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92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冷却风扇(25)的风扇盒(31)包括分开配备在两个侧面部(31c,31d)中的第一和第二排气口(35,36)。第一排气口(35)和第二排气口(36)在风扇叶片(32)的旋转方向(R)上以命名的顺序排列。第一发热元件(22)具有大于第二发热元件(23)的发热量。第一散热构件(26)通过第一热传递构件(28)被热连接到第一发热元件(22)并且与冷却风扇(25)的第一排气口(35)相对。第二散热构件(27)通过第二热传递构件(29)被热连接到第二发热元件(23)并且与冷却风扇(25)的第二排气口(36)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配有冷却风扇的电子设备。冃豕汉不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机,配备有用于对安装在壳体中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的 冷却风扇。 一些冷却风扇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分离地配备在风扇盒的两个相邻的侧面部中 的两个排气口。包括配有两个排气口的冷却风扇的冷却装置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4-31606号公 报中公开。在这个冷却装置中,配备至少一个热管对应于冷却风扇的每个排气口。散热 构件被配备在每个热管的端部上以面对冷却风扇的排气口。近年来,安装在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机中的发热元件的发热量有向更进一步增 加的趋势。因而,期望安装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的冷却装置具有尽可能高的冷却性能。在此需求之下,上述专利文献中描述的冷却装置不可能是令人满意的系统,因而需 要具有更进一步改进的冷却性能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冷却性能的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电子设备包含(i)壳体,(ii)安装在壳体中的第一发热元件,(iii)安 装在壳体中的第二发热元件,(iv)容纳在壳体中,并且配备有风扇盒和被设置成在风扇盒 中旋转的风扇轮叶的冷却风扇,(v)容纳在壳体中的第一散热构件,(vi)容纳在壳体中的第 二散热构件,(vii)在第一散热构件和第一发热元件之间延伸的第一热传递构件,以及(viii) 在第二散热构件和第二发热元件之间延伸的第二热传递构件。冷却风扇的风扇盒包括两 个相邻的侧面部以及分开设置在该两个侧面部中的第一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 二排气口在风扇叶片的旋转方向上以命名的顺序排列。第一发热元件具有大于第二发热 元件的发热量。第一散热构件通过第一热传递构件被热连接到第一发热元件并且与冷却 风扇的第一排气口相对。第二散热构件通过第二热传递构件被热连接到第二发热元件并 且与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口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配备有一种能够实现高冷却性能的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附加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说明中给出,并且其中一部分将从该说明当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来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具体 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该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并与上面 给出的总体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冷却风扇的实例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冷却风扇的实例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冷却风扇的实例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冷却风扇及其周围的示例性放大剖面图7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变化例的示例性剖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IO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11是图IO所示的冷却风扇及其周围的示例性放大剖面图1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变化例的示例性剖面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以及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说明应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1-6显示了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1。