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2923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4
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圆锅底水池、排污井、过水管、沉沙井、沉淀池、净化塘和蓄水塔,圆锅底水池的底部与排污井连通,排污井通过过水管与沉沙井连通,沉沙井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净化塘连通,圆锅底水池排出的水经过过滤沉淀和净化后由水泵和抽水管输送到蓄水塔内,再经过蓄水塔增氧后由输水管输送到圆锅底水池内,实现循环养殖。所述的圆锅底水池是底部呈圆锅底状的圆形水池;圆锅底水池的内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增氧推水器,两个增氧推水器都是顺着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推水。本系统能快速低廉地构建一套路基集约化水产养殖,实现养殖环保高产和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的目的。

Circular culture system of round pot bottom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
,具体是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河道网箱养殖一直来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但网箱养殖一般适合河道面宽水深之水域,而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网箱养殖则低得多。近年来由于国家生态环保的压力,当前江河水库网箱全面禁养、提倡绿色环保和集约化养殖。池塘养殖也顺应成为主打的水产养殖方式,为了提高养殖产量,人们采用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集成了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与普通池塘养鱼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通过在池塘一侧建设两头水流互通的养殖水槽数条(一头安装增氧设备推水造流,一头安装吸污设备抽取残饵鱼粪等废弃物),在整个大池塘里形成环形水流,既能在“跑道”水槽内对鱼类进行集中喂养,又能利用水流将排泄物集中到一个槽内统一处理。经研究发现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缺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日常运营费用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养鱼主要依靠大功率的推水增氧设备持续运转来为水槽内高密度养殖的鱼类提供充足氧气和制造池塘环形水流,日常耗电量比较大,运营费用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机械设备较多,涉水易损坏更换需要定期维护维修,尤其是为了防止意外断电停转还要配套好应急发电系统和备用增氧设备,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人力物力成本。二是“跑道”水槽吸污效果差,虽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水槽一段设置了残饵鱼粪等废弃物沉淀区,使用设备抽取吸污,但是由于水中的残饵鱼粪随水体流动常处于悬浮状态,设备在水中只能抽取小部分污物,而且如若遇上死鱼鱼体,设备抽污管道还有可能出现堵塞。三是占用的水面面积大,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面积一般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20%,其余池塘水面需要配套用来种植净水植物处理养殖水质,否则无法满足池塘跑道养鱼水体要求。然而,传统池塘养殖也面临着土地性质变更难、尾水达标排放严等要求,养殖产量提升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性地专利技术一种占用水域少、节约资源、便捷省工的陆基水产养殖循环系统,以弥补水域网箱禁养造成的水产品供应不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健康水产品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主要是依托已有的池塘和塘边空地,采用配件组合和种养结合的形式,在基本不改变池塘养殖用途和土地原有地貌的条件下,快速低廉地构建一套路基集约化水产养殖循环系统,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仍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养殖环保高产和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其包括圆锅底水池、排污井、过水管、沉沙井、沉淀池、净化塘和蓄水塔,所述的圆锅底水池的底部与排污井连通,排污井通过过水管与沉沙井连通,沉沙井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净化塘连通,圆锅底水池排出的水经过沉沙井过滤、沉淀池沉淀和净化塘净化后由水泵和抽水管输送到蓄水塔内,再经过蓄水塔增氧后由输水管输送到圆锅底水池内,实现循环养殖。所述的圆锅底水池是底部呈圆锅底状的圆形水池,圆锅底水池的底部安装有集污桶,集污桶的顶部设置有漏筛,集污桶的下部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呈似L形,通过调节呈似L形排污管的出水位置高度调节圆锅底水池的水位;圆锅底水池的池壁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输水管连接;圆锅底水池的内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增氧推水器,两个增氧推水器都是顺着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推水。为了方便运输安装圆锅底水池可由1.2mm厚2.44m长1.2高的弧形镀锌瓦楞板在平整泥地上使用铆钉拼接成圆形框架,根据需要可做6m、8m、12m直径的圆框,然后在地面上挖成圆锅底状池底,将圆形框架架在圆锅底状池底上,并安置用于排水的集污桶,然后在圆锅底水池内套定制圆柱形的刀刮布套防止漏水,集污桶上设置漏筛和防止漏水的密封圈即可。所述的增氧推水器包括方框型架、导向挡板和纳米增氧盘,所述的纳米增氧盘通过气管与罗茨机连接,为纳米增氧盘吹送气体;方框型架的高度与池壁的高度一致;纳米增氧盘安装在方框型架的底部;导向挡板的后端与方框型架的后侧底部连接,导向挡板的前端伸展至方框型架前侧的上部;导向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侧挡板将方框型架的左右两侧围挡;纳米增氧盘吹出的气泡通过导向挡板的导向作用,形成向前的推力。