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46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3
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包括塔体壳和塔座,所述的塔体壳设置在塔座上;塔体壳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抽水管下部的塔体壳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不锈钢筛板;最下层不锈钢筛板下部的塔体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塔体壳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增氧盘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增氧盘与不锈钢筛板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塔体壳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水的输水管。本循环养殖的蓄水塔能为水池提高含氧量丰富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
,具体是一种能用于循环养殖的蓄水塔。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河道网箱养殖一直来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但网箱养殖一般适合河道面宽水深之水域,而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网箱养殖则低得多。近年来由于国家生态环保的压力,当前江河水库网箱全面禁养、提倡绿色环保和集约化养殖。池塘养殖也顺应成为主打的水产养殖方式,为了提高养殖产量,人们采用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集成了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与普通池塘养鱼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通过在池塘一侧建设两头水流互通的养殖水槽数条(一头安装增氧设备推水造流,一头安装吸污设备抽取残饵鱼粪等废弃物),在整个大池塘里形成环形水流,既能在“跑道”水槽内对鱼类进行集中喂养,又能利用水流将排泄物集中到一个槽内统一处理。经研究发现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缺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日常运营费用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养鱼主要依靠大功率的推水增氧设备持续运转来为水槽内高密度养殖的鱼类提供充足氧气和制造池塘环形水流,日常耗电量比较大,运营费用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机械设备较多,涉水易损坏更换需要定期维护维修,尤其是为了防止意外断电停转还要配套好应急发电系统和备用增氧设备,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人力物力成本。二是“跑道”水槽吸污效果差,虽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水槽一段设置了残饵鱼粪等废弃物沉淀区,使用设备抽取吸污,但是由于水中的残饵鱼粪随水体流动常处于悬浮状态,设备在水中只能抽取小部分污物,而且如若遇上死鱼鱼体,设备抽污管道还有可能出现堵塞。三是占用的水面面积大,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面积一般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20%,其余池塘水面需要配套用来种植净水植物处理养殖水质,否则无法满足池塘跑道养鱼水体要求。然而,传统池塘养殖也面临着土地性质变更难、尾水达标排放严等要求,养殖产量提升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性地专利技术一种占用水域少、节约资源、便捷省工的陆基水产循环养殖技术及配套的装置,以弥补水域网箱禁养造成的水产品供应不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健康水产品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该蓄水塔能为水池提高含氧量丰富的的水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包括塔体壳和塔座,所述的塔体壳设置在塔座上;塔体壳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抽水管下部的塔体壳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多孔的不锈钢筛板;最下层不锈钢筛板下部的塔体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塔体壳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增氧盘通过风管与罗茨机连接,增氧盘与不锈钢筛板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塔体壳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水的输水管。水下紫外线灯可市购安装。水产养殖的水池内排出的水产动物粪污经过过滤、沉淀和净化后,使用抽水泵将干净水抽至蓄水塔顶,水流经过多孔的不锈钢筛后形成水滴,通过导入口源源不断的空气吹入增氧,与水滴混合,落入蓄水塔水罐底后经纳米增氧盘进一步增氧和水下紫外线灯杀菌消毒,而后经输水管输送回水产养殖的水池,实现循环养殖。优选的:所述的塔体壳是呈中空的圆筒形或方柱形。优选的:所述的不锈钢筛板的孔径小于0.5厘米。本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具有的优点:本循环养殖的蓄水塔结构设置巧妙,利用多孔的不锈钢筛分隔输送进入的水,将水分隔成水滴,同时鼓入空气,能让水滴与空气充分接触,让水富含氧,再利用水下紫外线灯杀菌消毒后,经过输水管输送回水产养殖的水池,实现水循环养殖。附图说明图1是本蓄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的名称为:29、塔体壳,30、不锈钢筛板,31、水下紫外线灯,32、增氧盘,33、输水管,34、塔座,35、罗茨机,36、风管,37、进风口,38、抽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壳29和塔座34,所述的塔体壳29设置在塔座34上,塔体壳29呈中空的方柱形;塔体壳29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38,抽水管38下部的塔体壳29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多孔不锈钢筛板30;最下层不锈钢筛板30下部的塔体壳29上设置有进风口37,进风口37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塔体壳29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32,增氧盘32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增氧盘32与不锈钢筛板30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31,塔体壳29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水的输水管33。所述的不锈钢筛板30的筛孔孔径小于0.5厘米。实施例2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壳29和塔座34,所述的塔体壳29设置在塔座34上,塔体壳29呈中空的圆筒形;塔体壳29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38,抽水管38下部的塔体壳29内安装有三层多孔的不锈钢筛板30;不锈钢筛板30的筛孔孔径小于0.5厘米;第三层不锈钢筛板30下部的塔体壳29上设置有进风口37,进风口37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塔体壳29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32,增氧盘32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增氧盘32与不锈钢筛板30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31,塔体壳29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水的输水管33。应用实施例本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已在广西来宾市启用,利用圆锅底水池养殖内,圆锅底水池建设有4组共52个直径分别为5m、8m、10m、12m高均为1.2m规格的水池、4个沉淀处理池(15㎡/池)、3个净化塘(4亩/塘)、1个蓄水塔(24m³):利用蓄水塔高差通过供水管道不断进水,同时利用罗茨鼓风机连接增氧管道(线路与供水管道一致)供给池内两台蓄水塔空气,以形成密集气泡对池水增氧并推水形成顺时针环流,推动水池中的养殖水产动物粪污集中于池底的排污系统,通过排污管(同时控制水位)排到排污井、沉沙井到四个对角连同的沉淀处理池中。一、二级沉淀处理池中的60°沉淀斜管将污水的部分大颗粒悬浮物沉淀于斜管底部落至棱形池底;三、四级沉淀处理池中的生物毛刷添加有芽孢杆菌微生物制剂,可吸附处理污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代谢产物形成絮状沉淀落于棱形池底。棱形池底的排污管将四个沉淀处理池中的沉淀污物通过水流排至微滤机进行干湿分离,过滤后的水流排至三级净化塘。通过四级沉淀处理池上部连同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壳(29)和塔座(34),所述的塔体壳(29)设置在塔座(34)上;塔体壳(29)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38),抽水管(38)下部的塔体壳(29)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多孔的不锈钢筛板(30);最下层不锈钢筛板(30)下部的塔体壳(29)上设置有进风口(37),进风口(37)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塔体壳(29)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32),增氧盘(32)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增氧盘(32)与不锈钢筛板(30)之间的空间安装有水下紫外线灯(31),塔体壳(29)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水的输水管(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养殖的蓄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壳(29)和塔座(34),所述的塔体壳(29)设置在塔座(34)上;塔体壳(29)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的抽水管(38),抽水管(38)下部的塔体壳(29)内安装有一层以上的多孔的不锈钢筛板(30);最下层不锈钢筛板(30)下部的塔体壳(29)上设置有进风口(37),进风口(37)通过风管(36)与罗茨机(35)连接;塔体壳(29)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盘(32),增氧盘(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伟灵卓伟张盛叶香尘黄广杰滕忠作梁联滨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鑫海水产种苗养殖场来宾市兴宾区鑫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