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90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属于墙体检测口修复技术的领域。检测口修复结构包括用于填充检测口的浇筑块和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包括沿横向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第一钢筋的端部和第二钢筋的端部插入到检测口侧壁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筋连接检测口相对的两个侧面,使得检测口的侧壁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在检测口的位置浇筑混凝土或者其他能够达到足够强度的胶凝材料形成浇筑块,使得浇筑块、连接筋和墙体连接为整体,通过连接筋将墙体索承受的作用力传递到浇筑块,降低了应力滞后的概率,使得检测口的修复质量佳。使得检测口的修复质量佳。使得检测口的修复质量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属于墙体检测口修复技术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因此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具备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等能力。
[0003]目前的墙体以砌块作为主要单元体并通过砂浆粘结而成,并在外部粉刷砂浆形成整体。其中,砂浆的粘结强度是影响墙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10702514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内部砂浆强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在砖混墙的墙体上开设一个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为沿墙体厚度方向贯穿墙体的通孔或者有底槽,在该检测口沿墙通长方向的至少一侧内壁为平面;S2:在检测口内壁的平面上的砖层之间的灰缝上选取若干检测点;S3:依据《q/jy23—2001针贯入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对检测点进行检测;S4:对检测所得数值结果换算,然后取均值记录。
[0005]但是检测完成后需要将检测口进行封堵,以保证墙体能够在后期正常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来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口修复质量差、结构整体性不足的问题。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包括
[0009]浇筑块,用于填充检测口;和
[0010]若干连接筋,包括沿横向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
[0011]所述第一钢筋的端部和第二钢筋的端部插入到检测口侧壁中。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连接检测口相对的两个侧面,使得检测口的侧壁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在检测口的位置浇筑混凝土或者其他能够达到足够强度的胶凝材料形成浇筑块,使得浇筑块、连接筋和墙体连接为整体,通过连接筋将墙体索承受的作用力传递到浇筑块,降低了应力滞后的概率,使得检测口的修复质量佳。
[0013]由于连接筋采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组合,因此避免了在墙体表面开设用于擦汗如钢筋的空洞,保证墙体完整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强连接筋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由于连接筋两端直接插入到检测口的侧壁,使得连接筋的四周墙体对其的约束能力一致,从而保证了连接筋的结构稳定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插入检测口侧壁的一端均套接有端套,所述端套和第一钢筋、端套和第二钢筋螺纹连接;
[0015]所述端套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套的第一端内嵌于检测口的侧壁中,且所
述端套的第一端外壁涂抹有用于固定端套的胶粘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通过金属材质的端套固定在检测口的侧壁上,且端套用过胶粘层固定在开设于检测口侧壁上的空洞内,胶粘层可以选用结构胶或者其他常用的胶粘剂。
[0017]实际施工过程如下,先将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端部拧入到对应的端套中,在端套的一部分侧壁上涂抹结构胶,将端套插入到开设于检测口侧壁的孔洞内,调整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使两者在同一直线上,再对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进行固定。操作方便快捷。将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完成后,再对检测口侧壁上开设的孔洞中注入结构胶,将检测口侧壁上的空洞完全封堵,提高检测口修复的强度和质量。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的端面和端套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第二钢筋的端面和端套第二端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预留腔室。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腔室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相对位置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长度需求,提高现场施工的灵活性。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套的第二端位于浇筑块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墙体位于检测口侧壁位置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墙体和浇筑块之间的结构整体性,降低两者受力过程中出现的应力传递偏差,即降低浇筑块的应力滞后。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连接位置套接有连接套,所述第一钢筋和连接套、第二钢筋和连接套螺纹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腔室的设置使得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完成后,可以通过转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使得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之间留有足够连接套进入的空间。待结构胶凝固后,将连接套套接于第一钢筋或者第二钢筋外部并完全拧入到前述钢筋内,转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使得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端面抵触,转动连接套使得其位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之间,实现对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锁定。连接套能够将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连接位置成为结构强度较大的位置,从而提高检测口修复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钢筋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
[0025]所述第一钢筋的第一端插入检测口的内壁,且第一钢筋的第一端外部涂抹有胶粘层;所述第二钢筋的第三端插入检测口的内壁,且第二钢筋的第三端外部涂抹有胶粘层。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直接插入到检测口侧壁的方式进行固定,操作方便快捷
[002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的第二端和第二钢筋的第四端之间设置有焊接缝或者结构胶缝。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连接采用焊接或者胶水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修复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002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为螺纹钢。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浇筑块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00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墙体外侧不用开孔,提高了墙体的结构完整性和连接筋在墙体上固定的位置对称性,提高了检测口修复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3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墙体;2、检测口;21、孔洞;3、浇筑块;4、连接筋;41、第一钢筋;42、第二钢筋;5、端套;51、预留腔室;6、连接套;7、胶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9]如图1所示,对墙体1进行检测时需要在墙体1上开设一个长宽均为4皮砖或者8皮砖的检测口2,检测完成后需要将检测口2进行封堵。
[004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检测口2修复结构,其包括填充于检测口2内部的填充块与连接墙体1和填充块的若干连接筋4。填充块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块(3),用于填充检测口(2);和若干连接筋(4),包括沿横向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所述第一钢筋(41)的端部和第二钢筋(42)的端部插入到检测口(2)侧壁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插入检测口(2)侧壁的一端均套接有端套(5),所述端套(5)和第一钢筋(41)、端套(5)和第二钢筋(42)螺纹连接;所述端套(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套(5)的第一端内嵌于检测口(2)的侧壁中,且所述端套(5)的第一端外壁涂抹有用于固定端套(5)的胶粘层(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41)的端面和端套(5)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第二钢筋(42)的端面和端套(5)第二端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预留腔室(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口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明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