所述的方框型架的前部安装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调节杆横跨安装在方框型架的前部,通过调节螺纹调节杆的长度将压杆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从而将导向挡板的前端压至合适的位置,便于气泡在水面形成推力。所述的方框型架的一侧设置有插扣,便于将增氧推水器安装在圆锅底水池的池壁上。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排淤口通过排淤管与微滤机连接,微滤机将沉淀池沉淀的淤泥进行固液分离后,分离液通过导液管输送到净化塘内净化。所述的沉淀池分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沉淀池为悬挂有生物毛刷的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沉沙井连通,另一侧与二级沉淀池的一侧通过过水管连通,二级沉淀池的另一侧与三级沉淀池的一侧通过过水管连通,三级沉淀池的另一侧与四级沉淀池的一侧通过过水管连通,四级沉淀池的另一侧与净化塘通过过水管连通。沉淀池的进出水口对角布置,增加水流沉淀的行程。所述的净化塘分为一级净化塘、二级净化塘和三级净化塘,一级净化塘的一侧与四级沉淀池连通;与四级沉淀池连通的一级净化塘端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一级净化塘的另一侧与二级净化塘的一侧连通,二级净化塘的另一侧与三级净化塘的一侧连通;三级净化塘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栅栏,为蓄水塔输送水的水泵安置在过滤栅栏内;一级净化塘内栽种水生挺水植物如茭白、莲藕等;二级净化塘和三级净化塘养殖水生植物生物浮床和滤食性鱼类鲢鳙等组成。净化塘的进出水口对角布置,增加水流净化的行程。所述的蓄水塔包括塔体筒和塔座,塔体筒设置在塔座上;塔体筒的顶部与抽水管连通,抽水管下部的塔体筒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不锈钢筛板,让从抽水管抽送进入的水经过不锈钢筛板隔拦后形成水滴向下滴落;最下层不锈钢筛板下部的塔体筒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塔体筒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增氧盘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增氧盘与不锈钢筛板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塔体筒的底部与输水管连通。圆锅底水池利用蓄水塔高差通过抽水管不断进水,同时利用罗茨鼓风机连接气管供给池内两台增氧推水器供气,以形成密集气泡对池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锅底水池(1)、排污井(2)、过水管(3)、沉沙井(4)、沉淀池、净化塘和蓄水塔(19),所述的圆锅底水池(1)的底部与排污井(2)连通,排污井(2)通过过水管(3)与沉沙井(4)连通,沉沙井(4)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净化塘连通,圆锅底水池(1)排出的水经过沉沙井(4)过滤、沉淀池沉淀和净化塘净化后由水泵(17)和抽水管(18)输送到蓄水塔(19)内,再经过蓄水塔(19)增氧后由输水管(20)输送到圆锅底水池(1)内,实现循环养殖;/n所述的圆锅底水池(1)是底部呈圆锅底状的圆形水池,圆锅底水池(1)的底部安装有集污桶(27),集污桶(27)的顶部设置有漏筛(26),集污桶(27)的下部连通有排污管(28),排污管(28)呈似L形,通过调节呈似L形排污管(28)的出水位置高度调节圆锅底水池(1)的水位;圆锅底水池(1)的池壁(21)设置有进水口(24),进水口(24)与输水管(20)连接;圆锅底水池(1)的内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增氧推水器(22),两个增氧推水器(22)都是顺着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推水;/n所述的增氧推水器(22)包括方框型架(37)、导向挡板(40)和纳米增氧盘(42),所述的纳米增氧盘(42)通过气管(43)与为纳米增氧盘(42)吹送气体的罗茨机连接;纳米增氧盘(42)安装在方框型架(37)的底部;导向挡板(40)的后端与方框型架(37)的后侧底部连接,导向挡板(40)的前端伸展至方框型架(37)前侧的上部;导向挡板(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41),侧挡板(41)将方框型架(37)的左右两侧围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锅底水池(1)、排污井(2)、过水管(3)、沉沙井(4)、沉淀池、净化塘和蓄水塔(19),所述的圆锅底水池(1)的底部与排污井(2)连通,排污井(2)通过过水管(3)与沉沙井(4)连通,沉沙井(4)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净化塘连通,圆锅底水池(1)排出的水经过沉沙井(4)过滤、沉淀池沉淀和净化塘净化后由水泵(17)和抽水管(18)输送到蓄水塔(19)内,再经过蓄水塔(19)增氧后由输水管(20)输送到圆锅底水池(1)内,实现循环养殖;
所述的圆锅底水池(1)是底部呈圆锅底状的圆形水池,圆锅底水池(1)的底部安装有集污桶(27),集污桶(27)的顶部设置有漏筛(26),集污桶(27)的下部连通有排污管(28),排污管(28)呈似L形,通过调节呈似L形排污管(28)的出水位置高度调节圆锅底水池(1)的水位;圆锅底水池(1)的池壁(21)设置有进水口(24),进水口(24)与输水管(20)连接;圆锅底水池(1)的内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增氧推水器(22),两个增氧推水器(22)都是顺着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推水;
所述的增氧推水器(22)包括方框型架(37)、导向挡板(40)和纳米增氧盘(42),所述的纳米增氧盘(42)通过气管(43)与为纳米增氧盘(42)吹送气体的罗茨机连接;纳米增氧盘(42)安装在方框型架(37)的底部;导向挡板(40)的后端与方框型架(37)的后侧底部连接,导向挡板(40)的前端伸展至方框型架(37)前侧的上部;导向挡板(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41),侧挡板(41)将方框型架(37)的左右两侧围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排淤口通过排淤管(9)与微滤机(10)连接,微滤机(10)将沉淀池沉淀的淤泥进行固液分离后,分离液通过导液管(11)输送到净化塘内净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伟灵卓伟张盛叶香尘黄广杰滕忠作梁联滨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来宾市兴宾区鑫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