如图1所 示,便携式计算机1配备有用作设备主体的主单元2,以及显示单元3。主单元2配备有盒状壳体4。壳体4包括顶壁5、外周壁6以及底壁7。顶壁5支撑 键盘9。如图1和5所示,外周壁6包括前壁部6a、左侧壁部6b、右侧壁部6c以及后壁部6d。后壁部6d面对与操作设备的用户相反的一侧。左右侧壁部6b和6c各自邻接后壁 部6d,并且协同后壁部6d,限定壳体4中的角部C。如图5所示,后壁部6d和左侧壁部 6b各配有例如多个通风孔10。如图1所示,显示单元3配备有显示壳体12和包含在其中的显示装置13。显示装置 13包括显示屏13a。显示屏13a通过壳体12的前面中的开口部12a暴露在显示壳体12 外。如图1所示,作为壳体4的一个端部的壳体后端部15,配备有,例如, 一对铰链部 16a和16b。在壳体4的其它所有端部之中,壳体后端部15位于离操作设备的用户最远的 位置。后壁部6d形成壳体后端部15的一部分。显示单元3通过铰链部16a和16b被支撑在壳体后端部15上。显示单元3在其被放 置成从上遮盖壳体4的第一姿势(即,闭合位置)和其相对于壳体4升起的第二姿势 (即,开启位置)之间是可摆动的。如图5所示,电路板21被包含在壳体4中。第一和第二发热元件22和23被安装在 电路板21上。发热元件22和23是被激活时发热的电子元件。CPU、图形芯片、北桥 (商标)、存储器等分别是发热元件22和23的具体实例。这里所述的发热元件不局限于 这些实例,而可以是预期会发热的各种任何部件。第一发热元件22具有大于第二元件23的发热量。换句话说,第一发热元件22的能 量消耗高于第二发热元件23的。如图5所示,用于加速冷却发热元件22和23的冷却装置24被安装在壳体4中。冷 却装置24包括冷却风扇25、第一和第二散热构件26和27、以及第一和第二热传递构件 28和29。冷却风扇25、第一和第二散热构件26和27、以及第一和第二热传递构件28和 29被包含在壳体4中。现在将参考图2到4详细地说明冷却风扇25。冷却风扇25是离心的冷却风扇,其配 有风扇盒31以及被配置成在风扇盒31中旋转的风扇叶片32。如图2所示,风扇盒31包 括顶面部,下面部,以及四个侧面部31c、 31d、 31e以及31f,并且形成为局部包括弓形 部的盒状。顶和底面部31a和31b各配有进气口 34。如图2所示,风扇盒31具有两个排气口 35和36。该两个排气口 35和36被分开设 置在风扇盒31的两个相邻的侧面部31c和31d中。根据本实施例的两个侧面部31c和31d 以例如它们之间的螺钉安装部37互相邻接。这里所述的"两个相邻的侧面部"并不意味是两个相对的侧面部,也就是说,它们是"两个非相对的侧面部"。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相邻的侧面部"不局限于两个 连续的侧面部,而是还包括其间插入螺钉安装部或其它结构的两个侧面部。配置冷却风扇25以便当风扇叶片32旋转时通过进气口 34将周围的空气引入风扇盒 31中,并且引入的空气通过第一和第二排气口 35和36排出。例如,冷却风扇25具有其 空气传输率比仅配有一个排气口的相同尺寸的冷却风扇的高的操作区域。如图2所示,两个排气口 35和36分别被定义为第一和第二排气口 35和36。第一和 第二排气口 35和36在风扇叶片32的旋转方向R上以命名的顺序排列。因而,在冷却风扇25的左手(即,逆时针方向的)方案中,例如图3中所示的一 个,以命名的顺序左手地排列第一和第二排气口 35和36。另一方面,在冷却风扇25的 右手(即,顺时针方向)方案中,例如图4中所示的一个,以命名的顺序右手地排列第一 和第二排气口 35和36。例如,第一排气口 35大于第二排气口 36。在冷却风扇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4); 安装在所述壳体(4)中的第一发热元件(22); 安装在所述壳体(4)中的第二发热元件(23); 容纳在所述壳体(4)中,并且配备有风扇盒(31)和被配置成在所述风扇盒(31 )中旋转的风扇叶片(32)的冷却风扇(25); 容纳在所述壳体(4)中的第一散热构件(26); 容纳在所述壳体(4)中的第二散热构件(27); 在所述第一散热构件(26)和所述第一发热元件(22)之间延伸的第一热传递构件( 28);以及 在所述第二散热构件(27)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23)之间延伸的第二热传递构件(29), 所述冷却风扇(25)的所述风扇盒(31)包括两个相邻的侧面部(31c,31d)和分开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面部(31c,31d)中的 第一和第二排气口(35,36),所述第一排气口(35)和所述第二排气口(36)在所述风扇叶片(32)的旋转方向(R)上以命名的顺序排列, 所述第一发热元件(22)具有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23)的发热量, 所述第一散热构件(26 )通过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28)被热连接到所述第一发热元件(22),并且与所述冷却风扇(25)的所述第一排气口(35)相对, 所述第二散热构件(27)通过所述第二热传递构件(29)被热连接到所述第二发热元件(23),并且与所述冷却风扇 (25)的所述第二排气口(36)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由喜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