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渗漏检测及体表固定的回肠造瘘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76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渗漏检测及体表固定的回肠造瘘管组件,在解决吻合口漏问题的同时,加强对造瘘管本体、导管以及接头的固定并提升固定时患者的舒适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包括管体,管体内部中空形成引流腔,所述管体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设有密封球囊,密封球囊包裹在管体的开口处的外壁上,管体还设有检测球囊和检测孔,所述检测球囊包裹在管体的外壁,所述检测球囊位于密封球囊的后方,检测孔位于检测球囊和密封球囊之间,所述检测孔、检测球囊和密封球囊均连接有导管和接头;还包括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贴和箍紧组件,固定贴具有粘性可粘合至患者体表,所述箍紧组件用于同管体固定或分离,以限制管体的移动。以限制管体的移动。以限制管体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渗漏检测及体表固定的回肠造瘘管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渗漏检测及体表固定的回肠造瘘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临时性预防造口术是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常用的预防吻合口漏的措施,其目的是将回肠上方所产生的内容物引出体外,以阻断肠道内容物下行至吻合口。而预防造口术存在置管周期较长,通常为3

6个月,且需做二次还纳术等弊端,也使临床医生在选择此类预防手术时顾虑重重。为了避免上述弊端和风险,回肠造瘘管应运而生,末段回肠造瘘管进入人体后,造瘘管会留在人体内除了用于阻断内容物下行之外还可用于引流、转流、灌洗、给药等。
[0003]现有的回肠造瘘管存在阻断不全、阻断效果不易监测及防控、腹壁上固定不稳等诸多隐患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现有的回肠造瘘管,如公开号为CN113662732的专利一种转流肠内容物保护物合口装置,包括“造瘘管本体110,造瘘管本体110的第一端设置有外轮廓尺寸可进行变化的囊体130,造瘘管本体11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引流装置,紧邻第二端端部的造瘘管管身为冲洗连接管和造瘘管的交接处......冲洗连接管连接冲洗接头150,”其通过给囊体注射生理盐水而使囊体充盈进而阻断肠内容物流经吻合口,让肠道内容物经由造瘘管引出,避免远端肠道的吻合口或损伤修复处受到肠道内容物侵蚀。
[0004]但其仍存在一定弊端:
[0005]一、囊体充盈后其挤压肠道内壁,由于肠道的自适应性,长时间挤压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肠道壁扩张(肠道壁内径扩大),在囊体未漏水的情况下,也需要定期的检查囊体与肠道内壁的密封性,确保有足够的密封阻断效果;并且囊体存在破裂和渗漏的可能,囊体缩小后,将导致其与肠道内壁存在间隙,肠道内容物容易从间隙处通过而顺着肠道下行,从而无法实现阻断。
[0006]二、为了避免造瘘管本体移动,其通过卡扣固定在皮肤上,卡扣由固定件和卡箍组成,通过卡箍挤压管体和固定件实现固定,在固定过程中卡扣不可避免的会挤压患者皮肤导致患者不舒适,并且其缺乏对连接管和接头的固定,暴露在造瘘管本体外部的连接管和接头易被患者在不经意间拉拽,多根连接管之间也易相互缠绕,影响使用效果。
[0007]因此如何对造瘘管囊体进行定期且便捷的监测的同时加强对造瘘管本体、导管以及接头的固定以及固定时患者的舒适性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渗漏检测及体表固定的回肠造瘘管组件,在解决吻合口漏问题的同时,加强对造瘘管本体、导管以及接头的固定并提升固定时患者的舒适性。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包括管体,管体内部中空形成引流腔,所述管体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设有密封球囊,密封球囊包裹在管体的开口处的外壁上,管体还设有检测球囊和检测孔,所述检测球囊包裹在管体的外壁,所述检测球囊位于密封球囊的后方,检测孔位于检测球囊和密封球囊之间,所述检测孔、检测球囊和密封球囊均连接有导管和接头;
[0011]还包括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贴和箍紧组件,固定贴具有粘性可粘合至患者体表,所述箍紧组件用于同管体固定或分离,以限制管体的移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接头组装阶段的气密性快检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造瘘管设有密封球囊,通过给密封球囊注入生理盐水等流体使密封球囊膨胀至贴合回肠内壁进而起到阻断肠内容物下行的作用。
[0014]其次,造瘘管增设检测球囊和检测孔,既可以检测密封球囊的密封情况,及时发现回肠内容物阻断效果,也可以在密封球囊处泄露时起到第二重的阻断保护作用,且密封球囊可以设有多个,可以保证造瘘管的肠道阻断效果。
[0015]检测孔主要用于监测密封球囊是否存在阻断不完全现象,即肠道内容物是否渗漏通过密封球囊,其形式可以为管体或缺口等形式附着在管体外壁、检测球囊和密封球囊之间的球囊表面等。
