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06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采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有机碳源投入到缺氧段中强化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氮,而无机碳源添加至好氧段,可强化微生物硝化效果,有机碳源添加在缺氧池,强化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分步添加的方法也有助于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在不同的反应池形成优势菌种,强化生物脱氮过程,有效解决了在进水总氮浓度较高、活性污泥活性较低条件下总氮出水浓度较高的问题,且碳源成本较低,生物利用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浓度越来越高、量也越来越大,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健康和水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倍受水处理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微生物技术因高效、能耗低和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而成为最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结构简单,工艺技术成熟、工程设计经验丰富,运行控制较容易及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等特点而被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广泛应用,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包括A2O、氧化沟、CASS等。
[0003]相比于总磷去除,城市排水厂总氮处理难度更高,主要原因是对于除磷来说,即使生物除磷效果不佳,仍可以加入药剂进行化学除磷保证出水总磷达标,而脱氮过程目前只能靠微生物完成,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氮。因此,控制碳源、碱度、温度、盐度和生长基质等因素处于最佳水平,对微生物达到最大的脱氮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0004]生物硝化和反硝化需要大量的碳源,理论上还原1g硝态氮至氮气需要2.86g BOD5碳源有机物,以实际污水作为碳源,由于只有部分快速可降解的BOD5可作为反硝化碳源,因此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碳源的要求更高。而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超过50%的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工艺进水的碳源浓度难以满足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碳源不足将严重影响脱氮效率,同时如果反硝化碳源不足,大量存在的NO3‑

N将抑制生物除磷。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碳源不足已成为污水厂脱氮除磷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因此,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通过向污水处理系统内投加一定量的外碳源以提高系统脱氮效率。
[0005]目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碳源大部分是投入到反硝化过程中,主要包括传统碳源(如乙酸钠、乙醇、葡萄糖等简单有机物)以及新型的碳源(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纤维素类等),最常用的为乙酸钠和葡萄糖,这些碳源分子量小,易于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但存在由于产品含有结晶水导致的有效含量低、价格高昂,以及产泥量大等缺陷。而新型碳源往往分子量较大,难以被微生物直接摄取利用。
[0006]目前,现有的碳源投加方式普遍存在着脱氮效率不佳的问题。
[0007]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旨在显著提高脱氮的效率。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包括:
[0011]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在缺氧段投加有机碳源,在好氧段投加无机碳源;
[0012]无机碳源包括碳酸氢盐。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无机碳源包括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镁,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镁的投加量之比为15

25:1;
[0014]优选地,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镁的投加量之比为20

25:1。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无机碳源的投加总量为0.1g

0.15g/L;
[0016]优选地,无机碳源的投加总量为0.12

0.15g/L。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碳酸氢钠先溶于水,再与碳酸氢镁混合,将混合溶液加入好氧段中。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有机碳源包括乙二醇90%

95%,余量为水。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乙二醇溶液的投加量为0.01

0.025g/L;
[0020]优选地,所述乙二醇溶液的投加量为0.015g/L

0.025g/L。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和沉淀段,好氧段的污水内回流至缺氧段,沉淀段得到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段。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为0.5~1h,缺氧段的停留时间为0.5

2h,好氧段的停留时间为2

4h。。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好氧段的污水内回流至缺氧段的回流比为100%

200%;沉淀段得到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段的回流比为40%

60%。
[00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好氧段的溶氧量为2

4mg/L,缺氧段的溶氧量为0.2

0.5mg/L,厌氧段的溶氧量为<0.2mg/L。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有机碳源投入到缺氧段中强化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氮,而无机碳源添加至好氧段,自养硝化菌可利用其卡尔文循环同化单碳化合物,由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或RubisCO等催化完成氨氮的去除,不同的碳源在不同的区域投加可有利于微生物形成优势菌群,提高脱氮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强化脱氮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请参照图1,包括: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在缺氧段投加有机碳源,在好氧段投加无机碳源。
[0030]需要说明的是,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是广泛存在的问题,较低的碳源浓度难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作用微生物需求,因此污水厂大都需要额外添加碳源维持总氮的去除效率。传统的方式碳源大都只含有有机碳源成分,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利用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不同的碳源在不同的区域投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在不同的反应池形成优势菌群,提高脱氮效率。
[003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和沉淀段,好氧段的污水内回流至缺氧段,沉淀段得到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在好氧段自养硝化菌可利用其卡尔文循环同化单碳化合物,由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或RubisCO催化完成氨氮的去除;将好氧段的污水回流至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氮。在沉淀段使污泥沉淀下来,水排出,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段。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强化脱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在所述缺氧段投加有机碳源,在所述好氧段投加无机碳源;所述无机碳源包括碳酸氢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碳源包括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镁,所述碳酸氢钠和所述碳酸氢镁的投加量之比为15

25:1;优选地,所述碳酸氢钠和所述碳酸氢镁的投加量之比为20

2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碳源的投加总量为0.1g

0.15g/L;优选地,所述无机碳源的投加总量为0.12

0.15g/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碳酸氢钠先溶于水,再与碳酸氢镁混合,将混合溶液加入所述好氧段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有机碳源包括乙二醇90%

95%,余量为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醇溶液的投加量为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禾熊雪芹曹阳王珏王潘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国润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