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品下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42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由简单的结构调整面压力的织品下拉装置。在支承臂(13a、 14a)的前端附近,在分别可旋转地支承夹持辊(11、12)的支承杆(13、 14)的突出臂(13d、14d)上,经连杆构件(17、18)连结驱动杆(15、 16)的动作臂(15a、16a)。在突出臂(13d、14d)和动作臂(15a、 16a)之间,也挂设拉伸弹簧(19、39)。驱动杆(15、16)的驱动臂 (15b、16b),其前端相互接近,分别安装着空心构件(27、28)。空 心构件(27、28)沿驱动凸轮(20)的外周凸轮(20a)及槽凸轮(20b、 20c)的旋涡状的导向路被进行升降驱动。与驱动凸轮(20)的旋转相 应地调整夹持辊(11、12)夹着织品的面压力,也调整夹持辊(11、 12)之间张开状态下的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齿口下方下拉由横织机编织的织品的织品下拉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横织机上设置织品下拉装置并在编织后向齿口的下方下 拉垂下的织品的技术已被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织品下 拉装置在齿口的下方具有一对夹持辊以夹持编织成的织品,通过夹持 辊的旋转进行下拉。在专利文献l的织品下拉装置中,固定一方的夹 持辊,由摆动杆的上端支承另一方的夹持辊。由摆动轴可进行摆动位 移地支承摆动杆的中间附近。在摆动杆的下端侧,设置由马达驱动的 切口凸缘状的凸轮,使切口部分与之接触地进行驱动。通过使挂在向 摆动杆的上端侧关闭的方向进行摆动位移时的凸轮的周围的弹簧的拉 伸量变化,能够调整作为使夹持辊间隔关闭的面压力的夹持压力。将一对夹持辊双方都由摆动杆的上端分别支承并使双方大致同等 地移动来进行夹持辊间隔的开闭的织品下拉装置也已被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的织品下拉装置中,由空开间隔 地配置的摆动轴可进行摆动位移地支承摆动杆的中间附近,并由拉伸 弹簧牵拉摆动杆的下端彼此,同时,在摆动轴和上端之间使摆动杆交 叉。由于使摆动杆交叉,所以当使下端接近时,上端也接近,能够由 拉伸弹簧的加载力对上端的夹持辊间隔施加面压力。另外,在专利文 献2的织品下拉装置中,利用对夹持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进行摆动 杆的摆动。为此,设置了由旋转方向切换夹持辊的旋转驱动和摆动杆 的摆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或机械性地保持摆动位移的状态的锁定机 构。4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65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6905号7〉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由织品下拉装置下拉织品,最好增大夹持辊之间的间隔,这 是因为容易向夹持辊之间引导织品。但是,如专利文献l的那样,如 果夹持辊的摆动位移只是单侧,则其摆动量变大,存在从齿口中心偏 移、或者设置位置从齿口的正下方向下方远退的危险,因此,最好是 使双方的夹持辊位移地能够开闭的结构。另外,在织品下拉装置中,在面压力大的状态下强力夹持强制性 地下拉从齿口垂下的织品是不理想的,在横织机中,是按每个横列地 由织针编织织品,基本上是反复进行一形成新的横列的织孔就将先编 织的横列的织孔从织针上卸下的动作。在织品下拉装置中,如果面压 力过大,则由于经常强制性地下拉织品,所以存在对织品的编织动作 产生障碍的危险。另外,由于强力夹持织品,所以也存在损伤织品或 者损害手感的危险。但是,如果面压力过小,则由于不能充分地下拉 织品、编织中的织品浮起等,所以存在对编织产生障碍的危险。因此, 即使在使夹持辊间隔关闭的情况下,也需要以适当的面压力夹持织品。在横织机中,在沿着齿口的针床的长度的范围内,能够改变编织 的织品的编织宽度。由于夹持辊的长度一定,所以,如果以关闭夹持 辊的方式作用的力一定,则在对夹持辊的长度编织的织品宽度宽和窄 的情况下,在夹持织品的面压力上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即使 改变织品的编织宽度仍能得到适当的面压力,需要能够调整面压力。另外,在横织机中,有时将一个产品系列按已被标准化的针床的 长度分开地由多个机种构成。在这样的多个机种中,织品下拉装置基 本上被共用化。但是,夹持辊由于需要做成与针床的长度相对应的长 度,所以需要按每个机种改变。如果夹持辊存在长度之差,则也会产 生自重之差。由于夹持辊的自重作用在降低面压力的方向上,所以,即使通过弹簧等设定的面压力相同,因为夹持辊的长度不同,所以面 压力也不同。因此,希望面压力能够进行调整。即使与夹持辊的长度 相应地变更弹簧是可能的,由于难以与编织容许长度的范围内的编织 宽度的差异相对应,所以也需要能够调整面压力。至于织品下拉装置的面压力调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专利文 献1中,由于支承一方的夹持辊的摆动杆进行摆动,另一方的夹持辊 的位置被固定,所以能够只从单侧进行面压力调整。在此方法中,如 果另一方的夹持辊也由摆动杆支承并设置凸轮和弹簧且由马达进行驱 动,则能够从两侧进行面压力调整。