[0016]2、造瘘管的管体从体内穿过窦道,露出体表,根据患者胖瘦程度,切除管体多余部分,以使得裸露在体表的管体长度相对固定(基本与手术要求保持一致),之后通过本申请中提到的固定结构,对裸露的管体进行辅助固定,使其与体表的位置进行相对固定不再活动,避免管体因受外部情况(如衣物、被褥拉扯,或患者碰撞窦道口等情况)而发生向内推压或向外拉拔等情况;
[0017]3、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引流管体体表固定结构,除了用于穿出体表的造瘘管末端固定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从体内穿出体表的管体固定(如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其他腔体内积液的引流管固定)。
[0018]优选的,同检测孔连接的导管末端设有末端球囊,末端球囊通过导管与检测孔连通。
[0019]优选的,所述箍紧组件包括箍紧底座和箍紧旋钮,箍紧底座内部设有供管体末端穿过的通道,箍紧底座的上端设有多个收紧部,收紧部沿箍紧底座呈环形排列形成箍紧口,箍紧旋钮内设有用于同收紧部配合的内斜面;
[0020]箍紧旋钮与箍紧底座螺纹连接,当箍紧旋钮旋动并朝向箍紧底座的底部移动时,箍紧旋钮的内斜面挤压收紧部,致使箍紧口缩小,箍紧管体。
[0021]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贴和箍紧组件,固定贴具有背胶,可以粘贴在患者体表,利用皮肤表面对管体末端进行固定;箍紧组件通过旋转箍紧旋钮可以使其的内斜面挤压收紧部,使箍紧口缩小,箍紧管体,限制管体移动;箍紧旋钮反向旋转时,可以使箍紧旋钮的内斜面与收紧部之间松开,使管体可自由移动,以用于调节管体在体内的深度,同时箍紧旋钮松开后医护人员才能对造瘘管管体进行拔管等操作。
[0022]优选的,所述固定贴外表面固定设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中心设有可供箍紧底座嵌入的卡槽,所述箍紧底座与卡槽可分离连接,所述卡槽与箍紧底座分离处的边缘设有可供
导管穿出的导管槽;
[0023]所述卡座上还设有接头座,接头座用于接头固定或分离,所述接头座的数量与接头数量一致,所述接头座围绕卡槽周向设置,所述相邻接头座之间设有可供导管存放的空间。
[0024]设置卡座,卡座的中心设有可供箍紧底座嵌入的卡槽,使得箍紧底座可以与固定贴可分离连接,在卡座上还设置导管槽和接头座,接头座的数量与接头数量一致,并且相邻接头座之间设有可供导管存放的空间,可以将各个接头和导管独立且有序的固定在卡座上,避免导管之间相互缠绕
[0025]优选的,所述箍紧旋钮上端设有内容物收纳袋,所述收纳袋与箍紧旋钮通过插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接座、插接卡块和密封圈,所述插接卡块位于箍紧旋钮的外表面,所述插接座套设在箍紧旋钮的外侧,所述收纳袋与插接座的顶端连接;
[0027]所述插接座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开槽,所述开槽与插接卡块的数量一致,所述开槽包括导向槽和定位槽,所述导向槽由插接座的底部开始向上延伸后沿插接座周向延伸直至与定位槽相接;
[0028]所述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部中空形成引流腔(10),所述管体(1)的顶端设有开口(11),所述管体(1)设有密封球囊(12),密封球囊(12)包裹在管体(1)的开口(11)处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管体(1)还设有检测球囊(13)和检测孔(14),所述检测球囊(13)包裹在管体(1)的外壁,所述检测球囊(13)位于密封球囊(12)的后方,检测孔(14)位于检测球囊(13)和密封球囊(12)之间,所述检测孔(14)、检测球囊(13)和密封球囊(12)均连接有导管(2)和接头(3);还包括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贴(4)和箍紧组件(5),固定贴(4)具有粘性可粘合至患者体表,所述箍紧组件(5)用于同管体(1)固定或分离,以限制管体(1)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同检测孔(14)连接的导管(2)末端设有末端球囊(20),末端球囊(20)通过导管(2)与检测孔(1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组件(5)包括箍紧底座(51)和箍紧旋钮(52),箍紧底座(51)内部设有供管体(1)末端穿过的通道,箍紧底座(51)的上端设有多个收紧部(510),收紧部(510)沿箍紧底座(51)呈环形排列形成箍紧口(511),箍紧旋钮(52)内设有用于同收紧部(510)配合的内斜面;箍紧旋钮(52)与箍紧底座(51)螺纹连接,当箍紧旋钮(52)旋动并朝向箍紧底座(51)的底部移动时,箍紧旋钮(52)的内斜面挤压收紧部(510),致使箍紧口(511)缩小,箍紧管体(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漏的回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4)外表面固定设有卡座(40),所述卡座(40)的中心设有可供箍紧底座(51)嵌入的卡槽(400),所述箍紧底座(51)与卡槽(400)可分离连接,所述卡槽(400)与箍紧底座(51)分离处的边缘设有可供导管(2)穿出的导管槽(401);所述卡座(40)上还设有接头座(402),接头座(402)用于接头(3)固定或分离,所述接头座(402)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斌陆森叶科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