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角窗安装总成及车辆,包括:车门钣金,所述车门钣金限定出前角窗口,所述车门钣金在所述前角窗口的前部设有第一连接部且在所述前角窗口的后部和/或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前角窗玻璃组件,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安装于所述前角窗口处,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通过第一螺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与所述车门钣金的前部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通过第二螺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与所述车门钣金的后部和/或底部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将前角窗玻璃组件与车门钣金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进行安装,从而提高了前角窗玻璃组件的安装稳定性,保证了前角窗玻璃组件的安装便捷性且便于重复使用,进而减少成本。进而减少成本。进而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角窗安装总成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角窗安装总成及具有该前角窗安装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汽车前角窗的降噪和防水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现有技术中,在前角窗处仅设计一道或两道密封条,且伴随周边件公差的影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导致前角窗处存在刺耳的风噪和漏水问题,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诉,降低了品牌形象。而且,目前各大主机厂的前角窗在装配时一般利用塑料卡扣安装或采用玻璃胶安装,使得拆装时十分耗时费力,且拆装后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对车身油漆造成损伤,引起消费者抱怨。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角窗安装总成,用于解决前角窗与车门钣金在连接后存在密封性差,且安装的稳定性差等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包括:车门钣金,所述车门钣金限定出前角窗口,所述车门钣金在所述前角窗口的前部设有第一连接部且在所述前角窗口的后部和/或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前角窗玻璃组件,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安装于所述前角窗口处,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通过第一螺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与所述车门钣金的前部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通过第二螺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与所述车门钣金的后部和/或底部可拆卸地相连。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通过第一螺接件与第一连接部在前角窗口前侧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且通过第二螺接件与第二连接部在前角窗口的后侧或底部进行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可实现前角窗玻璃组件与车门钣金的稳定安装,提高了前角窗玻璃组件的安装稳定性,且可拆卸地方式保证了前角窗玻璃组件的安装便捷性以及便于重复使用,进而减少成本和避免资源浪费,符合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第一连接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伸至所述安装孔内以与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螺纹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螺接件构造为沉头螺钉。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第二连接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设有安装螺母,所述第二螺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伸至所述安装螺母内以与所述安装螺母螺纹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连
接孔位于所述前角窗口的后部且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前角窗口的底部;
[0010]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一个构造为圆形孔且另一个构造为腰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螺接件均构造为盘头螺钉。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车门钣金包括窗框前段、窗框后段和加强板,所述窗框前段的上端和所述窗框后段的上端相连,所述窗框前段的下端和所述窗框后段的下端间隔开分布且均与所述加强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窗框前段的上端,所述窗框后段和所述加强板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内板和加强板外板,所述加强板内板和所述加强板外板相连,所述加强板外板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窗框后段连接有装饰条,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设有唇边结构,所述唇边结构包括第一夹紧唇边、第二夹紧唇边和密封唇边,所述窗框后段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夹紧唇边和所述第二夹紧唇边之间,所述密封唇边密封抵压于所述装饰条。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包括安装导轨、玻璃和包边,所述玻璃安装于所述安装导轨内,所述包边包覆于所述安装导轨内,所述包边与所述前角窗口的内周壁密封贴合。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
[0017]所述车辆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玻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边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前角窗安装总成100,
[0026]车门钣金1,前角窗口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圆形孔131,腰形孔132,窗框前段14,窗框后段15,加强内板16,加强外板17,
[0027]前角窗玻璃组件2,安装孔21,安装螺母22,安装导轨23,玻璃24,包边25,唇边结构251,第一夹紧唇边2511,第二夹紧唇边2512,密封唇边2513,条形凹槽2514,装饰条2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0030]下面参考图1
‑
图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角窗安装总成100,包括:车门钣金1以及前角窗玻璃组件2。需要说明的是,在车门钣金1上限定出前角窗口11,且车门钣金1在前角窗口11的前部设有第一连接部12且在前角窗口11的后部和/或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13。
[0031]以及,将前角窗玻璃组件2安装于前角窗口11处,前角窗玻璃组件2通过第一螺接件与前角窗口11前部的第一连接部12进行可拆卸地相连,且前角窗玻璃组件2通过第二螺接件与前角窗口11后部或底部的第二连接部13进行可拆卸地相连,由此,可将前角窗玻璃组件2安装于车门钣金1上。
[003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螺接件与第一连接部12的配合以及第二螺接件和第二连接部13的配合可将前角窗玻璃组件2在车门钣金1内进行固定,且通过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分别布置于前角窗口11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底部,可保证在多个位置上加强前角窗玻璃组件2在前角窗口11处的固定效果,从而保证前角窗玻璃组件2在前角窗口11上固定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前角窗玻璃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角窗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钣金(1),所述车门钣金(1)限定出前角窗口(11),所述车门钣金(1)在所述前角窗口(11)的前部设有第一连接部(12)且在所述前角窗口(11)的后部和/或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13);前角窗玻璃组件(2),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安装于所述前角窗口(11)处,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通过第一螺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2)处与所述车门钣金(1)的前部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通过第二螺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处与所述车门钣金(1)的后部和/或底部可拆卸地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构造为第一连接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设有安装孔(21),所述第一螺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伸至所述安装孔(21)内以与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螺接件构造为沉头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构造为第二连接孔,所述前角窗玻璃组件(2)设有安装螺母(22),所述第二螺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伸至所述安装螺母(22)内以与所述安装螺母(22)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角窗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前角窗口(11)的后部且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前角窗口(11)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一个构造为圆形孔(131)且另一个构造为腰形孔(13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明,邢桃艳,鲁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