由于织品下拉装置的结构成为左 右对称,驱动凸轮的马达也需要在两侧都有,所以制造成本上升。另 外,由于在凸轮的周围缠挂了弹簧,所以影响马达的转矩。在专利文献2中,能够由旋转驱动夹持辊的马达使夹持辊摆动。 但是,需要设置单向超越离合器或锁定机构,结构变得复杂了。另夕卜, 虽然能够由锁定机构将夹持辊间隔保持在接近和隔离的两个位置上, 或者在设置多个锁位置后在各位置使面压力变化,但是,不能无级地 进行自由的面压力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由简单的结构能够调整面压力的织品下拉 装置。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织品下拉装置,所述织品下拉装置配置在横织机的 齿口的下方,具有轴线平行于齿口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夹持辊,能够通 过夹持辊的旋转下拉从齿口垂下的织品,同时,能够绕空开间隔地配 置在夹持辊的下方的一对摆动轴的轴线进行摆动而使夹持辊之间开 闭,在关闭状态下能够调整夹持辊彼此的接触面压力的开闭机构分别 设置在夹持辊的轴线的两端侧,所述织品下拉装置的特征在于,各开闭机构包括在上部可旋转地支承各夹持辊,在下部以可绕摆动轴的轴线进行 摆动位移的方式被支承的一对支承杆;配置在 一 对支承杆的下方,以夹持辊之间能够开闭的方式通过上6下方向的驱动使各支承杆进行摆动位移的驱动机构; 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共用的驱动源;设置在驱动机构和支承杆之间,对驱动机构使支承杆之间关闭的 驱动力进行调整的弹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支承杆,以在中间部在 上述夹持辊的轴线方向错开地进行交叉,而在下部在成为与由上部支 承的夹持辊不同的夹持辊的下侧以后可绕上述摆动轴的轴线进行摆动 位移的方式被支承,还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臂,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对驱动杆,所述一对驱动杆由i殳置在一对 支承杆的下方的支承轴以可绕与夹持辊的轴线平行的轴线进行摆动位 移的方式支承,上述一对驱动杆具有从该支承轴附近向上方延伸的动 作臂及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驱动臂,上述弹簧是挂设在各驱动杆的动作臂和由上部对该驱动杆的上方 的夹持辊进行支承的支承杆的突出臂之间的一对拉伸弹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由形成在旋转凸 轮的表里的旋涡状的导向路分别对上述一对驱动杆的驱动臂进行导向 而进行上述升降驱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支承杆在下部具有支承 部和突出臂,上述支承部可被支承成绕成为由上部支承的夹持辊的下 侧的一侧的上述摆动轴的轴线进行摆动位移,上述突出臂向另一方侧 的摆动轴侧突出而相互结合,上述弹簧是挂设在支承杆的突出臂的结 合部分和上述驱动机构之间的拉伸弹簧。另外,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开闭机构之间的中间 安装在上述摆动轴上,从上述关闭状态下的接触部分的外方推压上述 夹持辊的推压构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杆和 旋转凸轮,上述驱动杆具有动作臂及驱动臂,上述动作臂由设置在成为上述 一对支承杆的下方的位置的支承轴以可绕与夹持辊的轴线平行的轴线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从该支承轴附近向侧方延伸,在前端挂设上述拉伸弹簧,上述驱动臂向与动作臂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旋转凸轮推压驱动杆的动作臂和驱动臂,在外周具有以动作臂的前端侧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品下拉装置,所述织品下拉装置配置在横织机的齿口的下方,具有轴线平行于齿口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夹持辊,能够通过夹持辊的旋转下拉从齿口垂下的织品,同时,能够绕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夹持辊的下方的一对摆动轴的轴线进行摆动而使夹持辊之间开闭,在关闭状态下能够调整夹持辊彼此的接触面压力的开闭机构分别设置在夹持辊的轴线的两端侧,所述织品下拉装置的特征在于, 各开闭机构包括: 在上部可旋转地支承各夹持辊,在下部以可绕摆动轴的轴线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被支承的一对支承杆; 配置在一 对支承杆的下方,以夹持辊之间能够开闭的方式通过上下方向的驱动使各支承杆进行摆动位移的驱动机构; 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共用的驱动源; 设置在驱动机构和支承杆之间,对驱动机构使支承杆之间关闭的驱动力进行调整的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友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