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33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一种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过渡池、生物填料池和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生物填料池内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和微孔曝气器,过渡池的底部一侧通过格栅连通口与生物填料池连通,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2)养殖尾水经过微滤机过滤后通入过渡池至设定水位后,暂停微滤机通入尾水,并投放硝化菌王。3)启动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滴流工作和微孔曝气器曝气工作。4)当生物填料池内水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符合要求后,正常启动微滤机通入尾水,并定时添加硝化菌王,从生物填料池排出的水,经过杀菌消毒后,回输养殖池。本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提高水体溶氧量。体溶氧量。体溶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
,具体是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逐年增加,然而,近年来国家生态环保的重视和水资源利用日趋紧张,天然水域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水产养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传统的土塘养殖方式逐渐遭到淘汰,水产工厂化车间养殖已成为行业主要养殖模式。
[0003]养殖池水质对于水产生物的生长健康起重要影响,由于养殖池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会有排泄物、未食用完的饵料及水面上表面的杂物等,皆有可能造成养殖池水质的污染,尤其是饲料残渣、鱼类排泄物、残骸或微生物分解产物等,堆积于养殖池的底层,引起养殖池内的水的含氧量低或水中藻类的生产,污染养殖池内的水源,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很快造成水质恶化和养殖生物死亡,所以需要换水排污。为节约水资源利用,确保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很多室内养殖逐渐采用水处理设备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处理再利用。经应用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大多数是采用微滤机过滤水中大颗粒水产动物粪便和残饵,超微滤芯过滤其它悬浮物,微生物发酵罐释放有益菌类处理水质。然而,超微滤芯过滤养殖尾水微小悬浮物需定期更换滤芯,水处理量受限,微生物发酵罐释放有益菌类处理水质,投放微生物菌类难以量化,处理水质有不稳定的情况,易出现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偏高,不利于水产养殖回用,且不管是超微滤芯过滤或微生物发酵罐处理水质,其设备成本都比较高昂且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及装置,该处理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提高水体溶氧量,经过处理后的尾水能回输到养殖池内,作为养殖水;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比较低。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建设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渡池、生物填料池和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内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生物填料池内安装有微孔曝气器,活性生物填料市购按说明书使用,所述的过渡池的底部一侧通过格栅连通口与生物填料池连通,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滴流管组,所述的滴流管组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连接安装有水泵,水泵安放在过渡池的底部,滴流管组下方的框架上间隔安装有多层生物絮床。
[0006]2)将工厂化养殖车间排出的尾水先经过微滤机过滤水中大颗粒水产动物粪便、残饵及杂物后,再通入过渡池内,至设定水位后,暂停微滤机通入尾水,并投放硝化菌王,硝化
菌王市购按说明书使用,微滤机市购安装使用。
[0007]3)启动水泵工作,将过渡池内的水通过输水管抽送到滴流管组,再从滴流管组滴流依次落到下方的生物絮床上,从生物絮床穿过后回落到生物填料池内,启动微孔曝气器工作曝气,并推动生物填料池内的活性生物填料在水中翻滚。
[0008]4)当生物填料池内水的氨氮含量低于0.2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05mg/L时,即可正常启动微滤机通入尾水,并每隔20天补充投放一次硝化菌王,硝化菌王市购按说明书使用,超过设定水位时,生物填料池内的水会从格栅出水口排出,经过杀菌消毒后,即可回输到养殖车间内。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包括一级生物填料池和二级生物填料池,一级生物填料池的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连通口与过渡池连通,另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过水口与二级生物填料池连通;二级生物填料池的远离格栅过水口侧的上方设置格栅出水口;从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上滴落的水回落到一级生物填料池内。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将滴落水倒流到一级生物填料池内的导流板。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滴流管组包括闭环水管框,闭环水管框内排列连接有多根滴水管,滴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滴水孔。采用该结构的滴流管组,滴流均匀。滴流管组采用相应尺寸的PVC管通过接头连接而成。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框架为五层框架,框架可以使用角钢焊接而成,焊接好后涂防锈漆,也可以用镀锌管焊接而成,顶层安放滴流管组,下方四层都安放生物絮床。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生物絮床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棉絮状生物絮床。
[0014]进入生物填料池的养殖尾水投放硝化菌王,并不断曝气增氧,通过水泵抽取生物填料池至五层滴流框架顶部的PVC管滴流顶层,从滴流顶层环管内排列的PVC管下部的微小滴流孔形成密集水滴落至下层生物絮床,因为生物絮床具有较大的过水性所以水流逐层滴落,最终滴流回到生物填料池内,由于尾水中含有硝化菌王,生物填料池中小片状生物填料及生物絮床,长期滋生有硝化细菌群落,分解溶于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降低水质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而尾水在五层滴流框架滴流的过程中又充分接触空气增氧、去除二氧化碳并促进生物絮床上硝化细菌的生存。经过处理后的尾水能回输到养殖池内,作为养殖水,在养殖期间氨氮含量不超过0.2mg/L、亚硝酸盐浓度在0.03mg/L以下、水体溶解氧8mg/L以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采用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滴流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对应的名称为:1、水泵,2、输水管,3、框架,4、生物絮床,5、闭环水管框,6、滴流管,7、滴水孔,8、微滤机,9、过渡池,10、一级生物填料池,11、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2、导流板,13、二级生物填料池,14、格栅出水口,15、活性生物填料,16、微孔曝气器,17、格栅过水口,18、格栅连通
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实施例1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实现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1)建设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渡池9、生物填料池和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内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15,生物填料池内安装有微孔曝气器16,微孔曝气器16市购安装,活性生物填料15市购按说明书使用,所述的过渡池9的底部一侧通过格栅连通口与生物填料池连通,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包括框架3,所述的框架3的顶部安装有滴流管组,所述的滴流管组连通有输水管2,输水管2连接安装有水泵1,水泵1安放在过渡池9的底部,滴流管组下方的框架3上间隔安装有多层生物絮床4。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包括一级生物填料池10和二级生物填料池13,一级生物填料池10的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连通口18与过渡池9连通,另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过水口17与二级生物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建设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渡池(9)、生物填料池和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内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生物填料池内安装有微孔曝气器(16),所述的过渡池(9)的底部一侧通过格栅连通口与生物填料池连通,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包括框架(3),所述的框架(3)的顶部安装有滴流管组,所述的滴流管组连通有输水管(2),输水管(2)连接安装有水泵(1),水泵(1)安放在过渡池(9)的底部,滴流管组下方的框架(3)上间隔安装有多层生物絮床(4);2)将工厂化养殖车间排出的尾水先经过微滤机(8)过滤水中大颗粒水产动物粪便、残饵及杂物后,再通入过渡池(9)内,至设定水位后,暂停微滤机(8)通入尾水,并投放硝化菌王,硝化菌王市购按说明书使用;3)启动水泵(1)工作,将过渡池(9)内的水通过输水管(2)抽送到滴流管组,再从滴流管组滴流依次落到下方的生物絮床(4)上,从生物絮床(4)穿过后回落到生物填料池内,启动微孔曝气器(16)工作曝气,并推动生物填料池内的活性生物填料在水中翻滚;4)当生物填料池内水的氨氮含量低于0.2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05mg/L时,即可正常启动微滤机(8)通入尾水,并每隔20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卓伟灵梁联滨叶香尘肖珊黄广杰卓伟滕忠作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