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3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加热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内部的相互独立的内加热腔、外加热腔以及胎面加热腔,内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外圈对应设置,外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内圈对应设置,胎面加热腔与胎坯的胎顶的部分对应设置;分别对内加热腔、外加热腔和胎面加热腔供给热量的热源供给机构,热源供给机构包括与加热腔对应设置的热源通道,每个热源通道的外壁均设有冷源进口,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轮胎模具上增加多个独立的加热腔,实现对加热腔内部的蒸汽温度的控制,从而控制轮胎硫化时不同区域的温度,优化了轮胎的加工步骤,进一步的设置了单一的供气结构,减少轮胎的加工成本。减少轮胎的加工成本。减少轮胎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模具在对轮胎进行加工时,都是采用的硫化的过程生产轮胎,尤其是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的硫化模具,由于工程机械的轮胎较大,在对轮胎进行硫化时,模具对轮胎硫化时的硫化温度是单一的,但是轮胎的横向端面的厚薄程度相差较大,传统的硫化过程会导致轮胎的面厚的部位硫化不足,较薄的部位硫化过度的现象,影响轮胎的质量。
[0003]专利号为CN201320297552.4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胎坯上下胎侧受热一致且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功能,但是对于电磁加热的结构,需要复杂的控制结构,并且模具在加工时需要增加多个电磁线圈,极大的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导致轮胎的加工成本增加。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可以通过在轮胎模具上增加多个独立的加热腔,实现对加热腔内部的蒸汽温度的控制,从而控制轮胎硫化时不同区域的温度,优化了轮胎的加工步骤,进一步的设置了单一的供气结构,减少轮胎的加工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内部的相互独立的内加热腔、外加热腔以及胎面加热腔,所述内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外圈对应设置,所述外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内圈对应设置,所述胎面加热腔与胎坯的胎顶的部分对应设置;分别对内加热腔、外加热腔和胎面加热腔供给热量的热源供给机构,所述热源供给机构包括与加热腔对应设置的热源通道,每个所述热源通道的外壁均设有冷源进口,所述冷源进口处滑动设有对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在热源通道内部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大;在热源通道内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模具包括内部设有胎坯容纳空间的模具主体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外侧,所述加热腔设置于所述加热板的内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板包括对胎顶进行加热的胎顶加热板和分别对胎坯的对置的胎侧进行加热的胎侧加热板,所述胎面加热腔设置于所述胎顶加热板的内部,所述内加热腔和外加热腔均设置于所述胎侧加热板的内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内加热腔和外加热腔均为圆环结构,所述内加热腔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加热腔的内径。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热源供给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热源
通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热源通道的顶部设有冷源通道,所有的所述冷源进口均与所述冷源通道连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固设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的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套的外部的螺接套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套的内部并且螺接于所述螺接套内部的调节件,所述滑套的内侧的底部与所述调节件的底部之间设有热膨胀液体。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调节件穿设于所述热源通道的外壁,所述调节件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设有对所述冷源进口进行封堵的封堵头,所述螺接套与所述热源通道的外壁之间设有推力弹簧,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封堵头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对冷源进口进行封堵。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滑套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边,所述螺接套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边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边和限位槽配合限制所述螺接套和滑套相对转动,所述螺接套的前端设有螺纹凸缘,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与所述螺接套配合的螺纹部,所述螺接套的外壁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冷源进口的内侧设有混气管,所述混气管的外壁开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封堵头为锥形结构,所述驱动件为转动电机。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检修空间,所述检修空间的开口处设有检修盖板,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若干所述热源通道连通的总管和热源进管,所述冷源通道的一侧设有冷源进管。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内部的相互独立的内加热腔、外加热腔以及胎面加热腔,通过将各个加热腔设置成相互独立的结构,保证在对预定的位置进行加热时,保证各个腔体之间的加热互不影响,实现对模具的内部进行分区加热的效果,所述内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外圈对应设置,通过内加热腔对胎侧的内圈进行加热,所述外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内圈对应设置,通过外加热腔对胎侧的外圈进行加热,所述胎面加热腔与胎坯的胎顶的部分对应设置,通过胎面加热腔对胎顶进行加热,实现了对胎坯的不同部分分开进行加热;分别对内加热腔、外加热腔和胎面加热腔供给热量的热源供给机构,所述热源供给机构包括与加热腔对应设置的热源通道,每个所述热源通道的外壁均设有冷源进口,所述冷源进口处滑动设有对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在热源通道内部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大;在热源通道内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小,从而实现在单一的热源供给的情况下,对不同的通道内部的温度进行单独的控制,同时通过机械的控制结构,提高温度控制的可靠性同时减少温控的投入成本,综上,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轮胎模具上增加多个独立的加热腔,实现对加热腔内部的蒸汽温度的控制,从而控制轮胎硫化时不同区域的温度,优化了轮胎的加工步骤,进一步的设置了单一的供气结构,减少轮胎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热源供给机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热源供给机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图5是图4中B

B截面图;图6是图5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接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套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

胎侧加热板,2

第一外加热腔,3

第一内加热腔,4

胎顶加热板,5

胎面加热腔,6

第二外加热腔,7

第二内加热腔,8

热源供给机构,81

箱体,82

检修盖板,83

出管,84

控制面板,85

冷源进管,86

热源进管,87

热源总管,88

检修空间,89

冷源通道,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模具内部的相互独立的内加热腔、外加热腔以及胎面加热腔,所述内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外圈对应设置,所述外加热腔与胎坯的胎侧的内圈对应设置,所述胎面加热腔与胎坯的胎顶对应设置;分别对内加热腔、外加热腔和胎面加热腔供给热量的热源供给机构,所述热源供给机构包括与加热腔对应设置的热源通道,每个所述热源通道的外壁均设有冷源进口,所述冷源进口处滑动设有对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在热源通道内部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大;在热源通道内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冷源进口的开度调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内部设有胎坯容纳空间的模具主体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外侧,所述加热腔设置于所述加热板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包括对胎顶进行加热的胎顶加热板和分别对胎坯的对置的胎侧进行加热的胎侧加热板,所述胎面加热腔设置于所述胎顶加热板的内部,所述内加热腔和外加热腔均设置于所述胎侧加热板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腔和外加热腔均为圆环结构,所述内加热腔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加热腔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模具的分区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供给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热源通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热源通道的顶部设有冷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海张良唐维坊王亚东李明昌陆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