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29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乳化醚酯,具体为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在反应容器内,投入植物油、酐类化合物和植物酸,制备得到多酸;称取多酸、催化剂、含醇羟基醚类物质加入反应容器内混匀,控制反应条件发生酯化反应,获得粗醚酯,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自乳化醚酯。该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通过控制酯化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使得该醚酯具有较高的酯化率,即该合成方法原料转化率较高,有利于降低醚酯生产成本;通过植物油、酐类化合物和植物酸,制备得到多酸与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之间酯化,一方面各原料丰富;另一方面选用多酸含醇羟基醚类物质参与合成得到的产品自乳化能力更强,乳化后泡沫量低。乳化后泡沫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乳化醚酯,具体为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乳化液的制备配方中往往加入乳化剂,应用较多的乳化剂主要有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乳化液是一种高性能的半合成金属加工液,乳化液亦能有效地防止加工工件生锈或受到化学腐蚀,还能有效的防止细菌侵蚀感染;但是通过添加乳化剂的方式形成的乳化液存在泡沫过大或过多的缺陷,导致不利于生产应用;
[0003]醚酯类化合物是一种多官能团的中、高沸点含氧溶剂,其分子中既含有醚键,又含有酯键和烷基,醚酯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增塑剂、消泡剂或涂料等领域,其中聚醚类醚酯是一种改进型消泡剂,聚醚类醚酯它既保存了聚醚类消泡剂耐高温、易于分散、易于乳化、表面张力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又会因为聚醚酯化后水分子与氢键被削弱,使得其亲油性增加,亲水性进一步降低,而有利于降低表面张力,使其活性变高,消泡能力增强。目前因为醚酯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通多丰富的原料具有多种合成方法和工艺,但是目前醚酯的酯化合成的酯化率较低,造成原料浪费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提高醚酯的酯化率是研究合成方法中最重要的关键点。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在反应容器内,投入植物油、酐类化合物和植物酸,制备得到多酸;称取多酸、催化剂、含醇羟基醚类物质加入反应容器内混匀,控制反应条件发生酯化反应,获得粗醚酯,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自乳化醚酯。
[0007]优选的,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与所述多酸的质量份数比为1∶0.6

1,且所述催化剂质量份数占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与多酸总分数的0.2%

4%。
[0008]优选的,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采用炔醇聚醚或异构醇醚。
[0009]具体的,炔醇是一种至少含有一个碳碳三键和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含醇羟基醚类物质是至少含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包括炔醇聚醚或异构醇醚,是一类聚醚,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使得每两个醇羟基脱去一个水分子后发生聚合,就会形成生成一个醚键,即所谓的醇聚醚,当化合物中含有两个以上的醇羟基时,例如二羟基异构丙醇,可以形成长链的异构丙醇聚醚。
[0010]优选的,所述催化剂采用异丁酰胺、二硬脂胺、邻乙氧基苯胺等有机胺,硫羧酸、对甲苯磺酸、羧酸等有机酸,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无机酸中的一种。
[0011]优选的,所述酐类化合物采用顺酐、顺丁烯二酐、邻苯二甲酸酐、醋酸酐中的一种,所述植物酸采用植物油酸、大豆油酸、蓖麻油酸、棉籽油酸中的一种,所述植物油采用大豆油、蓖麻油、棉籽油中的一种,且所述酐类化合物、植物酸总质量、植物油的质量比例为0.1

1∶1∶1

9。
[0012]具体的,需要进行乳化或自乳化的液体,主要是因为正常情况下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会发生界面现象,如油与水,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能够将油被分散在水中,该过程叫乳化,而大豆油、蓖麻油、棉籽油等植物油会通过酐类化合物与植物酸形成共聚单体,继而与聚醚发生酯化反应后形成含有植物油分子的自乳化醚酯。
[0013]优选的,所述多酸的具体合成方法为:选取酐类化合物、植物酸总质量、植物油并按质量比例称取后投入反应容器混合,控制温度200

