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988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其包括微滤机、过渡池、生物填料池、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毛刷池、紫外线消毒池和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养殖池的养殖尾水先经过微滤机过滤后,通入与生物填料池连通的过渡池内,利用水泵抽送水从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上滴落回落到生物填料池内,生物填料池内的水会从格栅出水口排到毛刷池内,然后进入到紫外线消毒池内,最后通过潜水泵将水泵送经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增氧杀菌后形成水流回送养殖池。本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低成本高效的设施设备合理搭配和相应配套技术运用,提高循环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率和溶解氧的含量,且能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且能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且能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
,具体是一种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逐年增加,然而,近年来国家生态环保的重视和水资源利用日趋紧张,天然水域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水产养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传统的土塘养殖方式逐渐遭到淘汰,水产工厂化车间养殖已发展成为行业主要养殖模式。
[0003]养殖池水质对于水产生物的生长健康起重要影响,由于养殖池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会有排泄物、残饵、死亡生物个体残骸以及水体表面的杂物等,皆有可能造成养殖池水质的污染,滋生有害病源,尤其是饲料残渣、鱼类排泄物、残骸或微生物分解产物等堆积于养殖池的底层,引起养殖池内的水体溶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增多,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很快造成水质恶化和养殖生物死亡,所以需要适时换水排污。为节约水资源利用,确保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很多室内养殖逐渐采用水处理设备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处理再利用。经应用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尾水处理技术不过关、养殖疾病预防不到位、生产工艺流程不完整,造成了水产品产出量低、品质不佳、疾病频发等问题。为了满足人们对环保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提高养殖生产的水资源利用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需要设计一套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该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低成本高效的设施设备合理搭配和相应配套技术运用,提高循环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率和溶解氧的含量,从而确保系统在水产品养殖周期内能达到平稳高产的目的,且能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其包括微滤机、过渡池、生物填料池、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毛刷池、紫外线消毒池和水体增氧杀菌装置,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包括一级生物填料池和二级生物填料池,一级生物填料池和二级生物填料池内都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和安装有微孔曝气器,活性生物填料市购按说明书使用,一级生物填料池的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连通口与过渡池连通,另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过水口与二级生物填料池连通;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滴流管组,所述的滴流管组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连接安装有水泵,水泵安放在过渡池的底部,滴流管组下方的框架上间隔安装有多层生物絮床,从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上滴落的水回落到一级生物填料池内;二级生物填料池的远离格栅过水口侧的上方通过格栅出水口与毛刷池连通,毛刷池内悬挂有毛刷填料,毛刷池的下部通过过水口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的水体增氧杀菌装
置包括筒状罐体和液氧罐,所述的筒状罐体安装在支架上,筒状罐体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潜水泵,潜水泵放置在紫外线消毒池内,筒状罐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多个分水筛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的外周与筒状罐体的内壁连接,分水筛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筒状罐体的下部通过气管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通过输氧管与连接液氧罐连接,输氧管上安装有开关;筒状罐体的底部连接有为养殖池供水的排水管;微滤机的出水口与过渡池连通,养殖池的养殖尾水通过尾水排放管引排到微滤机内,养殖尾水包括顶层排水和底污排水。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将滴落水倒流到一级生物填料池内的导流板。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滴流管组包括闭环水管框,闭环水管框内排列连接有多根滴水管,滴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滴水孔。采用该结构的滴流管组,滴流均匀,滴流管组采用相应尺寸的PVC管通过接头连接而成。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框架为五层框架,框架可以使用角钢焊接而成,焊接好后涂防锈漆,也可以用镀锌管焊接而成,顶层安放滴流管组,下方四层都安放生物絮床。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生物絮床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棉絮状生物絮床。