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76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凝土表面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包括裂缝端点、地面裂缝和握把,所述裂缝端点的数量为多组,位于裂缝连接的各个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裂缝处理前应先将裂缝周围约5厘米范围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封闭效果,并且裂缝表面封闭处理时直接将封闭胶涂刷在裂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做到连续无间断,确保封闭密实,对需要灌注封闭的裂缝,应先在裂缝周围涂刷封闭胶,在局部留出灌注空隙,其胶嘴间距2应该为20至30厘米,在进行灌注处理的时候,将出胶口与进胶孔对准,再通过握紧辅助推动握夹和推动后端的推动板来进行灌注,并且前端的引流滚轮可以有效防止飞溅和喷射。滚轮可以有效防止飞溅和喷射。滚轮可以有效防止飞溅和喷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表面修复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结构柱、梁、板等结构为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部位,因混凝土生产中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和现场施工工艺缺陷,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狗洞、露筋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避免缺陷加剧。
[0003]在现有的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中,至少有以下弊端:现有技术主要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涂抹的方法,采用对原结构表面外观缺陷的部位进行涂抹,会造成整体外观颜色不统一,表面不整齐,造成混凝土外观很丑陋,而且强度不易保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包括裂缝端点、地面裂缝和握把,所述裂缝端点的数量为多组,位于裂缝连接的各个端部,所述裂缝端点之间均匀开设有胶嘴间距,所述裂缝端点之间有宽裂缝处,所述裂缝端点之间配备有封缝胶,且所述裂缝端点之间有裂缝交叉点,且所述裂缝端点之间有裂缝转折点。
[0007]优选的,所述地面裂缝位于混凝土地面的表面,且所述混凝土地面的顶部且位于地面裂缝的两侧固定配备有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
[0008]优选的,所述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的中间开设有进胶腔,且所述进胶腔的顶部且位于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胶嘴底座,所述胶嘴底座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进胶外侧壁,所述进胶外侧壁的中间开设有进胶孔。
[0009]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前端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辅助推动握夹,且所述握把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齿轮转动箱,所述齿轮转动箱的内腔贯穿前后两端插接装配有推动杆,且所述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装配有齿轮杆,且所述推动杆的后端固定装配有推动板。
[0010]优选的,所述齿轮转动箱的前侧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底部放置槽,且所述底部放置槽的中间固定装配有修复胶筒,且所述修复胶筒的前端固定装配有出胶口,所述底部放置槽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装配有稳定架安装轴,且所述稳定架安装轴的前端固定装配有稳定架,且所述稳定架的前端且位于出胶口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引流滚轮。
[0011]优选的,所述齿轮杆的底部啮合装配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底部啮合装配
有连接齿轮,且所述连接齿轮的底部啮合装配有主动齿轮,且所述主动齿轮与辅助推动握夹转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设计合理,裂缝处理前应先将裂缝周围约5厘米范围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封闭效果,并且裂缝表面封闭处理时直接将封闭胶涂刷在裂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做到连续无间断,确保封闭密实,对需要灌注封闭的裂缝,应先在裂缝周围涂刷封闭胶,在局部留出灌注空隙,其胶嘴间距2应该为20至30厘米。
[0014]2、本技术中,在进行灌注处理的时候,将出胶口与进胶孔对准,再通过握紧辅助推动握夹和推动后端的推动板来进行灌注,并且前端的引流滚轮可以有效防止飞溅和喷射,造成现场的处理混乱。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的整体安装详解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的注胶底座详解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的注胶筒详解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的齿轮带动详解图。
[0019]图中:1、裂缝端点;2、胶嘴间距;3、宽裂缝处;4、封缝胶;5、裂缝交叉点;6、裂缝转折点;7、进胶外侧壁;8、混凝土地面;9、地面裂缝;10、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1、进胶腔;12、胶嘴底座;13、进胶孔;14、推动板;15、握把;16、辅助推动握夹;17、齿轮转动箱;18、修复胶筒;19、底部放置槽;20、稳定架安装轴;21、稳定架;22、出胶口;23、引流滚轮;24、推动杆;25、齿轮杆;161、主动齿轮;162、连接齿轮;163、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包括裂缝端点1、地面裂缝9和握把15,裂缝端点1的数量为多组,位于裂缝连接的各个端部,裂缝端点1之间均匀开设有胶嘴间距2,裂缝端点
1之间有宽裂缝处3,裂缝端点1之间配备有封缝胶4,且裂缝端点1之间有裂缝交叉点5,且裂缝端点1之间有裂缝转折点6。
[0026]本实施例中,地面裂缝9位于混凝土地面8的表面,且混凝土地面8的顶部且位于地面裂缝9的两侧固定配备有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中间开设有进胶腔11,且进胶腔11的顶部且位于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胶嘴底座12,胶嘴底座1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进胶外侧壁7,进胶外侧壁7的中间开设有进胶孔13,裂缝处理前应先将裂缝周围约5厘米范围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封闭效果,并且裂缝表面封闭处理时直接将封闭胶涂刷在裂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做到连续无间断,确保封闭密实,对需要灌注封闭的裂缝,应先在裂缝周围涂刷封闭胶,在局部留出灌注空隙,其胶嘴间距2应该为20至30厘米。
[0027]本实施例中,握把15的前端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辅助推动握夹16,且握把15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齿轮转动箱17,齿轮转动箱17的内腔贯穿前后两端插接装配有推动杆24,且推动杆24的底部固定装配有齿轮杆25,且推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包括裂缝端点(1)、地面裂缝(9)和握把(15),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端点(1)的数量为多组,位于裂缝连接的各个端部,所述裂缝端点(1)之间均匀开设有胶嘴间距(2),所述裂缝端点(1)之间有宽裂缝处(3),所述裂缝端点(1)之间配备有封缝胶(4),且所述裂缝端点(1)之间有裂缝交叉点(5),且所述裂缝端点(1)之间有裂缝转折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裂缝(9)位于混凝土地面(8)的表面,且所述混凝土地面(8)的顶部且位于地面裂缝(9)的两侧固定配备有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中间开设有进胶腔(11),且所述进胶腔(11)的顶部且位于粘贴嘴环氧树脂胶泥(10)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胶嘴底座(12),所述胶嘴底座(1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进胶外侧壁(7),所述进胶外侧壁(7)的中间开设有进胶孔(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5)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