240℃,反应容器压力0

1.0MPa,得到多酸产物。
[0014]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具体为:控制反应温度是100

200℃,保温反应4

8小时后停止加热得到所述粗聚醚,接着进行脱水处理,属于纯化过程,脱除水分提高纯度。
[0015]优选的,所述脱水处理具体包括蒸馏除水或真空脱水,所述蒸馏除水采用常压蒸馏,蒸馏至无凝结液滴出现后停止,所述真空脱水控制真空压力不大于

0.01MPa,真空脱水0.5

2小时得到所述自乳化醚酯。
[0016]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中加入色度保护剂,所述色度保护剂包括VC、次亚磷酸、抗氧剂中的一种,VC、次亚磷酸等抗氧剂不会在酯化反应中发生反应,主要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提高聚醚自身抗氧化性,且适用于有色领域使用。
[0017]优选的,所述色度保护剂添加质量占所述多酸和含醇羟基醚类物总质量的0.1

1%。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该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通过控制酯化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使得该醚酯具有较高的酯化率,即该合成方法原料转化率较高,有利于降低醚酯生产成本;通过植物油、酐类化合物和植物酸,制备得到多酸与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之间酯化,一方面各原料丰富;另一方面选用多酸含醇羟基醚类物质参与合成得到的产品自乳化能力更强,乳化后泡沫量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0024]首先按各组分质量份数称取大豆油5份、顺丁烯二酐0.2份、大豆油酸1份、丙烯醇聚醚8.5份、甲苯磺酸0.3份备用;
[0025]将备用的5份大豆油、0.2份顺丁烯二酐、1份大豆油酸同步投入反应釜内搅拌混匀,控制温度200℃,反应釜内部压力1.0MPa,最终取出反应釜内多酸产物冷却备用;
[0026]接着将备用多酸、0.3份甲苯磺酸、8.5份丙烯醇聚醚加入反应釜容器内搅拌混匀,并控制反应温度是100℃,发生酯化反应,在升温前加入占多酸和含醇羟基醚类物总质量
1%的色度保护剂次亚磷酸,此过程持续搅拌,在100℃下保温反应4小时后停止加热,获得粗醚酯;接着加入分析纯过氧化氢脱色;
[0027]控制含有粗醚酯的反应釜通过真空泵正空脱水,控制真空压力为

0.01MPa,真空脱水2小时后得到自乳化醚酯。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
[0030]首先按各组分质量份数称取大豆油5份、顺丁烯二酐0.2份、大豆油酸1份、丙烯醇聚醚8.5份、甲苯磺酸0.3份备用;
[0031]将备用的5份大豆油、0.2份顺丁烯二酐、1份大豆油酸同步投入反应釜内搅拌混匀,控制温度200℃,反应釜内部压力1.0MPa,最终取出反应釜内多酸产物冷却备用;
[0032]接着将备用多酸、0.3份甲苯磺酸、8.5份丙烯醇聚醚加入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容器内,投入植物油、酐类化合物和植物酸,制备得到多酸;称取多酸、催化剂、含醇羟基醚类物质加入反应容器内混匀,控制反应条件发生酯化反应,获得粗醚酯,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自乳化醚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与所述多酸的质量份数比为1∶0.6

1,且所述催化剂质量份数占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与多酸总分数的0.2%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醇羟基醚类物质采用炔醇聚醚或异构醇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采用异丁酰胺、二硬脂胺、邻乙氧基苯胺等有机胺,硫羧酸、对甲苯磺酸、羧酸等有机酸,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无机酸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乳化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酐类化合物采用顺酐、顺丁烯二酐、邻苯二甲酸酐、醋酸酐中的一种,所述植物酸采用植物油酸、大豆油酸、蓖麻油酸、棉籽油酸中的一种,所述植物油采用大豆油、蓖麻油、棉籽油中的一种,且所述酐类化合物、植物酸总质量、植物油的质量比例为0.1

1∶1∶1

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琳玲章明杨章振祥董月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