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分水筛的筛体呈球面状,安装时凹面朝下。分水筛采用球面状能更好的将筒状罐体内的水分散滴落。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状罐体的下部罐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的观察窗上安装有显示筒状罐体内气压的气压表。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筒状罐体内的工作情况。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气管上安装有控制氧气及臭氧流量的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控制氧气及臭氧流量,使氧气及臭氧进入筒状罐体内与滴落的水滴充分接触,确保杀灭水滴病原并提高溶解氧含量。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分别连接有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上出水管上安装有上出水开关,上出水管伸至养殖池的上方,下出水管上安装有下出水开关,下出水管伸至养殖池的底部。根据养殖池的进水需要开启上出水开关或下出水开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状罐体的底部呈倒锥形。本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低成本高效的设施设备合理搭配和相应配套技术运用,利用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循环滴落的过程中充分接触空气增氧、去除二氧化碳并促进生物絮床上硝化细菌的生存,生物填料池内的养殖尾水投放硝化菌王,并不断曝气增氧,生物填料池中小片状生物填料长期滋生有硝化细菌群落,分解溶于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降低水质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从生物填料池排出的水进入到毛刷池中,经过毛刷生物填料的微生物絮团再次处理,提高循环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率,经过微生物处理后的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池经紫外线消毒后,被输送到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内,经过增氧和臭氧再次杀菌后回送到养殖池内,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提高了水溶解氧的含量,从而确保系统在水产品养殖周期内能达到平稳高产的目的,减少养殖水体排放量,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提高饵料等投入品的利用率,养殖水体利用率高,产量大、产出效益高,水产品质有保障,整个养殖周期能确保尾水随时达标排放,在养殖期间氨氮含量不超过0.2mg/L、亚硝酸盐浓度在0.03mg/L以下、水体溶解氧10mg/L以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的处理流程图;图3是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滴流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对应的名称为:1、水泵,2、输水管,3、框架,4、生物絮床,5、闭环水管框,6、滴流管,7、滴水孔,8、微滤机,9、过渡池,10、一级生物填料池,11、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2、导流板,13、二级生物填料池,14、格栅出水口,15、活性生物填料,16、微孔曝气器,17、格栅过水口,18、格栅连通口,19、毛刷填料,20、毛刷池,21、过水口,22、紫外线消毒池,23、紫外线消毒灯,24、潜水泵,25、输送管,26、支架,27、筒状罐体,28、分水筛,29、筛网孔,30、气压表,31、观察窗,32、液氧罐,33、开关,34、输氧管,35、臭氧发生器,36、气管,37、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高密度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滤机(8)、过渡池(9)、生物填料池、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毛刷池(20)、紫外线消毒池(22)和水体增氧杀菌装置,所述的生物填料池包括一级生物填料池(10)和二级生物填料池(13),一级生物填料池(10)和二级生物填料池(13)内都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15)和安装有微孔曝气器(16),一级生物填料池(10)的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连通口(18)与过渡池(9)连通,另一侧底部通过格栅过水口(17)与二级生物填料池(13)连通;所述的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安装在生物填料池的上方,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包括框架(3),所述的框架(3)的顶部安装有滴流管组,所述的滴流管组连通有输水管(2),输水管(2)连接安装有水泵(1),水泵(1)安放在过渡池(9)的底部,滴流管组下方的框架(3)上间隔安装有多层生物絮床(4),从滴流增氧生物絮床装置(11)上滴落的水回落到一级生物填料池(10)内;二级生物填料池(13)的远离格栅过水口(17)侧的上方通过格栅出水口(14)与毛刷池(20)连通,毛刷池(20)内悬挂有毛刷填料(19),毛刷池(20)的下部通过过水口(21)与紫外线消毒池(22)连通,紫外线消毒池(22)内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23);所述的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包括筒状罐体(27)和液氧罐(32),所述的筒状罐体(27)安装在支架(26)上,筒状罐体(27)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25),输送管(25)的另一端安装有潜水泵(24),潜水泵(24)放置在紫外线消毒池(22)内,筒状罐体(27)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28),多个分水筛(28)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28)的外周与筒状罐体(27)的内壁连接,分水筛(28)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29);筒状罐体(27)的下部通过气管(36)连接有臭氧发生器(35),臭氧发生器(35)通过输氧管(34)与连接液氧罐(32)连接,输氧管(34)上安装有开关(33);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卓伟灵梁联滨肖珊莫飞龙卓伟刘康蒋小珍杨宾兰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