫化胶在频率扫描区域的的损耗因子tan S值明显要小于原有配方在频率扫描区域的的损耗因子tan S值。这就说明可以明显地降低胶料的生热性能,降低胶料的滞后损失。权利要求1、一种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其组份配方按质量份数的比例是,天然橡胶100份,炭黑40-50份,白炭黑10-15份,氧化锌8-12份,癸酸钴1.2份,防老剂2.5份,间苯二酚1.5份,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2份,其特征在于在组份配方中还加入,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1-2.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代羧 酸酯类硅烷偶联剂,选用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在大量使用白炭黑的粘合胶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特定硅烷偶联剂,以有效地降低胶料门尼粘度,从而减少混炼的段数、降低胶料的滞后损失且提高胶料同钢丝的粘合性能。其组份配方按质量比例配比是,天然橡胶100份,炭黑40-50份,白炭黑10-15份,氧化锌8-12份,癸酸钴1.2份,防老剂2.5份,间苯二酚1.5份,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以及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2份,在组份配方中加入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1-2.5份。文档编号C09J107/00GK101492593SQ20081000276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燕生, 孙凌云, 林世军 申请人:赛轮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束层钢丝帘线粘合胶,其组份配方按质量份数的比例是,天然橡胶100份,炭黑40-50份,白炭黑10-15份,氧化锌8-12份,癸酸钴1.2份,防老剂2.5份,间苯二酚1.5份,不溶性硫黄5份,粘合促进剂5份,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2份,其特征在于:在组份配方中还加入,硫代羧酸酯类硅烷偶联剂1-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生林世军孙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