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包括:水凝胶容器,设内设有水凝胶容置槽,所述水凝胶容置槽内设有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带孔压盖,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首端连接;防水透气膜,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水凝胶容器和带孔压盖之间;带孔的下支撑架,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尾端连接;排水排气阀,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所述水凝胶容器和下支撑架之间,以使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从水凝胶容器指向下支撑架。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防起雾效果好。防起雾效果好。防起雾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及车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放置起雾的车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汽车车灯在密闭的外部配件内,因此车灯在刚打开后因为内外温差很容易产生雾气。
[0003]目前,解决车灯起雾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两种:
[0004]一种是降低车灯内部相对湿度。例如:
[0005]增加防水透气装置:在开启车灯后,车灯内气压增加,通过透气膜产生空气对流,水汽通过透气膜流出灯体,透气膜本身也有防水功能,可以防止外界水流入车灯内,从而降低车灯内的湿度,达到减少起雾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案的缺点是需要使用的防水透气膜数量多,并且对于死角的雾气起到的效果不佳。
[0006]增加干燥剂:在车灯内增加物理或化学干燥剂,使得车灯内相对湿度降低,从而起到减少起雾的效果,但是缺点是吸湿率普遍较低,且有使用寿命限制。
[0007]增加弯道透气结构:利用结构设计来达到通风散雾的功能,车灯开启时热场导致的气压差驱动灯内空气与外界进行自由交换,实现较快散雾功能。但是缺点是不防水、不防尘。
[0008]另一种是在车灯外部配件上增加消雾装置,例如:
[0009]通过电阻丝加热车灯外配冷区:在开启车灯后,电阻丝同时加热升温,并传到车灯的冷区部分,使车灯冷区部分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外配冷区和热区的温度车,减小雾气的产生,但是缺点是电阻丝传到外配冷区的时间和面积有限,没有得到广泛验证;
[0010]增加防雾涂层:可以在车灯外配增加超疏水涂层使灯壳内表面高度疏水化,让形成的水滴滚落,达到防雾目的。但是缺点是如果车灯内湿度较大时会形成流挂和积水。
[0011]基于此,期望提供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可以有效解决车灯起雾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包括:
[0014]水凝胶容器,设内设有水凝胶容置槽,所述水凝胶容置槽内设有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
[0015]带孔压盖,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首端连接;
[0016]防水透气膜,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水凝胶容器和带孔压盖之间;
[0017]带孔的下支撑架,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尾端连接;
[0018]排水排气阀,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所述水凝胶容器和下支撑架之间,以使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从水凝胶容器指向下支撑架。
[0019]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0]当车灯热源关闭时,车灯内温度较低,车灯内水蒸气通过防水透气膜被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所吸收并固定在其中,使得车灯内相对湿度变低,在下一次开启车灯时减少了雾气产生。同时,排水排气阀可以隔绝外部水蒸气被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吸收。当车灯热源开启时,由于车灯内部相对湿度较低,所以减少了雾气产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车灯内的温度升高,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在温升驱动下发生水分解吸,排放出水,由于重力作用,水滴通过排水排气阀流向车灯灯体外部。同时由于防水透气膜的作用,水也不会向车灯内溢入。
[0021]在本技术中,所采用的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蒸发效率高、结构稳定、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这种材料在应用于太阳能驱动空气取水设备时具有优异性能特点。当其温度变高时,在温升驱动下发生水分解吸,当其温度变低时,自发地从周围环境中捕获水蒸气,实现水分的再次补充。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遇到越是高湿的情况,其吸湿效果越是明显。
[0022]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与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结合,使得车灯内部能够实现自动降低湿度的能力,使得内部干燥而减少雾气的产生。
[002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排气阀为单向阀,其使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只能从水凝胶容器指向下支撑架,而不能从下支撑架指向水凝胶容器。
[0024]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排气阀为控制阀,其与车灯热源的开启和关闭相关联,当车灯热源开启时,控制阀开启;当车灯热源关闭时,控制阀关闭。
[0025]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还包括带孔支撑架,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水凝胶容器和防水透气膜之间。
[0026]在该实施方式中,带孔支撑架可以防止车在发生颠簸时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因为震动而撞击上方透气膜。另外支撑架上有小孔,可以方便水蒸气通过。
[0027]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还包括海绵,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单向阀和下支撑架之间。
[0028]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海绵可以起到防尘作用阻绝外部灰尘进入容器内影响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的功效。
[0029]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设于透水透气的包装袋内,而后设于所述水凝胶容置槽内。
[0030]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容置槽设置有若干个,每一个水凝胶容置槽内均设有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
[0031]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容器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用于与车灯连接的卡扣。
[003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为二元亲水聚合盐(Bina)与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复合水凝胶。
[0033]Bina/FCNT水凝胶材料,结合了二元亲水聚合盐与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特点,具有吸附容量大、吸湿率高、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特性。每克此材料在70%RH条件下吸湿量可以高达5.6g,而即使在更加干燥的20%RH条件下也能达到1.4g。
[003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具有不起雾的优点。
[0035]基于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其包括车灯本体以及如上文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与车灯本体连接。
[0036]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吸湿率高,能够有效防止车灯起雾。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图。
[0039]图3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单向阀关闭的状态。
[0041]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单向阀开启的状态。
[0042]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在车灯内的安装状态。
[0043]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凝胶容器,设内设有水凝胶容置槽,所述水凝胶容置槽内设有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带孔压盖,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首端连接;防水透气膜,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水凝胶容器和带孔压盖之间;带孔的下支撑架,其与所述水凝胶容器轴向方向的尾端连接;排水排气阀,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所述水凝胶容器和下支撑架之间,以使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从水凝胶容器指向下支撑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排气阀为单向阀,其使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只能从水凝胶容器指向下支撑架,而不能从下支撑架指向水凝胶容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排气阀为控制阀,其与车灯热源的开启和关闭相关联,当车灯热源开启时,控制阀开启;当车灯热源关闭时,控制阀关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灯起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支撑架,其在轴向方向上设于水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博岩,何渊,郑志军,金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