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65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单元,包含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导光板的一侧具有一入光面,发光二极管模块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且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一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一第一混光膜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且位于第一混光膜片的一侧,导光板则设置于第一混光膜片的另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单元,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发 光单元。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具有两 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极小的电压,通过电子电洞的结合,可将 能量以光的形式激发释出。近来,发光二极管更被应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CD Device)的背光模块的光源, 并有逐渐取代传统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光源的趋势。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侧向式发光单元 的一示意图。侧向式发光单元1包含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1、 一框体12、 一光源罩13、 一导光板14以及一反射片15。发光二极管模块11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111以及一电路板112,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11设置于电路板112上。框体12为一中空矩形框 体,电路板112的一部分穿出框体12而与一驱动电路板(图中未示) 电性连结,而光源罩13连结于框体12的一侧。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组装后的侧向式发光单元1沿图1的直线 A-A的一剖面示意图。发光二极管lll具有一芯片llla、一导线架lllb、 一塑料壳体lllc以及一封胶体llld。芯片llla设置于导线架lllb, 封胶体llld包覆着芯片llla并容置于塑料壳体lllc中,塑料壳体lllc 包覆导线架lllb的一部分而露出导线(lead, L)。发光二极管lll表 面黏着于电路板112,然后再利用一胶体P来将电路板U2平贴于光源罩13,而芯片llla所发出的光经由塑料壳体lllc内壁的反射层反射, 而射出塑料壳体lllc。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11面对导光板14的一入光面141设置成一 列,当发光二极管111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141进入导光板14时, 光线会在导光板14内进行全反射并达到混光的效果,且当光线经过导 光板14底面的印刷网点时,会产生散射而破坏光线的全反射现象,造 成部分光线折射出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2,而形成一面光源。另外, 设置于导光板14底面的反射片15则可提高侧向式发光单元1的光线 利用率。然而,各个芯片llla于磊晶的制造过程中,无法制作出发光频谱 完全相同的成品,因此各个芯片llla的波峰波长通常不会相同。故对 于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11来说,其所具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11所发 出的光线经常不够均匀,进而使侧向式发光单元1的品质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均匀发光的发光单元,正是当前的重 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 提出一种能够更均匀发光的发光单元。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单元,包含一导光板以及一 发光二极管模块。导光板的一侧具有一入光面,发光二极管模块邻设 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且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一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 以及一第一混光膜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且位于第一混光膜片的一侧,导光板则设置于第一混光膜片的另一侧。承上所述,因依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单元中,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第一混光膜片,能协助多个发光二极管先行混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 明的发光单元通过发光二极管模块内的混光膜片来先行混光,故使得 发光单元的发光更为均匀。因此,对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中的芯片, 可以放宽挑选的波峰波长规格,进而降低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侧向式发光单元的一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组装后的侧向式发光单元沿图1的直线A-A的一 剖面示意图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示意图; 图3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组装后沿图3A的直线 B-B的一剖面示意图4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图5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5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另一态样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侧向式发光单元11、 30、30a、 30b、 50、 50a、 50b发光二极管模块111、 31、31a、 51发光二极管llla芯片lllb导线架lllc塑料壳体llld封胶体112电路板12框体13、 24、44、 64光源罩14、 22、22a、 42导光板6141、 221、 421入光面142、 223、 321、423出光面15、 23、 43反射片2、 2a、 2b、 4a、4b发光单元21、 41壳体221a微结构222、 422底面32、 32a、 32b、52a第一混光膜片33、 33a、 53基板54、 54a、 54b第二混光膜片A-A、 B-B直线L导线P胶体R反射图案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一种发光单元。 第一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其中图3B为沿图3A中的B-B 直线的剖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单元2包含一导光 板22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模块30。其中,发光单元2以应用于一液晶显 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发光单元2还可应用于扫描 仪等电子装置的光源、日常照明设备、大型户外看板、各式显示装置 以及医疗仪器等领域。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更可包含一壳体21,壳体21可视应用 的产品尺寸而定,而为一中空框体或一背板(back plate),在此壳体 21以一中空框体为例,其材质可为塑料、金属或合金。7导光板22设置于壳体21,导光板22的一侧具有一入光面221, 且导光板22的材质可例如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苯乙 烯 (Polystyrene, PS)、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Methly-methacrylate-Styrene, 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ly Methacrylate, PMMA)。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模块30又可称为一发光条(Light Bar), 发光二极管模块30邻设于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且具有多个发光二 极管31、 一第一混光膜片32以及一基板33。本实施例中,以发光二 极管模块30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31为例,且分别为一顶部出光型(T叩 View Type)发光二极管。其中,各个发光二极管31所发出的光线颜 色可为相同或不相同,发光的颜色不同时,例如可分别发出白光、紫 外光、红光、绿光或蓝光,甚至各发光二极管31所发出的光线可混成 白光。发光二极管31可为一封装发光二极管(PackagedLED)或一发 光二极管晶粒(Die)。另外,发光二极管31设置于一基板33上,基 板33可为一导线架或一电路板,本实施例的基板33以一印刷电路板 为例,发光二极管31可利用表面黏着的方式设置在基板33上,且所 述的发光二极管31可呈一维(如图3A所示)排列,设置在长条形的 基板3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31设置于第一混光膜片32的一 侧,导光板22设置于第一混光膜片32的另一侧,第一混光膜片32的 一出光面321与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面对设置,以使所述的发光二 极管31所发出的光线由出光面321入射至导光板22。其中,第一混光 膜片32可为一棱镜膜片(prism sheet)或一逆棱膜片(down ty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板,其一侧边具有一入光面;以及 一发光二极管模块,邻设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且该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一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一第一混光膜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第一混光膜片 的一侧,该导光板则设置于该第一混光膜片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